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作情感对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创作情感对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创作情感对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由言求意、即由书面文字去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复杂而高级的心理活动,是由多种心理活动参与的复杂而高级的心智活动。阅读过程中准确的理解作品是中学生掌握阅读技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由对字词、语句、段落的初步感知,直至达到对整篇作品的深入理解,从而完成对作品的评价和鉴赏,甚至达到审美的层次。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行,语文教材选文范围的逐渐扩大,其中包括现代作家的部分作品。现代作家的生活年代,距离今天的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其作品的内涵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深刻性和复杂性,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解渗、透作家创作情感,对准确、透彻理解作品内涵会产生
2、积极的作用。一、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现代作家创作情感分析的积极作用(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对作家创作情感重视不足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由学生读作品,教师对作品中的字词、语句、段落、全文加以讲解,最后总结作品的写作技巧或艺术特色;另一种方法为学生自读后完成以上内容;也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让学生借助作品发挥想象,进行再创造的方法,以达到理解作品中情节、分析人物和主旨的目的;还有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方法,如: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抒情议论的语句等等,同样是为了达到透彻理解作品的阅读目的。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上面列举的这些方法关注的只是作品本身,即作家的生产产品,是
3、一种由作品而产生的理解,这种理解只是平面的而非立体的;只是表象的而非深入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只关注作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将阅读工作着眼于词语释义、划分段落、总结特色是必要的,对创作心理的关注并不充分。(二)理论界的研究为语文阅读教学加强现代作家名篇创作情感的分析创造了条件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有很多学者注意了对作家创作心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版了不少论著,从属于文学创作心理学的论著较多,其中鲁枢元创作心理研究一书是较早涉及作家创作心理的专门论著。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现代著名作家有鲁迅、郁达夫、郭沫若、徐志摩、艾青、巴金、戴望舒、曹禺、朱自清等等。语文教材中选入的现代作家的名
4、篇,明显的带有作家的创作心理,尤其是就情感驱动的“痕迹”,即由感受引起的较为强烈的心理活动。人生体验与情感密切相连,体验的出发点和归结感都是情感,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把握生命活动情感的出发,亦可以产生“共情二文学作品中包含了思想,而思想总是应该包孕在感情之中的,思想的表达和交流也常常是通过感性的形式进行的。正所谓:“含英吐华,莫非情性J鲁迅说:“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又说:“文学的修养,决不能使人变成木石。所以文人还是人,既然是人,他心里仍然有是有非,有爱憎;但又因为是文人,他的是非就愈分明,爱憎也愈强烈。”钱谷融先生在总结了前人大量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一个作家总是从他内
5、在的要求出发来进行创作的,他的创作冲动首先是来自社会现实在他内心所激起的感情的波澜上。二、了解作家创作情感对阅读教学可以产生积极作用(一)作家情感驱动作品产生,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及阅读能力表明,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正确、有效的阅读效果应为作家情感与学生阅读后产生情感的统一。如何使学生熟知作家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顺应作家的情感,理解文意不至于产生偏差,就要求我们把作家情感产生作品的实例植入课堂,以达到阅读、赏析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较高要求。中学生在阅读鲁迅先生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较强烈地体味到了鲁迅先生的悲愤的
6、情感,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鲁迅创作该作时情感的角度去加深印象。鲁迅先生自言,他在目睹了三一八惨案之后,刘和珍等人的遇害使他实在无法忍受暴虐的屠杀和血淋淋的现实,他的悲愤已经达到了不可遏止的地步,他就是在这种悲愤情感的驱使下,写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杂文。鲁迅先生自己也曾这样表达:“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J他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毫不隐晦的表露了自己的情感。“我实在无话可说”“四十多个青年的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有什麽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J“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竟也不料凶残到这地步“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
7、在沉默中灭亡J鲁迅先生创作记念刘和珍君时的情感驱动,是产生这一名篇的重要心理因素,将这方面的有关材料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此文情感及主旨的理解。新方法实施后,学生的情感随作家的写作情感而动,同时也迸发出对当时反动的国民执政府的强烈痛恨,作家的情感通过作品感染了读者,达到了两者情感的交融,阅读效果明显的比以前提高了。(二)从色彩分析入手,提高对语句直至作品中情感的感悟。色彩,从主题方面来讲,是一种感觉和情感体验,就必然与人的情绪密切联系着。既然色彩与人的情绪、意识、心理是密切相联,因而文学家对色彩的关心丝毫不逊色于音乐家和画家,文学家亦与色彩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同的色彩表现被作家使用在不同的
8、人物或事物身上会引起读者不同的情绪反映。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的情感的体现,与情感密切结合也是作家对色彩的运用,我们在阅读时完全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体会作家的情感。“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郁达夫此时可描写的北平的秋季景物有很多,供他选择的色彩也很多,但郁达夫选用了“碧绿”“青”“蓝”等主要颜色,他还认为在牵牛花中“蓝”、“白”、“紫黑”要比“淡红
9、”都好。除“淡红”色以外,其他色彩均无给人带来喜悦之情的鲜艳颜色,而是令人感到凄凉的颜色:绿、青、蓝、白、紫黑同时淡红色又是作者认为最次的这些颜色的使用鲜明的带有作家的主观情感。郁达夫正处于伤长子夭亡、愁苦于生活动荡的沮丧的情感旋涡之中,对于冷色调的偏爱自然在情理之中。这种由情感体验生成的色彩运用,能够唤起阅读者与作家相同的情感。高中学生在阅读此文时,初读便体会到了一种“愁苦“之音的原因恐怕就缘于此吧。我们教师可以遵循经历、体验、情感决定作家“用色”这个文学创作的原理,引导学生从色彩使用逆推至作家的情感,使学生从具体可感的颜色入手,走近作家本身,这样的阅读、理解的方法较分析语句要生动、形象。我
10、们应充分重视作家用色彩营造环境氛围,蕴涵情感的创作心理机制,尝试将这一环节恰当的植入课堂,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功效。以上两例课堂实践说明,为达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一一准确、深入的理解作品,本文选择作家创作心理的“情感”与作品的关系加以推敲,旨在探求创作情感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点,为阅读教学寻找一种区别于常规教法的新途径。无论从作家的创作心理还是学生的阅读心理来看,两者在生成作品与阅读作品方面明显的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并非是直接的,学生的阅读心理可以在了解、掌握作家的创作心理之后加以相应的调整,从而接近作家,走近作家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深处。这种阅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的沟通是阅读作品、鉴赏作品时难得的契机,它是阅读准确、深入的一个重要保障。对作家创作情感的探究只是处于初步的认知阶段,将现代作家的创作情感植入课堂,应在教师熟知作家创作心理的前提下进行。此项实践应以教师为主体和主导,目的在于对学生阅读时产生的、用常规教法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作为尝试,达到准确、深入理解现代作家作品的目的,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有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