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会议经验做法交流发言材料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工作会议经验做法交流发言材料3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组织工作会议经验做法交流发言材料3篇篇1:“四向发力”优队伍,激活发展新动能近年来,XX区抢抓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全省首批试点建设机遇,坚持以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先行区建设,以“四向发力”激励干部拼抢实干、担当作为,“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气场持续升腾。“幸福顾家”入选全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4次承办全省现场会,7项工作在全省以上作经验交流,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区、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等。一、固根基,激发担当作为“内生力”。突出政治教育,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课程,高质量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
2、史学习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多维度推进宣讲培训、集中轮训和以考促训,共计覆盖党员干部13000余人次。升级东沟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东沟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持续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洗礼、汲取奋进力量。深化思想破冰,坚持以思想之变引领发展升级,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先后在北京、浙江、厦门等地开办“流动党校”11场次,借智举办“干部大讲坛”21场次,选派60余名干部到“沪浙广深”等地挂职学习,持续开展“金点子”征集、“高质量发展,XX怎么干”等大讨论活动,累计参与4500余人次。强化以学促干,深入开展“千讲万评”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围绕市委重要工作部署研学晒评、拼抢实干,现已集中开展2
3、1期,晾晒65名干部的岗位风采,XX区党员干部办好民生小事共建美好家园经验在人民日报纸媒刊发Q二、强能力,鼓足敢为善为“硬实力”。同台大比拼,创新开办“年轻干部能力作风建设训练营”,采用全程纪实、积分管理办法搭舞台、摆擂台、设奖台,组织全区261名30岁以下年轻干部同台比拼,以组织部门跟踪引导、所属部门业务锻炼的双向培养机制,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三年来,先后在重点工作一线提拔重用年轻干部110余名,年轻干部到基层去、优秀干部从一线来的用人导向全面彰显。导师传帮带,建立区级、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与新入职干部“多帮一”结对帮扶机制,强化工作帮带、心理关怀和生活帮助。创新实施“跨部门交流、历练提升”行
4、动,今年已轮岗交流33名一般年轻干部。实践大淬炼,坚持把一线作为引育干部的主战场,创新“事业编企业用“新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招引、企业一线历练、进入事业编队伍”的流通渠道,大力储备高层次、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干部人才。选派610余名机关干部下沉包联农户1800余户,加快推进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建设。聚焦决战四季度、奋力保全年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全面营造“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发展气场。三、树导向,释放拼抢竞进“战斗力”。蹲点调研摸实情,强化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严把干部政治入口关,全覆盖推进“走乡镇、访基层、听民声”专项调研,深化组工干部“三下”调研,常态化、近距离、多
5、角度了解掌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让更多优秀干部进入组织视野。“红黑”两榜考实绩,做实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建立“三重”工作“红黑榜”制度,以“红榜”奖优、“黑榜”罚劣双向发力,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今年来共评选“红榜”14个单位、96名干部,并提拔使用、晋升职级46名,约谈“黑榜”单位“一把手”14人。积分管理促担当,充分发挥公务员职级晋升撬动作用,制定XX区公务员职级晋升积分管理办法,分五类对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积分制管理,通过正向赋分、反向扣分相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四、建机制,影显实干建功“驱动力”。容错纠错促担当,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先后为64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
6、正名,查处诬告陷害6人。积极做好受处理处分干部管理使用“后半篇文章”,三年来先后有19名受处分影响期满、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晋升,促进受处理处分干部“再成长”。暖心工程有温度,在区直单位创造性开展“五必访、三必谈、两包联”工作制度,先后帮助解决干部实际困难230余个,激励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安心工作,确保干部“暖心”又“温馨”。履职不力严管理,深入推进“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制定“重点工作落实不力处置办法”“党建工作积分制管理办法”等具体措施,先后对4名重点工作履职不力的“一把手”免去现职,及时发现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通过“第一种形态”约谈干部34人次。篇2:突出“三个聚焦”,
7、强化人才支撑,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下,市人社局强化担当、创新举措、优化服务,扎实做好人才“引、育、用、留”机制体系落实工作,努力为全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更强人才支撑。一、聚焦青年群体就业,全力以赴实施大学生留(回)堰计划。一是“政策+落实”大力招引。在市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协调下,我市围绕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起从城镇落户、住房保障、人才津贴、子女教育、平台支持等15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体系。人社部门强化落实举措,组建大学生留(回)堰工作专班,各县(市、区)集中就业工作力量,以政策宣传落地提升引才留才牵引力,2023年以来完
8、成大学生留(回)堰6.2万人,其中硕士、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达2076人。同时,全市发放大学生生活津贴1600万元、各类大学生就业创业补贴4300万元,新招引大学生入住人才公寓4833套Q二是“政府+市场”广拓岗位。近两年,公务员、事业单位、三支一扶、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性岗位规模保持稳中有扩,共招录1.2万人。组织“就业专员服务队”遍访企业,打好“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精准迅速落实助企稳岗资金4.4亿元,挖潜企业岗位6.5万个。此外,组织全市97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47个创业孵化基地,协同市场力量在大学生岗位征集、线上直播带岗、园区劳务协作、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三
