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教办基202030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请认真抓好落实。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抓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坚持教育、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N (其他教职员工)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结合不同学生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培养中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二、目标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小学教师应人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和有效预防学生的一般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树立正确认识,增强情绪调控、挫折承受、环境适应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逐步构建学生心理的六大美德和24项积极心理品质(详见附件)。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化解存在的安全风险,坚决杜绝因心理问题引发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3、和兴趣爱好,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正确处理厌学心理,自我调整、抑制冲动行为,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做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组织实施(-)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2022年9月1日前,全市中小学校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按学段至少配备1名有专业背景或特长、方法和经验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三年内逐步配齐达到国家要求比例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优评先、工作量计算、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班主任津贴等方面与班主任同等待遇。农村学校要以乡镇中心学校为依托,统筹教师资源,合理配备专
4、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跨学校进行授课,确保每所学校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规定课时。(二)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022年春季学期开始,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初中、高中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为主,采取团体辅导、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方式,增强课程体验性和生活性。所有年级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以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活动。要针对初三、高三学生制定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重点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树立信心,积极备考。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
5、学研讨活动,积极探索跨学校、跨学段集体备课制度,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发挥生命科学、思政等课程的育心功能,加强升学、考试前辅导,从而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人生成长历程。(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市教育局逐步构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卫生知识培训体系,有序列入省市教师培训计划,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实现培训全覆盖。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年参加不低于60学时职后专题培训,全面提升教学、辅导、危机干预等专业能力。加大心理健康教师在国培等培训中的占比,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科研项目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水平。(四)实行心理教师岗
6、位资格认证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行岗位资格认证制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须获得由市教育局统一认证的岗位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能力水平。2022年7月,市教育局保健站、基础教研室、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织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化岗位资格培训,对培训合格人员发放岗位资格证书,实行岗位资格证书等级制度。(五)健全“一生一策”心理档案2022年4月底前,市教育局依托新乡健康管理系统大数据管理平台,探索设立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设立或者委托相关专业机构,从2022年春季学
7、期开始,每学期开展1次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建立健全心理测评系统,建立高危学生“一生一档”的预警制度和干预制度。中小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制订心理危机干预预案,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预警体系和重大突发事件的校园心理疏导及危机干预机制。(六)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2022年12月底前,全市中小学校确保100%建成心理辅导室,纳入“新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三级辅导体系”管理。心理辅导室可以更名为“学生发展中心”等名称,注意避免学生因“心理辅导室”产生歧视或引起同伴的异样目光。有条件的城镇学校心理辅导室要具备个体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宣泄室
8、、沙盘室、音乐放松室的五大功能室或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多功能室,农村乡镇中心学校要设立具备五大功能室的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开设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健全心理辅导值班、预约、面谈、转介、追踪反馈等制度,通过个体辅导、小组辅导、团体辅导等形式,利用电话、网络等媒介,满足学生求助需求。各中小学校可建立班级“辅导小组”制度,设立班级“知心好同学”,寄宿制学校设立寝室“知心好朋友”。专兼职心理教师要加强对知心好同学、知心好朋友的定期培训,使他们能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到同学的异常行为,并及时反馈。尊重专业设置,遵守保密原则,保障信息安全。规范学生心理辅导的档案管理,推进心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定期
9、开展个案研讨与督导,提升心理辅导专业化水平。(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设各县(市)、区教育局和中小学校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十四五”教育专项规划,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校、达标校创建活动,年底进行验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建设,2025年底前完成“优秀心理辅导案例、优秀校园心理情景剧、优秀心理健康社团活动案例、优秀心理健康校园文化活动案例”等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完善县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县级专家库人数不少于10人。全市教育系统建立市级专家库,专家库人才要从有专业背景、方法和经验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中择优选用。加大对专家库人才的培训力度,切实起到引领示范
10、带头作用。中小学校可利用驻新高校(如: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等)的心理教育专业优质资源,设立实习基地或增设实习岗位,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明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课程教学、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对出现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学校,可以依托医疗机构进行危机干预,及时化解风险隐患。(A)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推动心理健康家校共育,学校和家长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负责。帮助家长掌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援助、心理保健、心理异常认知和亲子沟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中小学校依托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针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
11、导家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树立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形成良好家风,培养家长提升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四、保障机制(-)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全市中小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一把手”任组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总责,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主管工作,全体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成员,切实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整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去,充分利用新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三级辅导体系,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优质、便捷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争取政府其他部门的广泛支持,切实保障心理健康
12、教育工作有专业人员编制、有专项工作经费、有专门开设课程、有专题活动内容、有专门活动场地、有专业设施设备等“六有”工作条件,逐步建立完善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持续、有效开展相关工作。(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积极组织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特别是对于已发生的极端心理事件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教研机构配备心理教研员,常态化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项教研机制,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重点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辅导过程面临的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辅导案例等方面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帮助学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
13、一次心理健康公开课活动,每学年进行一次心理健康优质课评选。(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学校、学生心理教育健康状况调查,督促学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的单位给予问责。持续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校、达标校创建活动,加强动态管理,对达不到相应标准的单位及时通报或摘牌。定期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交流活动,努力营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六大美德和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一、六大美德1 .智慧和知识: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思想、热爱学习、有视野(洞察力)。2 .勇气:真
14、诚、勇敢、坚持、热情。3 .仁慈与爱:友善、爱、社会智能。4 .正义:公平、领导力、团队精神。5 .修养与节制:宽容、谦虚、谨慎、自律。6 .心灵的超越:审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二、24项积极心理品质(-)创造力常有新的主意和想法。喜欢创造新异的东西,总是有很多创意。认为自己很有创造力。常常能想出做事的不同方法,常常用不同的方法做事,喜欢学做不同的事。培养策略:1 .鼓励学生用非传统的方式考虑问题和做事;2 .赞赏孩子的机灵、灵敏、足智多谋,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 .鼓励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旦有了目标,就会使用创新并适当的行动来达到该目标;4 .鼓励做事不受陈规束缚,能灵活
15、运用知识和经验,能够想出新思路、新方法;5 .鼓励喜欢从事发明、创造、创新活动。(二)好奇心爱提问,对各种事情都很感兴趣,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感到好奇。总想知道更多,对许多事情,总是有许多的疑问,对不熟悉的人、地方或事物总是感到好奇。培养策略:1 .鼓励学生总希望知道、了解更多的事物;2 .教育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无偏见、具有开放的好奇和对事物兴趣;3 .赞扬学生爱提问、爱探究;4 .支持学生寻求新奇事物,对事物敏感也非常愿意接受新事物,不容易觉得无聊。(三)开放的思想喜欢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出一个决定时,会考虑每个选择的好处和坏处。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决定前喜欢征求别人的意见,做最后决定前会考虑所有的可能性,经常能想到令所有人都满意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策略:1 .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考虑问题,彻底地考虑事物并从各个角度来检验问题,不草率下结论;2 .指导学生善于依靠证据做决定,面对证据能够改变观点;3 .学会慎重考虑每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