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检察院检察长小学法治课讲稿:防范于心反诈于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市检察院检察长小学法治课讲稿:防范于心反诈于行.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某某市检察院检察长小学法治课讲稿:防范于心,反诈于行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某某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某某,很高兴能够来到美丽的某某学校,与朝气蓬勃的同学们共同交流分享、学习进步。今天这堂法治课的题目是“防范于心反诈于行”,我将就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与同学们谈谈心得体会。可能有的同学会问:电信网络诈骗和我们这些小学生、小朋友有什么关系呢?别急,我先请同学们回答3个问题:问题1:同学们是否看过近期热播的反诈电影孤注一掷?都有些什么感想呢?(请三名同学回答,工作人员送上小礼品。)问题2:假如有人自称律师、警察、明星等身份,通过网络平台联系你,说你父母涉嫌刑事犯罪,要求你提供父母的
2、付款码、银行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信息,你会怎么做?(请三名同学回答,工作人员送上小礼品。)问题3:假如有个老爷爷说他与家人走失了,想借用你的电话手表联系下家人,你会怎么做?(请三名同学回答,工作人员送上小礼品。)以上问题都是有真实案例的,电影孤注一掷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面对第二个问题,有的小朋友听信他人谎言,将父母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透露给诈骗分子,致使卡中存款被人盗取;面对第三个问题,有的小朋友没有妥善保管电话手表,被陌生人以借用电话手表打电话为由,替换走电话手表内的手机卡,用作于电信诈骗。举上述例子是想告诉大家,不要错误认为电信网络诈骗离我们小朋友很遥远。其实并不遥远,甚至就在我们
3、身边!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新的受害群体。因此,大家务必要提高安全上网的意识,掌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技能,避免自己上当受骗。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请三名同学回答,工作人员送上小礼品。)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有的时候一两个月就能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其次,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常发生在小朋友身边的诈骗手段呢?(请三名同学回答,工作人员送上小礼品。)同学们都答的很好。我再来举几个例子:诈骗手段之一:
4、游戏道具“免费送二我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喜不喜欢玩游戏?都玩哪些游戏?有没有在游戏里充值买过游戏道具?看来大家都很希望玩游戏啊,骗子就会利用同学们这一特点,宣称免费赠送厉害游戏装备、游戏道具,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给骗子进行转账。大家来看一个视频。视频中小朋友因为想要领取免费游戏皮肤,没有抵住诱惑,被不法分子诱导欺骗,用父母手机给骗子转账1万元。同学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免费皮肤是陷阱,那些自称“免费”的,往往就是最贵的,当你听信他人谎言而言听计从时,那就离掉入陷阱不远了。诈骗手段之二:红包返利藏“陷阱”。诈骗分子往往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
5、发布红包返利等虚假信息,诱骗青少年学生入群,再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很明显,视频中的女孩遭遇了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贪图骗子所谓的“红包返利”,结果返利没拿到,自己倒给骗子送了大额红包。诈骗手段之三:解除限制“骗钱财”。大家都清楚,现在的游戏都是要求实名登录的,且设置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提醒,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进行了限制。而诈骗分子便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段,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同学们要知道,设置游戏防沉迷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视力,避免未成年人对游戏沉迷上瘾,只顾打游戏
6、而忽视了学习。我们既要有自制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游戏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而非游戏的“奴隶”;也要有鉴别力,不贪不占、知足常乐,这样就不会上当受骗了。诈骗手段之四:明星主播发“福利二这种诈骗方式往往会以明星、主播的名义,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再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福利礼包或限量明星周边,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这些明星不仅仅是在影视娱乐方面,还可以是为国献身不屈不挠的革命者、埋头钻研隐姓埋名的科学家、保家卫国不惧牺牲的解放军、面对疫情勇敢逆行的白衣天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明星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指
