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的规矩与凤姐的款段.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00432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府的规矩与凤姐的款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贾府的规矩与凤姐的款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贾府的规矩与凤姐的款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贾府的规矩与凤姐的款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贾府的规矩与凤姐的款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府的规矩与凤姐的款段.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贾府的规矩与凤姐的款段2023-11-01潘向黎雨花订2023年3期鸳鸯和凤姐合课,策划和导演刘姥姥当众表演“小品”来取乐,于是刘姥姥在开席时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还鼓着腮不语。引得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一幕,曹雪芹依次写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反应,个个大笑,人人失态,唯独没有写和贾母、宝玉、湘云、黛玉同桌的宝钗。说明什么?宝钗没有笑,更没有任何失态。“在这场合,没有特别的举动正是她的特别之处。所以,这是不写之写。”(潘旭澜艺术断想各不相同)就是说,曹雪芹用“不写”来“写”宝钗的

2、端庄持重、喜怒不形于色。确实如此,虽然宝姑娘不笑,但这顿饭依然很热闹。随后,贾母等人吃完了,就小说情节而言,本来应该回到贾母率众游园的主线,曹雪芹却不急,漾了一个小小余波一一被捉弄的人说捉弄她的人“礼出大家”,似乎有点让人意外,意外之余有人难免会想:这话是什么意思?真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还是弦外有音?如果弦外有音,是什么意思?是这个贫苦的老妪在说贾府是“大家”,应该最讲“礼”的,而刚才凤姐和鸳鸯这样恶作剧,是“大家”对客人应有的礼仪和礼数吗?当然不是。这两个人为了取悦贾母,可以说是“孝心虔”,可以算“精致的淘气”,但也游走在“失礼”“失体统”的边缘了。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刘姥姥在讽刺,是前面不得

3、不忍辱顺从之后高明的反击。再看凤姐的反应是连忙解释,似乎也印证了刘姥姥话里有话。假设在一桌席上,有人走到对面,对坐在那里的人抬了一下手,谁都没看清,这时如果坐着的人端着酒杯满面春风地站起来,那么大家就会认定他是给人家敬酒;反之,对方捂着脸跳了起来,那么大多数人会认为他打了坐着的人一耳光。所以根据凤姐的反应,刘姥姥说这话更像是在讽刺,或者至少弦外有音。这种猜测或推断究竟对不对呢?读经典要细,读红楼梦尤其如此。凤姐说“你可别多心”,我们不是刘姥姥,不可将此话当真,读时要句句经心字字留心,宁可多心,也不可粗心。“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这句话,放在整回里看,确实是“两宴大观园”的第一宴(

4、其实是早餐)、凤姐和鸳鸯捉弄了刘姥姥、刘姥姥卖力“演出”、众人失控大笑之后的事情,这样粗粗看去,这句话,和刚刚发生的凤姐等人对客人的“促狭”“取笑”形成反差,确乎有些像讽刺。凤姐听了刘姥姥这句话,也马上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显然不符合贵族世家待客之道,也许还有违惜老怜贫的应有教养,所以赶紧赔笑解释。如果鸳鸯晚点进来,刘姥姥也许就有时间打消凤姐的误会,但是鸳鸯进来了,而且她也是笑着道歉的,所以话头就被她彻底带偏了。于是刘姥姥只能认真解释,说自己乐意合作,不会计较。“有什么可恼的!”似乎越发让人感觉凤姐前面的解释是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刘姥姥的那句“礼出大家”确实可能话里有刺。其实不然。再细细看,刘姥姥

5、是在什么时候说这句话的呢?是“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时说的。注意这个时间。李纨和凤姐是什么时候坐下吃饭的呢?是在贾母等人“一时吃毕”,“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之后,在原地收拾了残桌,又放了一桌,她们这才吃饭。贾母为什么到探春卧室里休息聊天?因为这顿饭贾母作主,就是在探春住的秋爽斋的晓翠堂上摆的。这顿刚刚在秋爽斋的晓翠堂完成的早宴,李纨和凤姐都在,但她们都没有吃,甚至很可能没有坐下她们在做什么呢?凤姐摆筷子,李纨端菜,两人还和鸳鸯一起照顾贾母和客人一一大家大笑之后,凤姐和鸳鸯装着没事,”还只管让刘姥姥”,恰恰证明“让”客人、给客人布菜本来就是他们在众人大笑之前在做的事情。这是她们在宴席上

