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一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3年修订)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其中“实践活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都指向了语文课程的“生活化”。可以看出,新课标十分注重语文的“生活化”,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联系生活、思考生活、指导生活。认为语文课堂生活化主要有三个策略:一、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和任务;二、思考生活,设计生活化学习活动;三、走向生活,布置生活化作业。就以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阅读教学课例为例加以阐释。短歌行归园田居(
2、其一)选自统编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本课例运用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等方式,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设计生活化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和活动中,进行阅读、讨论、交流、表达;布置生活化作业,鼓励学生进行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新课程、新教材强调大情境的创设,陆志平对大情境的解读为:“大情境是整个单元的情境,或者说是整个单元的教学都发生在这个情境中,而不是用来导入新课的情境,而且这情境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对于如何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他说:“单元语文学习情境,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当下的生活,从个人生活、公共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文学文
3、化生活、跨学科学习等不同角度考虑创设。”可见语文学习情境应该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在本课例中,创设了以下结合学生当下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的情境和任务:学校电视台即将推出文化综艺类节目诗词里的中国,将选取中国古今各时期的诗词代表作,综合运用朗诵、音乐、绘画、舞台剧、影视等多种形式讲述诗词里的中国故事,传递诗词里的千古诗意Q其中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成为魏晋时期的两首备选诗歌,请你阅读两首诗,品味其语言风格、表达技巧、人生状态等方面的诗意,并选择朗诵、写评论、音乐、绘画、舞台剧等一种或多种形式展现其诗意。本课例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化语言运用情境和任务,设置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
4、完成学习任务中深入地阅读、鉴赏、探究,并进行个性化呈现和表达,积累言语经验,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生活化的学习活动就是设置真实情境中的实际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是指向学生真实生活的,基于现实生活、指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促进解决真实生活的学习。这种学习活动是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发学生联系生活、观照生活、反思生活,在此过程中达成对文本内容的生活化、个性化、现代化学习。例如在学习任务二“出乎其外,思考生命的诗意”中设计了以下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活动1:探究人生困境和突破诗意,不仅是诗歌节奏韵律、诗歌情感、表达技巧和诗歌风格等方面的诗意,还包括诗人的人生选择和人生态度的诗意。请同学们思考曹操和陶渊明
5、形象有何不同?他们分别面临怎样的时代困境和人生困境?他们又是如何突破的?完成以下表格:诗歌诗人形象人生的困境突破的方式诗意的体现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如下:诗歌诗人形象人生的困境突破的方式诗意的体现短歌行胸怀天下,求贤若渴,渴望速功立业的英雄诗人社会动乱,人才难觅,不能一统天下进取珍惜时间、自比周公、呼唤人才、期待天下归心建安风骨高扬政治理想,具有鲜明个性归园田居(其一)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保持高洁品格、追求精神自由的田园诗人年轻时胸怀大志,但在仕宦生活中备受束缚,痛苦不堪超脱J园田居,守拙归园田魏晋风流率真脱俗,返城归真,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活动2:思考人生的选择和平衡
6、社会是多元的、复杂的,步入社会,我们时刻都会面临着选择:去选择或是被选择。这当中,我们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在遇到困难后,应“进还是退。很多人都会犹豫迟疑。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学生讨论,并进行片段写作。老师点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人间词话我们在人生选择上也耍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A乎其内,积极投身社会,才能更好把握世界,才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勃发的生气,才不会陷入虚伪缥缈和逃避消极中;出乎其外,拥有超然物外的精神,才能以超脱的眼光看待世界,才能有高远、超然之致,才不会囿
7、于现实的尘网、樊笼,而变得世故庸俗、疲惫不堪。本课例通过完成以上生活化学习活动,在比较鉴赏中,更深入探究曹操、陶渊明形象、人生困境和突破方式的不同,并进一步联系实际,思辨借鉴,寻求进取与超脱的平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上的四五十分钟,而应该通过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引发学生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展到生活中,进行更深入、拓展、多样、持续的学习。这种生活化作业不停留在知识与积累层面,而是作为课内学习的升华,引发学生在更广泛的时空背景下进一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本课例中,设计了如下生活化作业:1 .请同学们课后选择朗诵、写评论、音乐、绘画、舞台剧等一种或多种形式把你对两首诗语
8、言风格、表达技巧、人生状态等方面的诗意的呈现发布到班级钉钉群。2 .请同学们聆听、阅读、观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并选出你认为最好的作品,为你最喜欢的作品拟写推荐词。学生对于作业有思考有想法,写出不少评论佳作,试举以下评论为例:心怀抱负,赤热真诚,走好入世之路。曹操的“入世”精神是胸怀天下、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周恩来、毛泽东的“入世,精神是为国家崛起而读书、为国奋斗,他们都在积极走好自己的入世之路,凭着昂扬的斗志,凭着坚定的信念,在入世的道路上,走得豁达、走出风采。心境清亮,淡泊宁静,秉承出世”之心。陶渊明的出世精神是一种维持人格独立的退路,是心灵的净化,是淡泊宁静、安贫乐道的秉性,是自信的傲然
9、。秉承出世之心才能不惧坎坷,坚守初心,才能在精神世界乘风破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坚守“出”“入”自然。能入世才能出世,反过来也一样。以出世之心立身,以入世之心做事。出入自然,自得其乐。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淡然放弃地位、金钱,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坚守出世精神,毅然回国,为祖国的事业奉献一生,正是积极入世的楷模。李白心怀报国之志,也能在洒脱中超脱世俗。出世与入世并不矛盾,入世时施展报复,心胸豁达,出世时积极乐观,无需哀叹Q怀入世之志,持出世之心,才能使人生出入自然。高二(8)班张雅新学生对出世与入世进行了理性的辩证思考:既要以曹操为代表的儒家的入世理想作为追求目标,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又要用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道家的出世思想调整心态,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这样的文化传承就不再是冷冰的枯燥的,而是学生能够有个性理解、经过思想升华的情感体验。本课例通过设置生活化的作业,引导学生运用多样的现代化方式呈现古诗的诗意,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更个性化地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能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参与到古典诗意的现代呈现的学习任务中,互相学习、借鉴,学会辨别、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