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机关事业单位选聘紧缺人才强化练习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05月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机关事业单位选聘紧缺人才强化练习题(二).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05月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机关事业单位选聘紧缺人才强化练习题(二)1、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我国1954年宪法和现行的1982年宪法属于法律的继承,因此法律继承更强调不同时间的法律的承接和继受B: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派遣使团到欧洲考察,回国后制定的日本宪法与德国宪法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属于法律移植,所以法律移植则更偏向于同时代的法律的吸收和借鉴,即横向意义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继受C:1982年中国宪法和1954年宪法有很多不同,而明治时期的日本宪法却与德国宪法有很多相同,这说明了在法律内容方面,法律继承不可能全盘接受,法律移植在理论上则有可能全盘接受D:
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建立在自然经济、专制制度和宗教家庭文化的基础上,因而不可能为发展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相适应的现代化法制提供充分的制度资源,只能移植国外的法律制度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o解析:法的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法的继承是客观存在的,法就是在继承中发展的。法的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在法律内容方面,法律继承不可能全盘接受,法律移植在理论上则有可能全盘接受。A、B、C正确。我国古代也有一些先进的
3、法律思想可以被继承,比如儒家的以德治国、法家的依法治国等,D错误。故本题选D。第1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有哪一种不属于中国十大名茶?A:雪绒B:普洱C:铁观音D:瓜片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A【解析】中国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此外曾出现在非官方评选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名茶包括湖南蒙洱茶、云南普洱茶、北路银针、南路银针、冻顶乌龙茶、苏州茉莉花茶、四川蛾眉山竹叶青茶、蒙顶甘露、太平猴魁、屯溪绿荼、雨花茶、滇红、金奖惠明茶。A项雪绒茶不是十大名茶
4、之一,故本题选A。第2题所属考点-科技生活3、单选题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区别在于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C: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D: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的区别: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第3题所属考点-中共党史4、单选题下列观点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理在气先B: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C:心外无物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外化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以解析:客观唯心主义主张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脱离物质世
5、界,并在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如强调“上帝”、“理”、“理念”等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指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强调起决定作用的是“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为C。笫4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5、单选题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传统手机制造商外,许多网络公司也纷纷斥资研发智能手机,并将内置其网络产品的智能手机推向市场。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解释“网络公司造手机”原因的是oA:生产智能手机的利润率高于其他行业B:网络公司的业务创新速度不断加快C:传统手机制造商生产智能手机能力不足D:网络公司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参考答案:D本题解
6、释:【答案】D。解析:网络公司将内置其网络产品的智能手机推向市场,体现了其延伸产业链的经营目的。故本题答案选D。第5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6、单选题1930年1月,毛泽东写的进步从理论上分析和概括农村包围城市问题的著名通讯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及解析: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详细分析和概括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问题。7、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O: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
7、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7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8、公文写作对于政务公开,公众呼声很大、期待很高。在这样的心理期许之下,政府的公开行为,难免会被更为严苛的目光打量。正因此,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B寸,有的部门的分项相加与总数不合这种“细节问题”,才会迅速被网友发现。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热情高涨,参与能力也日渐成熟,已经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天价烟局长”在网络监督下落马,个税改革汇集23万条意见。这不仅是政务公开必须要面对的时代背景,也给各项改革带来压力。相比公众期待,政务公开还有差距。西方国家的政务公开已有半个世纪,而我们政务公开甫一开始,就遇上了
8、浪潮汹涌的信息时代。在中国,政务公开不仅是政府的自我限权,更是在同公众的期待赛跑。这像是刚呱呱坠地就要开始奔跑,无疑既紧迫又艰难。一些地方正是看到了这样的艰难,所以在公开上思前想后、顾虑重重。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在稳定的压力和要求十分艰巨的重要关口,面对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面对一些领域改革“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前车之鉴,如此大刀阔斧地推进政务公开,挑战可想而知。但对执政者而言,这是道必答题,绝非选做题。中央的要求、时代的潮流、现代政治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愿望,汇成政务改革的潮流。这背后的逻辑,诚如中央领导同志所言,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当此之时,重中之重是建构一个推进公民有
