《第16课《猫》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猫》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练习默读的技巧,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 .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着重揣摩对三只猫的不同描写。3 .感受本文完整而严谨的结构,体会作者善设伏笔,情节层层推进的写作技巧。【教学重点】1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2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学习作者高超的描写手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PPT展示猫的各种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猫的可爱。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郑振铎先生一块进入文本,体验养猫过程中的快乐与悲伤。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
2、任务一选读文本,品味细节1默读全文,文章中一共详细介绍了几只猫?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16自然段,划出描写三只猫的颜色、形态、性格特点的句子,然后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板书:颜色、形状、性格)明确:三只猫。第一只:花白的猫,白雪球似的,可以叫“花花”或“小白球”;第二只:浑身黄色,更活泼,可以叫“阿黄”“皮皮黄”“黄飞飞”或“黄跳跳”;第三只:样子难看,忧郁懒惰,可以叫“小可怜”“小忧郁”“忧郁猫”。小结:同学们给三只猫取了名字,形象生动,辨识度很高,非常符合它们各自的特点。这都得益于郑振铎先生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同学们细致的观察。本文语言朴素简洁,却栩栩如生地写出了小猫的顽皮活泼或忧郁
3、的个性。(取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味细节描写)任务二精读文本,比较探究1 .文中的三只猫,哪一只更受欢迎呢,为什么?请结合文句,按照下面句式说明理由。句式:第只猫更受欢迎,因为它,从文中可以看出。(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我”对前两只猫情感态度的句子,朗读、思考、交流)示例(1):第一只猫更受欢迎,因为它不但外形漂亮,而且让“我”感到了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例如描写三妹用红带逗小猫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示例(2):第二只猫更受欢迎,因为它“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例如“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可以看出因为太活泼总是备受家人的牵挂和关注。2 .第三只猫刚一出场,作者就说它是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请
4、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分析一下,第三只猫的“可怜”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简要说明理由O(1)它“来”得可怜是一只流浪猫,到我家之前又差点被冻死;(2)它“活”得可怜性格忧郁,又懒惰,大家都不喜欢它;(3)它“死”得也很可怜无辜挨打,被冤屈致死。二、布置作业,学以致用三只猫各有特点,各有不同的命运,作者写来也各具特色。语言十分生动。明白如话,却毫不松懈,请同学们仿照作者的语言,抓住特征,介绍一下自己家的宠物,字数200400字。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回顾,深入文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振铎的猫,感受作者笔下活泼可爱或是可怜的小猫,那么三只小猫哪些是详细,哪些是略写呢?(第三只是详写)通过上节课的学
5、习,我们知道第三只小猫来的可怜,活的可怜,死的也很可怜,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第三只猫呢?今天我们便来探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冤案。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研读文本,剖析自我1 .在芙蓉鸟被咬死之后,男女主人一口咬定第三只猫是凶手,其根据是什么?明确:案发前,猫常常“凝望”,有作案嫌疑;我们找不到猫,认为它“畏罪潜逃”了;案发后“我”看见猫躺在露台板上,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2 .我们一家认定凶手的全部证据有三点:一是猫“凝望”,二是“我认为”,三是“好像”,有确凿的人证、物证吗?这种推断符合逻辑吗?明确: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我”只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和自己的主观猜想去盲目判断害鸟的凶手这叫主观臆断。
6、(板书:主观臆断)3 .真凶是谁?第三只猫为什么会被无辜冤枉,根源是什么?明确:黑猫。(老师板书:真凶)第三只猫长得丑,“我们”都不喜欢。像这样根据某人的外貌来判别或评价其品德是非的做法,就是以貌取人。(板书:以貌取人)4 .除了外形,“我们”还不喜欢第三只猫的哪些方面?明确:是一只流浪猫,性格忧郁内向。懒惰不捉鼠,又没有一技之长,不会讨主人欢心。所以当小鸟被咬死之后,所有人都先入为主,理所当然地把它当成是“凶手”。而这种光凭个人内心的爱憎和好恶之情来判别其品德善恶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偏见。也正是一家人这种偏见,直接造成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板书:偏见待人)3 .知道事情真相以后,“我”的心
7、情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阅读3034段,用原文回答。明确: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更难过。(请大家一起朗读3034自然段,用心感受一下“我”的感情。)5 .为了形象地写出“我”难过的程度,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效果如何?明确:把“我”的暴怒、虐待比作“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深深的伤痛、忏悔和自责。6 .“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把这种自责外化为切实的行动。请在文中找出来相应的语句来。明确:“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指导朗读,重度“永不”)7 .从“永不”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明确:忏悔,自责,有强烈的负罪感。师小结:“我”在制造冤案后首先想到的是自我反省,自我解剖:主观臆断一以貌取人一偏见待
8、人,步步深入,直抵内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目的是什么?明确: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习惯于自我反省、无情解剖,鲁迅如此,郑振铎也是如此,其目的是为了唤醒他人,激发读者的向善之心。任务二拓展文本,感悟升华1第30自然段提到“猫”不能说话,文中还有谁不能说话,为什么?试分析二者的共同点。明确:猫是动物,是小生命,相对于人类,它是弱者。不能说话的还有张妈,她是仆人,相对于男女主人,她也是弱者。它们都是弱小者的代表,没有发言权,在被误解时、被冤屈时都无法为自己辩护,只有默默无言。(板书:弱者)2 .“我”制造冤案后自责、内疚、反省,侧面告诉我们,对待弱者正确的态度是怎样的?明确:要同情弱
9、小(板书);要善待生命,包括弱者。(板书)小结: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向读者和社会传递正能量的。猫这篇课文中,“我”的愧疚和自责,还有同情弱小、善待生命的反思正是作品要表达的积极意义所在,昭示着仁爱、善良等温情人性的觉醒。3 .第三只猫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前两只猫真的很“幸福”吗?请同学们回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生浏览交流,师指导答疑)明确:前两只猫并不幸福,命运和第三只猫同样悲哀。活着时:供人娱乐、消遣,是宠物,是玩偶;生病时:无奈无助;被人捉去后,生死未卜;死之后,主人说“不要紧”,再要一只,位置可以被替代。小结:它们的人生并没有保障,它们的生命也是一场悲剧。其实,课文开头的第一
10、句话,就已经为全文涂抹了一层悲剧底色,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愁。4 .既然都是悲剧,为什么作者写三次养猫的故事是层层推进,又环环相扣。明确:写前两只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做铺垫,并形成鲜明的对比。5 .这篇小说仅仅是在写三只猫吗?还写了谁,有何特点。明确:(1)男女主人,高高在上,对下人蛮横无理,颐指气使,予杀予夺。(2)仆人张妈,忍气吞生,没有发言权。(3)周家Y头,事不关己,冷漠无情。(4)还有个捉猫的路人,夺人所爱,丝毫不考虑猫主人的感受。小结:滴水见人生。作者看似在讲述“三只猫”的故事,实际上写尽了世间百态:小说通过三只猫的悲剧命运,来折射人性的善恶,感知人情的冷暖;以无情的自我解剖来激发起人们向善向上的力量。透过小题材,洞见大人生!这就是郑振铎先生的猫这篇小说恒久的艺术魅力。三、布置作业,巩固强化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人们常通多写猫,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课外阅读夏丐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