6、的职责。捉弄刘姥姥,是为了让贾母和大家开怀一乐,是她们超水平完成职责的华彩部分。但她们没有一起吃饭。凤姐是荣国府管家奶奶,是贾母和王夫人最器重的人;李纨是贾母的长孙媳妇,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儿媳,虽然年轻孀居,也是荣国府正牌大少奶奶,还生了儿子贾兰一当时是贾母唯一的重孙子。是这样的两个人,刘姥姥当然觉得不可思议。如果有人觉得难以置信,可以翻回第三回,看看林黛玉进了贾府的第一顿饭是怎么吃的。明明已经有很多人伺候,但李纨、王熙凤、王夫人都亲自伺候了整顿饭,“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她们分别捧饭、摆筷子、端羹汤。这是从黛玉的眼中看出来的,所以写得清清楚楚、详详细细。这双聪慧而敏感的眼睛,好奇中

7、满是“留心在意”的紧张,一下子就看出了荣国府的规矩有多大。后来安排座位,王熙凤让熊玉在左面第一张椅子上坐,黛玉推让,贾母让她坐,说王夫人和李纨、凤姐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人,应该这么坐,黛玉才坐下了。这时,“贾母命王夫人坐了”,然后迎春姐妹三个才坐下。这里坐的次序很明确:贾母第一个坐,然后客人黛玉坐,然后王夫人坐(想必她还推辞过,所以是贾母“命”了才坐下),然后是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姑娘坐下。李纨和凤姐呢?“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她们两个全程没有坐下过,一直是站着的,站在桌子旁边,而且有事情要做一一“布让”。i顿饭吃完,茶端上来了,贾母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你们”是谁?儿媳妇和孙媳

8、妇们。王夫人听了忙起身,但也不是转身就走,而是站着又说了两句闲话(想必不外乎表现对贾母的孝敬和对黛玉的关心),然后带着凤姐和李纨两个人离开了。现在,下班了,她们可以去吃饭了。她们吃饭的时候,自然也有许多人伺候的。所以,围绕着贾府饭桌的永远有两类人,吃饭的人和伺候吃饭的人。两种角色可以随时转换。王夫人、凤姐和李纨是主子,但她们是这家的媳妇,所以如果是有贾母在的宴席,她们就是伺候吃饭的人。她们自己吃饭的时候,她们就是被伺候的人。王夫人辈分和年纪大,所以有时候贾母会让她也坐下,接受伺候。当然有下人。但重大场合时,下人们只能在外围伺候。就是平时,伺候的人也分很多等级。看看怡红院里,小Y头红玉(又叫红儿

9、,有的版本也叫小红)找到一个机会给宝玉倒了碗茶,就被大Y提们一通数落和挖苦,可见伺候和伺候不一样,里面的等级是非常严格的。不仅如此,什么人伺候,伺候的性质和色彩也不一样。下人们表达的是忠心和能力,作为主子、同时是晚辈的王夫人、凤姐和李纨她们,表达的是孝心和教养。王夫人、李纨、凤姐在宴席上伺候贾母吃饭,她们的“劳作”虽是象征性的,但是规矩却是守足了的,比如熙凤和李纨都是不上桌吃饭的,比如她们都是一直站着的。就是说,她们常常不是边吃边伺候贾母,而是专门伺候完贾母和照顾完众人(贾母请的客人、陪贾母吃饭的未出阁的妹妹们),等大家吃完饭,自己才吃。这里面是贵族之家的礼数,有刻板压抑的一面,也有合理的一面

10、,做得娴熟了,也有种谦抑之美。像馆阁体的字,虽然没有个性、不太有趣,但也不失某种恭谨、圆润、中规中矩的美感。所以到了四十回,凤姐和李纨再次在贾母和其他人都吃过饭之后,才终于坐下来匆匆吃一点。因为规矩一向如此,她们和府里的仆妇、Y鬟都习以为常,但第一次看到这样情景的刘姥姥,就很惊讶、很感慨、很赞叹了。因为她没见过年老长辈是这样受尊重和有地位的,因为她没想到这两位体面尊贵的奶奶是这样谦卑守礼,可能还感动于贾府对客人的礼数一一连她这个来打秋风的客人都吃过了,可是这两位奶奶却刚刚坐下来吃。这个时候,她不知道该说什么,但她是个有些见识的人,所以她记起了句“礼出大家”。大约在她过去的人生中,从来没有懂得这

11、句话的意思,但眼前的这一幕,让她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于是她就用它来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一刻,她可能根本忘记了前面的事情,就是真心实意地赞叹了一句。这时候的刘姥姥,有些像一个穷苦的读书人,虽然穷得吃不饱穿不暖,但是手里拿着书读,偶尔感触,评点出一句话来,却超越了自己的处境和身份,显出了见识。在这里,多心的人倒是凤姐,而刘姥姥的心思没那么复杂,她说的是真心话。这些贾府上下习以为常的规矩,不要说刘姥姥,就是林黛玉初入贾府时,也大多是第一次见识。“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外祖母家就是“敕造荣国府”,而这个“别家”,也不是寻常人家,而是别的官宦人家。也就是说贾府的门第、气势、奢华、