7、引我们前进的力量,而不是让我们偷用父母钱财供其吃喝玩乐的诈骗分子。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树立好良好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不要盲目追星,而是理性面对,遇到问题及时告知父母,让那些“假明星”原形毕露、无处可逃。除此之外,还有的诈骗分子会假冒学校老师、亲人朋友等身份,以各种名义要求学生借钱或者购买虚假的学习资料;有的会制作虚假品牌网站进行网络购物诈骗;有的会以投资虚拟货币为诱饵,以所谓的“高回报”来引诱未成年人将父母的钱财用于“投资”等等。综合分析诈骗分子常用的骗术,便能发现其中的共性之处:1都有免费诱惑。诈骗分子知道未成年人并没有过多钱财,便以符合未成年人兴趣点的“免费”“福利”为由,利用父母们对
8、孩子的信任,让未成年人偷用父母的微信、支付宝、支付密码,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2,都有耐心教导。当未成年人借来父母的手机后,诈骗分子往往会极其耐心地告诉孩子如何操作手机,如何一步一步完成转账。正是由于诈骗分子的耐心教导、细致答疑,给了未成年人一种“正规可信”的错误认知,从而放松了警惕。3.都有威胁恐吓。如果不按照的指导操作或者想要中途退出,诈骗分子便会暴露真实嘴脸,进行言语威胁恐吓,告诉你如果中途退出会导致父母的账号被封号,甚至父母还将面临“牢狱之灾”等等。这种“严重”的后果,容易致使未成年人进入慌乱之中,不得不对骗子言听计从,完成包括刷脸、修改密码、转账、购买点卡等操作,最终将父母的钱财转入
9、骗子口袋。那么,在知道什么是电信诈骗以及常见的诈骗手段有哪些后,小朋友们都有些什么心得体会呢?(请三名同学回答,工作人员送上小礼品。)小朋友们都回答的很好。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数据:仅今年7、8月两个月的时间,某某市便发生了被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21起,被骗金额近165万元。由此可见,无论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防止上当受骗。总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不信”和“四不要”:“四不信”就是:1.不信任何宣传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2,不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3 .
10、不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是骗局。4 .不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四不要”就是:1不要随意转账汇款,在网络聊天中如涉及汇款,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5 .不要轻易扫描二维码,不能随意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不下载非正规渠道的软件应用。6 .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以及任何密码等。7 .不要盲目行事,在受到威胁、恐吓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要及时与父母、老师沟通商量,不要因为担心被责备而被犯罪分子牵着鼻子走。在本次法治课的最后,我还想跟大家普及一个法律知识
11、,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一一什么是“帮信罪”?“帮信罪”全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的是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如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仍选择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为什么要着重讲这个罪名呢?近年来,“帮信罪”这个罪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视野,它已经成为仅次于危险驾驶罪、盗窃罪的第三大犯罪类型,也是发案率最高的信息网络犯罪。什么样的行为会构成“帮信罪”?目前最常见的“帮信罪”行为是为犯罪分子提供支付结算帮助,这一类行为的具体表现有将自己或者他人的银行卡、手机卡和微信、支付宝收款码等出租、出售给上线犯罪分子用于
12、收款、转账、取现。除了上述比较常见的帮助行为以外,利用社交媒体账号为电诈团伙等推广引流、为网络犯罪分子提供网络存储服务、维护非法软件等为网络犯罪团伙提供帮助的行为都是“帮信罪”的行为类型。帮信犯罪,行为虽小,危害巨大。如若诈骗分子利用你的手机卡实施诈骗,便有可能害他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如若诈骗分子用你的银行卡转移赃款,便有可能增加犯罪侦查难度,致使犯罪者逍遥法外。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坚决不将自己的银行卡、银行账户等出租、出售给他人使用。要提高个人法律意识,不使用不明网站、不点击不明网络链接,避免在低成本高回报的利益驱使下铤而走险,触犯法律底线,成为信息网络犯罪分子的帮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万不可抱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要明白通过自己劳动创造的财富才是最踏实稳定的。今天的法治课就讲到这里了。希望能通过这节课与大家的沟通交流,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不仅要做到防范于心,不做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也要做到反诈于行,做帮助父母、朋友、同学提高法治意识的传播者,让这些知识被更多人知晓,让无辜者不再被骗,让犯罪者无处遁形!最后,我衷心的祝愿大家好好学习、向阳成长,长大以后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