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02065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屈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伴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二)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清薄、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或白滑。(三)湿热阻络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四)痰瘀互结证:

2、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五)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滤。舌淡,苔薄白。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关节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躯体感觉、运动情况等,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2 .保持患肢功能位。3 .做好生活能力及安全评估。4 .遵医嘱中药湿敷。5 .遵医嘱穴位贴敷。(二)关

3、节肿胀1评估肿胀的部位、持续时间、运动情况等。6 .寒、湿痹的患者可局部热敷,注意避免烫伤。7 .遵医嘱中药湿敷。8 .遵医嘱中药熏蒸。9 .遵医嘱中药外敷。10 遵医嘱穴位贴敷。肩痹取曲池、肩鹘、手三里等穴,膝痹取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等穴。(三)屈伸不利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时间等,必要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发生。11 遵医嘱中药涂药。12 遵医嘱中药泡洗。13 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14 遵医嘱蜡疗。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 .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 .外用中药。(1)告知患者外用中药可能着色。(2)其他详见附录Io(二)特色

4、技术1 .中药湿敷2 .中药熏蒸3 .中药外敷4 .穴位贴敷5 .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详见附录2)。(详见附录2)。(详见附录2)。(详见附录2)。6 .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7 .中药涂药(详见附录2)。8 .蜡疗(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 .关节部位保暖,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2 .日常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关节,必要时佩戴腰围护膝、颈托,避免出现关节扭挫、破碰等意外损伤。病变在颈椎者应避免长时间低头,纠正不良姿势和体位,病变在腰椎、膝、虢关节者,避免久行、久立。(二)饮食指导1肝肾亏虚证:宜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羊肉、韭菜等。3 .

5、寒湿痹阻证:宜食进温经散寒的食品,如慧茂仁、韭菜、羊肉、干姜等,忌生冷的食品。4 .湿热阻络证:宜食进清热利湿通络的食品,如丝瓜、冬瓜、赤小豆、玉米须,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的食品,鼓励多饮水。5 .痰瘀互结证:宜食进化痰祛瘀的的食品,如萝卜、山楂等,忌肥甘厚腻等生痰生湿的食品。6 .气血两虚证:宜食进补益气血的的食品,如大枣、桂圆、阿胶,同时多进食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的食品。(三)情志调理1 .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2 .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不良情绪。3 .有情绪障碍者,加强巡视,多关心患者,建议请心理咨询医师进行治疗。(四)康复指导1卧床期间

6、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症状缓解后应逐步或适当进行锻炼。2 .急性期关节肿痛较甚者宜卧床休息,不要急于活动,减轻关节负荷;症状缓解后应逐步或适当进行关节非负重运动锻炼,增强肌力和耐力;缓解期可适当下床活动;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可采用散步、游泳等,注意减少关节负重。3 .根据患者关节病变部位、程度、症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功能锻炼方法。如以双手等小关节病变为主者,可做抓空法、持物法等动作;以脊柱关节病变为主者,可做扩胸、弯腰、飞燕等动作;以双膝关节病变为主者,可做骑自行车、游泳、散步等运动。4 .活动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7、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寒凉剌激,可配合使用辅助用具,如腰围、护膝、手杖等,减轻关节的负重。5 .康复锻炼在医师指导下进行。(1)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强度应遵医嘱。(2)进行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将关节伸展到最大但不疼痛为宜,全身不觉得疲乏劳累为度,告知患者不是活动越多越好,也不是越痛效果越好。(3)选取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步行和游泳是骨关节病患者较好的锻炼方式,不主张爬山、登高、深蹲、爬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重的运动。(4)合理的锻炼可恢复肌肉收缩力,关节灵活度和防治骨质疏松,告知患者不合理的锻炼则会增加关节负荷。五、护理效果评价附: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

8、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联系电话: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口否口证候诊断:肝肾亏虚证口寒湿痹阻证口湿热阻络证痰瘀互结证口气血两虚证口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关节疼痛口1评估疼痛评分:2 .保持患肢功能位口3 .生活能力评估口4 .安全评估口5 .其他护理措施:1 .中药湿敷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 .穴位贴敷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 .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口疼痛评分:关节肿胀口1评估口2 .局部热敷口3 .其他护理措施:1 .中药湿敷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 .中药

9、熏蒸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 .中药外敷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4 .穴位贴敷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5 .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口屈伸不利口1 .症状评估口2 .安全评估口3 .其他护理措施:1 .中药涂药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 .中药泡洗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 .中药离子导入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4 .蜡疗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其他:(请注明)1.2.3.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

10、意中医护理技术中药湿敷中药熏蒸中药外敷穴位贴敷中药涂药中药泡洗中药离子导入蜡疗健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1 .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

11、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2 .服药温度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3 .服药剂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1,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IOOm1,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二、内服中成药1 .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2 .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3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4 .服用胶囊不能锂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

12、饮。三、中药注射剂1 .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2 .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3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4 .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5 .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6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7 .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

13、用药。(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四、外用中药的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8 .护理评估(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9 .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10 耳部75%酒

14、精擦拭待干。11 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12 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13 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14 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二、艾灸注意事项1 .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2 .护理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髓部不宜施灸。3 .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 .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5 .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 .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7 .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8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 .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