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厉王虐,国人带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日:“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日:“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烈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玻赋,噪诵,百工谏,麻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者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
2、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彘之乱,宣王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日:“昔吾骤不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选自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有删改)材料二:厉王说荣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荣公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而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士,
3、诸侯不享,王流于彘。(选自国语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有删改)【注】兴:体现。宣王:厉王之子。卑:衰微。享:献贡。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停顿处序号分组正确的一项是()(3分)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A.B.C.D.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谤,文中指公开批评、指责或议论别人的过失,与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中的“谤”意义不同。B.列士,文中指天子的属官,地位低于大夫,有时亦作“烈士”,此处与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意义不同。C.庶人,文中泛指平民百姓,如荀子王制“君子
4、,舟也;庶人,水也”中的“庶人”就是这个意思;材料二中的“匹夫”也含有平民百姓的意思。D.谏,文中指臣子用言语规劝君主改正错误,一般指直言规劝,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谏”;其实,“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也含有“直言规劝”的意思。12 .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引出邵公苦谏的缘由。B.为了谏厉王弭谤,邵公给为政者展现了一幅广开言路、政通人和的景象。从公卿列土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而后经天子斟酌,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C.文章结尾部分“王弗听
5、,于是国人莫敢出言,愤怒、反抗、暴动,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七个字,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深的思考。D.本文以记事为重点,邵公所谏之言,句句精警,前后都是比喻。深刻的历史教训,昭示古往今来的当政者,必须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民言不可阻,民意不可挡。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4分)译文:(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4分)译文:14 .两则材料都记载了“王流于彘”的结局,我们可以从中悟出哪些道理或启发?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3分)【答案解析】10. C11. D;“讽”是“委婉规劝”的意思。
6、12. D;“以记事为重点”错,应为以“记言”为重点。可以结合文章出处国语思考。也可以结合本选项“邵公所谏之言,句句精警”部分,进行推断。13. (1)怎么能够堵塞(百姓的嘴)呢?如果硬是堵住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胡”“壅”“几何”各1分,句意通顺1分)(2)我听后神情忧伤,整理了下衣服端正坐好,问朋友说:“为什么声音这样(悲凉)呢”(“愀然”“正”“危”各1分,“何为其然也?”1分)14. 答题要点角度:“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统治者要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推行善政。(每条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
7、料一:周厉王暴虐,国人指责厉王的过失。邵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厉王大怒,找来卫国的巫师,命他监察指责者。卫壬将指责者告诉厉王,厉王就将其杀死。国人没有人敢再说话,在路上遇见了,只是彼此用眼睛看看而已。厉王大喜,告诉邵公说:“我能够止息指责了,国人终于不敢说话了。”邵公说:“这是把人民的口堵住了。堵人民的口,后果比堵塞大河还要严重。大河因壅塞而溃决,一定会淹死很多人,堵人民的口也是这样。所以,治水的人要硫通河流,使之畅流,管理百姓的人要引导人民,让他们说话。因此,天子处理政事,要让公卿、大夫、官吏奉献讽谏诗歌,乐师向天子进献乐曲,史官献书,小师进献箴言,盲人朗诵讽谏诗篇,青光
8、眼的乐师也参与诵读,各类工匠进谏,平民托人将意见带给天子,左右侍卫大臣进陈规谏,天子的同宗大臣弥补督察,瞽史以天道史事教诲,师傅老臣修饬政令,而后天子对各种意见进行斟酌,因此天子的一切行事才不至于与情理相违背。人民有口,就如同土地有山川,财富用度就是从山川生产出来的。土地有原、隰、衍、沃,衣食才从此产生。人民用口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坏才能体现出来。人民认为好的就推行,认为坏的就防范,才能使人民的衣食财用大大增多。人民先在心里考虑而后说出口,君王认为可行就推行它,怎么能够堵塞(百姓的嘴)呢?如果硬是堵住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国人没有人敢说话。三年后国人便把厉王流放到
9、彘地。彘之乱发生期间,厉王儿子宣王藏在邵公家中,国人将邵公家包围起来。邵公说:“以前我多次规劝国王,国王不听从,所以才有今天的灾难。”材料二:周厉王喜欢荣夷公,芮良夫说:“周王室大概要衰微了吧!荣夷公爱好独占财利而不知道大难。利是由万物中产生出来的,是由天地所生成,假如要独占它,所带来的怨恨会很多。天地万物,人人都要取用,怎么可以独占呢?触怒的人太多而不防备大难,荣公用这些来引导您,您能长治久安吗?治理天下的人,应该疏通财利分配给上上下下的人,使天神百姓和世间万物都各得其所,现在大王您却要效法独占财利,这怎么可以呢?百姓独占财利,尚且被称为盗贼,大王您如果也这样做的话,那么归附王室的人就少了。荣公若被重用,周王室必定败亡。”不久,荣夷公担任卿士,诸侯不再献贡,厉王被放逐到了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