9、是“基层+高校”强化对接。率先在全省开展“百县进百校”就业促进专项行动,组织10个县(市、区)及278家企事业单位,走进省内10所高校,“一对一”结对开展巡回招聘。联合驻市高校及经信、商务、文旅、国资、退役军人等部门,精准对接人才供需,举办各行业各领域专场招聘会。针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分西北、西南、华中、东北区域在1513所高校举办云上招聘,赴郑州、西安、哈尔滨等30余个城市70余所高校开展大学生招引活动,累计达成来堰就业意向3万余人次。二、聚焦产业转型所需,凝心聚力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突出专技人才提质。紧紧围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建设,举办全市产业急需紧缺专技人才培训班。出台
10、关于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若干措施等文件,开辟职称申报“民营企业直通车”,打通重点产业职称评审渠道,支持工业园区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助力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人才。目前,我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0.06万人,较2023年增长7.4%;大学本科及以上占比54.1%,较2023年增加7.6%,实现了量质齐升。二是突出技能人才增量。坚持以用为导向,探索在专用车行业协会开展全省新时代工匠体系试点工作,积极构建多元化产教融合机制;坚持以赛促训、以赛提能,对标世赛国赛,通过“车城状元”技能竞赛及各行业技能竞赛,培养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张龙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坚持实施靶向培训,采取“订单式组织、定岗式培训、定向式就
11、业”模式,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3万余名。目前,我市技能人才总量达45.1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3万人,建立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三是突出创业人才培优。联合高校导师及优秀企业家,开展导师领航活动,遴选70名创业导师,与146个创业孵化园区和企业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亿元,赋能人才、企业加速成长。联合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开展青年创业、“襄十随神”等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制作发布创业孵化基地电子地图和就业创业政策地图,建成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26个省级、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三、聚焦服务高效便捷,用心用情营造优渥人才环境。一是办好“人才沙龙”。围绕服
12、务“一主四优”产业发展和“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等主题,在市委组织部的主导下,会同相关部门,每月两次邀请行业部门、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创业青年等共话产业发展,现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共举办10期人才沙龙活动,来自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等产业的权威专家、企业家等300余人参与。二是推进成果转化。通过“院士专家企业行”“智慧之光”等平台,以人才聚项目、以项目引人才,精准对接专家的创新成果与企业的技术需求。截至目前,52名院士专家与我市60家单位成功签约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项目64个,共建创新平台9个。如武汉理工大学钟绍华教授与帕菲特公司在移动补电车等技术进行深入合作;华中农业大
13、学王鲁峰教授与鄂鲁淀粉公司在特色红薯粉加工及专利权转让上开展合作,投产后带动企业增效和农户增收明显。三是优化人才服务。“武当人才卡”服务不断优化升级,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武当人才卡”3538张,组建了由276家单位参与的服务联盟,扩增了入迁落户、安居保障、医疗卫生、子女教育、家属就业、老人养老等22项人才优享服务功能。同时,在XX亲清在线平台已实现人才服务信息化,64项人才服务事项均可线上便捷高效服务。篇3: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近年来,市审计局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落实“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要求,始终坚持以正向激励为导向抓班子带队伍,锻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
14、伍,为XX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贡献了审计力量。今年获得了“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上半年审计综合工作全省排名第一等15项荣誉,目前正在全力争创“湖北改革奖”和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一、抓管理创新,激发干事活力。积极探索公务员管理的新方法、新路径,不断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一是创新党员干部数码积分管理。优化并上线党员干部数码积分管理系统,将平时考核与年度公务员考核紧密结合,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审计效率、审计质量、综合得分和一票否决等五大项38个小项的加减分项目,工作成果直接上线“晒成绩”,通报批评不留情面“找差距”,工作排名自动生成“比潜力”。积分结果作为提拔晋升、评先评优、年终考核的
15、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创新“三个清单”管理。制定干部的党建、党风廉政和业务等三个清单,并将清单内容挂图上墙、纳入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实行岁末结硬账,推动干部明晰目标责任,认真履职尽责。三是创新审计项目“甘特图”管理。对所有审计项目分制甘特图图表,实施“挂图作战”和限时办结,推动全年所有项目在10月底全部完成现场审计。目前全省在推广XX作法。四是创新建立日碰头周例会月调度制度。坚持召开月调度会,建立重点工作督办台账,推动重点审计工作任务按时完成。同时,要求审计组每日碰头汇报查出问题,每周例会共商审计重点,每月调度加快项目实施。今年114个项目,已完成或正在实施108个,占比94.7%。二、抓能力作风,
16、锻造过硬本领。深化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努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审计铁军。一是持续开办审计讲堂和茶论室。常态化开展“局长上讲台、科长上讲台、专家学者上讲台”审计讲堂和“以茶会友,以茶交流”青年干部专题研讨活动,不断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水平。已开展62期审计讲堂和8期茶论室。二是强化研究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充分运用审计思维、审计视野、审计手段来研究推动某一领域规范管理和问题解决。通过这几年的研究型审计,提高了干部经济研究能力和钻研劲头,强化了研究型和复合型干部培养Q三是推行审计人才库和导师制。积极构建审计人才库,明确每名审计干部2个以上审计方向,在干部培训、学习考察、挂职交流、岗位安排、项目安排时统筹考虑,有目的性蹲苗培养。同时,出台审计“导师制”实施办法,坚持“传帮带”和“老带新”,推动审计人才接力成长。四是落实审计质量组长负责制和一线工作法Q所有审计项目全部由县级干部挂帅,实行审计质量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主审、审计人员必须深入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