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寄语心得体会【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寄语心得体会【2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习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寄语心得体会2篇】目录学习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寄语心得体会1学习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教师代表心得体会5学习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寄语心得体会2023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绰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深刻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
2、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和教师群体寄予的厚望。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说文解字中这样解读“教”“育”二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人的因素、榜样作用是核心。新时代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深刻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仁爱,是支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价值基石,是中国人对待他人、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今天,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
3、新任务,教师群体唯有以最大的仁爱之心,涵育润泽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全面均衡、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从教师培养的角度贯彻“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就是要以仁爱之心,传递仁爱教育,康续仁爱传统,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怀抱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的教育储备人才。教师的仁爱之心,首先要饱含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在师范院校的校园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行字一人民教师的摇篮”,这时刻提醒着未来的教师们,党和人民是我们心中的尺度。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使命,师范院校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民教师,走出了一批心怀党和人民的“大先生涵养于教师教育中的仁爱之心不仅有“仁者爱人”“仁民爱物”“
4、博爱谓仁”“民胞物与”的精神要素,更融入了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从“学生南下到先生北上。一代又一代怀有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的优秀教育人才前赴后继,廖续并反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仁爱精神。仁爱既是教育情感,也是教师的德行。未来的教师培养中,我们不仅要将仁爱作为情感因素,更要将其作为道德价值深植于师范生的心中。儒家的仁爱与教育思想密不可分。在孔子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仁爱之心的人,通过“仁者爱人的率先垂范,引导学生成为具有仁爱精神的人,担当修齐治平使命,贡献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首先要做到爱(惜)自己,才能做到爱学生。所谓爱自己,即对自我价值、人格、道德、利益和尊严
5、的积极肯定与维护,涵养德行、润己泽人,为学生做好表率。人民教育家于漪将“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践行着“师爱的最高境界叫作仁爱”的信念。仁爱既是教育理论,也是教师的实践。仁爱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是中国文化精神基石的一部分。“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经典教育理论都生发于儒家的仁爱之思。因而,对于仁爱的深入挖掘和阐发,可从教育理论角度为培育社会主义教育家提供重要参考。不过也应当明确,仁爱的教育从不是抽象的、单一的、纯粹理论的,而是具体的、丰富的、实践的。“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师者的身体力行,对于学生的感染是潜移默化且巨大的。教师不
6、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由“教书匠”向“大先生”的转变,正是教师从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迈进。仁爱既是教育现实,也是教师的理想。教育决定着今天,更决定着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传统的仁爱教育理念正面临着满足当下教育诉求的挑战。创造力竞争、想象力竞争、领导力竞争、责任力竞争、独立思考力竞争已成为主导未来教育的主要驱动力。如果说A1之“芯”会赋予教育更迅猛前进的速度,那么教师的仁爱之“心二则能够铸就未来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的高尚灵魂。扎根西北从教近50年,双目失明不舍学生的冯志远老师;倾其所有,在
7、西南边陲潜心耕耘的张桂梅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心怀“国之大者”的黄大年老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诠释了教师“为爱而教育”的职业信仰。他们的学生中不乏科学家、作家、导演、媒体人、大学教授,如今也正以自己的力量向社会播撒着爱的种子。这种“一灯燃百千灯”的效应,彰显了仁爱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滋养,与强国建设同频共振。回顾过去,我国的教育事业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前辈师者用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教师情怀,什么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也理应在教育改革发展浪潮中自信自强、阵厉奋发,秉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为推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跃升作出更多探索
8、与努力。学习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教师代表心得体会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希望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品卓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好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心灵成长的引路人。怀揣立德树人的一片丹心,无数教师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他们有的坚信“教育就是生命影响生命。扎根学前教育几十载;有的心怀“学子未成才我寝食难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每一个学生;有的立志“就算吃得千般
9、苦,也要把孩子教出来“一心扑在乡村教育事业上他们用奉献、奋斗、担当诠释师者本色,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时代越是向前,越需要一大批好老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10、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定能更好托举学生成才梦想,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古往今来,教师都是学生前行的引导人、栽培者。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做好新时代思政课的“传道授业解惑”。尽好“传大道”责任。教师第一位责任是“传道工思政课是“政治课”、“人生课、是一门传授“大道”、“正道”的育人之课。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改变思政课内容深奥枯燥的印象,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出勤率、参与率、抬头率低的状
11、况,让思政课活跃起来,让学生爱上思政课。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重点。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提高,授大业”本领。思政课教学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大业。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教师讲好思政课,应不断提高授业的本领,给学生展现良师的形象,努力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里。要坚持政治要强
12、、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自觉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增强“解大惑”能力。怀瑾握瑜,明德惟馨。做一名思政课好教师,就要善于解疑释惑,特别要讲透思政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思政课要贴近需要、聚焦问题,通过讲故事、解析案例等多种形式,把精妙的理论变成浅显易懂的道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解答课本上的疑问,还要着眼形势、关注现实,析事明理,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让答疑解惑触及学生灵魂,使学生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终生受用不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思政课教师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讲出温度、讲出感情、讲出力度、讲出效果;同时要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努力营造和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