9、序参与、促进社会良性循环的新型治理框架。把预决算、公务开支甚至有关国家公职人员个人财产晒出来,让公众参与决策、行政和监督,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何协调公开和效率的关系,如何处理有序与混乱的问题,如何掌握信任与质疑的平衡,都是这个框架必须回答的考题。公民参与的力量,善用则为推动力,误用可为破坏力,执政者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以制度化渠道海纳公民参与的“百川”。在时卜政务公开的实践中,随意性、主观性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一些地方仍习惯于用似是而非的理由拒绝公众的信息需求;一些公开的信息,公众要么不感兴趣,要么看不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权力”与“权利”的对峙,很容易伤及参与热情。只有加大对公开的
10、“制度供给”,主动完善公开的执行、反馈、监督和问责等过程性规范,进一步厘清公开的标准、方式和责任,不断畅通公众知情权的救济渠道,才能保证公开的热情始终在“秩序”与“稳定”的轨道上前行。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公民,政务公开都是一种基本的民主训练。我们绝不能仅把政务公开视为简单的信息发布,而要看到它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切实保障,是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是突破诸多领域改革瓶颈的基础性工程。尽管时有波折,甚至不无反复,但作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公开透明”正在带来积极变化。面对舆论质疑,中国红十字会负贲人表示“要把门打得开开的”,并推出捐赠信息发布平台;“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对信
11、息公开的诉求,逐步让事故呈现出完整面貌:作为“破冰之举”,中央部委“三公”经费公开大幕拉开有主动、有被动,有经验、有不足,但无论如何,公开透明正开启着中国政务新时代,成为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必修课.也让更多部门开始学会在阳光下行政。这些变化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新一轮改革的时代场景:公开透明正在成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一个突破口。从党的领导体制规范化、制度化,到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实现城乡“同票同权”,从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在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叙事中,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其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篇章,也是执政党不断推
12、进的一个重点。这是我们把握中央对改革路径“顶层设计”的一个视角,将政务公开作为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以改革促进公开、以公开推动改革,进而找到政府治理与公民参与的衔接点,这既体现了时代变革的大趋势,更可看出党中央“不失时机”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智慧。公开透明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改革攻坚中的重要一环。以政务公开的改革举措和制度安排,一方面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制衡,一方面开拓公众参与的有序途径,进而遏制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保障公众知情、参与、表达、监督的权利,由此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正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无论是浙江温岭预算公开、新疆阿勒泰干部财
13、产申报、四川白庙“全裸账本”等基层探索,还是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三公”经费等制度安排和宏观部署,以公开透明促进各领域改革,已经带来了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比如政府职能的转变、治理模式的革新、公民意识的提升、有序政治参与的扩大。这些变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意义还会在未来的实践中逐步显现。“公开”是沟通信任的基础,沟通信任则是民主政治的前提。广州市财政局在网上公布预算时,点击率猛增40倍,网站一度瘫痪。这种由公开政务带来的公众参与,是政府治理的宝贵资源。也许公开的过程伴随着挑剌质疑,甚至会让有关部门出丑,但这并不意味着动荡不稳,却标志着公民热情的唤起,政府公信力的奠基。各级执政者不仅
14、要迎接公开改革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它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充分领会中央的改革部署,认识到政务公开的深刻内涵,以巨大的勇气和自我调整能力适应公开、学会公开,才能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掌握主动,更好地凝聚起人民力量、推进改革大业。实践证明,政务公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当前,我们进人到了i个价值多元、利益多样的时代,面对人人手持“麦克风”,政务公开面临一个如何更好满足不同诉求的挑战。请围绕给定资料的主旨,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IOOo字。参考答案:【参考例文】以机制建设推进高
15、质量的政务公开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H益多样化,特别是当网络成为信息传播和舆论主阵地时,政府信息公开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的举措激起极大波澜,也进一步推动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纸面到实践的落地。公众呼声大、期待高,政府的公开行为难免会被更为严苛的目光打量,但这恰恰标志着公民热情的唤起,政府公信力的奠基。要充分保障公众的民主权利,回应公众的殷殷期待,必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进一步推进雨质量的政务公开。推进高质量的政务公开要完善法制建设。法律制度是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保障措施。2011年8月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这是继2008年国
16、务院颁布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进一步推进政府改革的重大举措。但是,目前很多措施仍然停留在初步阶段。“三公”经费群众“看不懂”,官员财产公示“无法服众”,制度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缺乏权威性和应有的刚性,许多问题也无法得以解决。要完善、细化官员财产申报等制度,出台一系列配套的实施细则,确保涉及公共领域的信息能最广泛地在阳光下接受监督,从根本上保障公众知情权。推进高质量的政务公开要建立实施机制。政务公开要得到充分贯彻实施,需要政府各部门明确责任主体,尤其要拓宽信息公开的途径。各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政务信息网络系统,公开政务信息,公开公众“看得懂”的“三公”经费详单。对于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通过电话、问卷、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初步决策后,要通过各大媒体予以公布以求广泛地征求公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