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堂观察量表”智慧数字化听评课模式探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上+课堂观察量表”智慧数字化听评课模式探微.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线上+课堂观察量表”智慧数字化听评课模式探微听评课是自1952年教研组在我国产生之日起而被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研方式,它是基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的重要教学研讨活动,目的是解决教学方法上重要且困难的问题,完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听评课活动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升华教学理念、形成良好教研文化、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智慧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听评课教研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研与信息技术融合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向智慧数字化听评课转型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听评课的现状1 .目前听评课的主流模式一是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
2、务,在同学科或同事之间进行单一的听课,以“听课笔记”作为目标而省略“评课”动作。二是以学校教研任务为导向的常规性活动,一般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由学科指定教师做课指定内容,抑或“全员听课”活动的“轮番上阵”,随机开展评课,即“听课+评课”模式。三是区域性、连片或联校、整校性的公开课(赛课),做课教师授课后进行说课,由本学科听课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等进行点评并量化打分,这一模式增加了“说课”的元素,让做课者进行及时反思。2 .传统听评课模式存在的弊端由于传统听评课活动受时空限制并缺乏客观评价依据等原因,造成了诸多有待改进之处。一是“形式单一,高耗低能”,由于千篇一律
3、的“集体活动”的“集体性”的统一组织的成本增加,全体参与教师面对面一一评说造成效率低下。二是“盲目随意,信息分散”,由于缺乏严密的组织性和观察依据的明确性,听课教师的记录和点评停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缺少了信息的整合和深度挖掘、分析,从持续性跟踪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来看有所欠缺。三是“流于表面,内容粗略”,由于一些教师的点评没有理论、证据和评判标准的支撑,完全凭借个人主观意向和经验提出表面问题,对于群体关注的课堂问题难以高效精准聚焦和提取。四是“范围有限,难以延展”,传统听评课模式无一例外都是线下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集中开展,在当前教师的教学和其他事务性工作繁重的现状下,无疑增加了负担
4、和压力,无疑会造成“力不从心”“走马观花”“敷衍了事”的后果,且活动覆盖面仅限于参与者,影响范围也难以拓展。二、“线上+课堂观察量表”听评课模式的构建鉴于传统理念、技术、模式下听评课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解决上述问题,在教师合作教研的过程中,为教师写作创造机会和空间,促进教师合作体的共同发展,构建一种关注教师专业个性发展、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突出基于数据的精准评价的新型听评课模式,我们聚焦到了“线上+课堂观察量表”模式。1 .“线上+”的操作机理“线上”即基于信息技术背景,将点评课例通过直播或录制上传的方式推送到相应的信息化平台,听课教师分散听课。这一举措将给听评课教研模式带来时代性的变革,
5、其优势不言而喻。一是打破时空限制,校内、校外跨空间便捷听课,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听课,随时随地温习互动。二是课堂不受听课者的影响,授课教师和学生可以正常发挥,更加真实地呈现课堂教学效果。三是方便回顾课堂,可以随时暂停、循环播放,为听课者有效捕捉观察点提供时间契机。四是避免听课者所处位置的局限性而更加全面的观察课堂的不同角度。五是积累更多的优质课例,遴选优质教研资源灵活调用、反复观摩。六是为做课教师完整保留课堂实况,记录成长过程,通过回放进一步反思、改进、完善,也为撰写教学故事和教学案例等专业提升路径提供一手素材。七是省去组织者的大量重复工作,创新教研模式。八是将课堂评价工具进一步信息化可以将评价数
6、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汇总,以多元数据形式呈现听评课分析报告,开展更加精准的课例分析,找到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的改进点。2 .“课堂观察量表”的理论解读“课堂观察量表”即基于“观课议课”理论(区别于“听课评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为依据,围绕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强调“改善生活的实践观”“以学论教的质量观”“促进思想的发展观”“成长创造的幸福观”“相互滋养的生态观”“静脉特征的真理观”“促进理解的对话观”的文化理念。)指导,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教学模式、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技术应用等多
7、个维度的特定视角确定观察点并设置量化标准,为“观课议课”设计的一种“观察、理解、描述、反省的支架”。相对于传统的经验型听课评课,课堂观察强调以证据作为推论依据,要求评课者(议课者、观课者)带“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这样基于证据的评课议课对课例教与学的行为描述和诊断,让做课者心服口服,从而避免“说地激情澎湃,听得无比激动,回去一动不动”的流于形式,促进做课者和评课者的专业发展。如果将“课堂观察表”与网络平台相融合,系统自动汇总评课者的评价情况并即时呈现,不但高效又全面、直观。另外,收集到的数据可以长久保存调出,量表的观察点和评价
8、标准可由活动参与者经过商议自行设定和修改,又在“无纸化办公”环境中营造了低能耗、高效能的工作环境。三、“线上+课堂观察量表”听评课模式的选择路径1. “平台+数据收集”模式经过三年疫情的侵袭,教师们在线上授课中获取了许许多多的“线上+”技术,例如“钉钉”的使用,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陌生,于是我们可以采用视频会议、直播课或播放公开课录像的技术展示观摩课例。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类似“钉钉”的腾讯会议、企业微信、雨课堂、CCta1k爱作业、C1ass1n、超星等类似功能的平台,实现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观摩课例。再通过“问卷星”创建“课堂观察量表”,教师通过移动终端及时填写,类似的平台还可以选择腾讯问卷(企业
9、版)、问卷网、金数据、麦克CRM、倍市得等,通过平台导出数据分析报告。2. “希沃信鸽”数字化教研模式可以通过“希沃白板5”手机端或电脑端开启听课,第一种是常态化听评课,老师进入班级进行随堂听课,第二种公开课听评课,授课老师可以通过提前设置或当场扫码两种方式邀请特定的人员进行听评课。听评课活动开始前,可以设置关联“课堂观察量表”,快速进行多维度的分项评分,听课教师可以拿出手机即可记录评课,通过文字进行课堂细节内容记录,还可以通过拍照或上传图片的形式记录学生活动精彩瞬间,上传教师手写听课本记录等等,一键提交评课记录。课后可随时查看点评记录,在积累常态化教研过程性数据的同时,也方便管理者对学校日常
10、教学进行监督指导。通过量化评分数据汇总分析,多方位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并给予及时的指导。3. “听课本”智慧教研模式“听课本”APP是一款面向教师精准改进的听评课工具,它主要包括听课模式选择、听课过程记录、听课报告解读、评价量表使用四大板块功能。同“希沃信鸽”一样,可以将设置好的课程信息生成听课邀请二维码发送给指定评课群体。其最大特色是内置SY课堂观察分析、弗兰德斯课堂互动分析系统、课堂提问观察量表三种过程性“课堂观察表二评课教师在提交自己的评价之前,无法看到其他教师的评价,与传统听评课相比,增加了产生不一致意见的可能性,并且通过在线彼此浏览他人提交的评课内容充分了解他人的观点,在后续讨论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人民教育在“教研转型”专题刊的发刊词中指出:“教研转型,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的主动探索与实践;需要各级教研系统和教研人员更新观念,找准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教研内容、教研管理机制、教育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上发生改变,在传承中实现发展和创新J随着党的二十大“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提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与教研的双向赋能为智慧数字化听评课的变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探索更多符合时代发展和区域实际情况的新型教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