12、规矩都超过一般官宦贵族之家。所以黛玉刚入府,心情紧张而行为谨慎。林黛玉尚且如此,刘姥姥就更不必说了,她发自内心地赞叹,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礼出大家”,既是指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一整套讲究、繁复而不无严苛的规矩,也指这里的人们对这套规矩的熟稔和举重若轻、行云流水地遵守。还有一处描写可以作为旁证,第十五回秦可卿出殡途中,凤姐等人到一个庄子里更衣打尖(那时候没有服务区,于是这个庄子临时被征用为服务区),庄汉们都被“撵尽”,“婆娘们无处回避,只得由他们去了。”什么意思?这些农村妇女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围观凤姐、宝玉这些和他们的人生几乎不可能有交集的人。围观的感受如何?“那些村姑庄妇见了凤姐、宝玉、秦钟的

13、人品衣服、礼数款段,岂有不爱看的?”红楼梦里的“人品”,似乎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更侧重外在,主要是指容貌和气质。所以这里是说凤姐、宝玉、秦钟都长得很好看,气质与众不同,衣着精美而高贵(此时因在办丧事,不会华美),“礼数款段”,是说他们举止从容舒缓、符合礼仪和身份。“款段”,看到注解是“形容仪态举止从容舒缓的样子”,似乎是形容词,但细品其意,加之和“人品”“衣服”“礼数”并列,似应理解为名词,就是指举止和派头。这些村姑和庄妇的观感,和刘姥姥应该是一致的,所以反观刘姥姥的话,确实应该就是赞叹,没有别的意思,更不是讽刺。这里出现了“人品衣服、礼数款段”这八个字。出现在全书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不,连椅角

14、音兄都算不上,只是出现在非主要情节的支线的小插曲的描写的末端,应该说是出现在全书的缝隙里。但这并不起眼的八个字里,有曹雪芹的审美标准,也有他作为小说家的观察角度和描写重点。黛玉进贾府那一回,主要人物的出场,大部分就是通过写他们的“人品衣服、礼数款段”来让读者留下第一印象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对黛玉,完全没有写衣服,也基本没有写具体容貌,只写了气质和神韵。众人看她时,是“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曹雪芹一上来就告诉我们,不用宝玉那样含情的眼睛,任何人见到黛玉,黛玉的身体纤弱和气质脱俗,都是一望而知的。宝玉看她时,第一层是“细看形容,

15、与众各别”,再次点出黛玉与众不同;第二层方是那段著名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皆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府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没有对衣服、五官的具体描写(这些是物质的),“厮见”“归坐”过程中的“礼数款段”也只是暗写(“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即是),但已经给人强烈的印象:这位林姑娘,有一种充满忧愁的诗性气质,有一种带病态的非日常的美,有一种脱俗、明慧、敏感、纤细的气质。“姣花”“西子”两个词的出现,极言其美丽。所以那些红楼梦中谁最美丽的争论,都是没有仔细体会曹雪芹的笔墨。林黛玉,他用西施来比,薛宝钗,他用

16、杨贵妃来比,都是绝世大美人,但自然是西施最美。第三层是晕染开去一一“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写两个人的似曾相识,照应他们仙界的宿缘。(如果读到这里,忘记了第一回云山雾罩写出的神瑛下凡、绛珠还泪的宿缘,觉得纯然是写一对少男少女的一见如故、一见钟情、一见倾心,也不算错。人世间的爱情,究竟是因为有宿缘,此生此世此际此时才一见倾心;还是因为此生此世此际此时一见倾心了,才想象和深信有“宿缘”这回事,谁知道呢?)黛玉是例外,写迎春、探春、惜春,尤其浓墨重彩地写凤姐、宝玉,就都是“人品衣服、礼数款段”一样不少。后来写宝钗也是,从头发、衣服、五官、脸型、肤色、丰润的身材、身上的香气直到雪白的手臂,写足了全套。然则曹雪芹看人,自有他与众不同之处,“礼数款段”之中他格外重视两样:举止大方、好口齿。好口齿这一条,有一个情节浓墨写了:第二十七回红玉偶然回话,因为口齿伶俐而得到凤姐的赏识,后面被凤姐要去使唤了。后来凤姐因贾琏偷娶尤二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