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不良儿童的成因及教育策略问题研究》65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不良儿童的成因及教育策略问题研究》6500字(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品德不良儿童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目录摘要【关键词】儿童;品德教育;学校;家庭;教育1一、儿童品德教育的概念及意义2(一)儿童品德教育的概念2(二)儿童品德教育的意义2二、引发儿童不良品德行为的原因3(-)学校教育存在偏差,“重管轻引”3(二)家长过分溺爱,“重护轻育”3()应试教育影响,“重智轻德”4(四)教师在品德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4三、提升儿童良好品德教育的策略5(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儿童品德教育进行正确引导5(二)家长要以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品德教育引导6()家校共育,共同重视儿童的品德教育7(四)积极发挥学校在儿童品德培养中的引领作用7四、结语7摘要品德教育是我国一切教育的基础,对
2、于儿童来说,学校教育是个体道德形成的最重要环节。一个人的道德品行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而人的很多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都需要在儿童时养成,那些可能决定未来的优良习惯与行为,最好的养成时机同样是在儿童阶段。因此,本文针对儿童品德教育这一主题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品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随后对造成儿童不良品德的原因迸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教师、家庭和学校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希望为我国儿童品德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儿童良好品德习惯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儿童;品德教育;学校;家庭;教育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人一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儿童教育中
3、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做好德育工作。事实上,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一教育也对人的儿童阶段、青少年、中年乃至整个生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德育包括思想和道德教育,良好的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德育人格,促进德育全面发展。德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和教师应重视德育,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做好儿童的品德教育工作。因此本文对儿童品德教育的概念及意义,以及当前儿童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了研究。一、儿童品德教育的概念及意义(-)儿童品德教育的概念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
4、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认识、体验和实践,为德育对象的道德成长所组织的价值环境和活动。它是儿童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使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影响,实现了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建构和提高。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和个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人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儿童时代打好基础,所以要抓住儿童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德育必须从儿童做起。孩子们也会记住他们第一次看到和触摸的东西。因此,儿童的道德教育将决定一个人的道德成长。(二)儿童品德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儿童对道德标准的认知道德知识主要是判断事物的好坏以及行为的好坏。管理正确和错误的标准
5、,并明确区分好和坏,会使儿童知道如何和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产生有意识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儿童的道德知识是从一个简单的、复杂的、渐进的系统开始发展的。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他们逐渐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他们逐渐区分出电影或电视中谁好谁坏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他们逐渐形成一系列抽象的道德观念,如无私与自私、诚实与虚伪、文明与野蛮、正义与偏见、勤劳与懒惰等。因此,在儿童道德认知形成过程中,父母必须意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2、有利于儿童的道德情感培养孩子们经常把他们的父母和周围的成年人当作榜样,把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转变为自己的特性,并利用这些特性来控制他们的行
6、为。在儿童道德情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父母必须“激发情感”,在给孩子正确道德信息的同时,也必须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感。首先,父母必须自身作则对孩子道德情感产生影响,要树立榜样,在家庭中营造健康的情感氛围。父母还应适当地使用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等方法,让孩子获得快乐、自信和骄傲等内在体验,并产生痛苦、悔恨和羞耻的心理影响。其次,父母应该知道如何运用特殊的道德观来激发情感。许多特殊的道德情感对孩子来说往往是难以忘怀的,并且成为他们产生相同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3、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指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都很难达到一定的目的。意志和行为是息息相关的,没有特殊的行为就不
7、能表现出强烈的意志。但意志并不等同于行为,而是精神力量调节行为,使道德行为得以顽强的实现和完成。孩子们有强烈的意愿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承诺。在弱肉强食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半途而废。因此,培养具有强烈道德意志的儿童是儿童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儿童道德意志的过程中,首先,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安排困难和富有想象力的情境,让孩子练习,鼓励和赞美他们的奋斗精神,以迅速克服障碍。其次,父母应该逐渐培养孩子的道德行为习惯。如果你反复做一个特定的行为很长时间,你会逐渐形成你的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表明,儿童已经获得了一些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二、引发儿童不良品德行为的原因近年来,
8、受多元文化因素和不良观念的影响,许多不良道德行为滋生,给儿童教育,特别是儿童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纵观儿童道德教育的培养,弱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教育存在偏差,“重管轻引”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都是通过模仿来完成的。有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只采用粗暴的责骂方式,不注重思想和行为方面的指导,尤其不注重细节,这也无法给予学生良好习惯的行为品德的良好示范和认知,导致他们行为习惯和品德培养上的偏差。此外,标准式的学校道德教育,迫使学生接受“标准化”的行为习惯,但这样的统一管理和“重管轻引”必然引起学生的心理创伤,让学生仅仅只是从口头上服从教育,内心更为反感和叛逆,这样的逆反情绪也必然导向行为习
9、惯上的偏差,而这就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难度,而道德教育是需要言传身教的。(二)家长过分溺爱,“重护轻育”当下的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为此很多父母和爷爷奶奶都非常溺爱他们的孩子,把他们当作家里的“小皇帝”,这也让儿童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他们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在生活习惯和看待问题方面也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集体和他人的感受。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下,让他们逐渐养成任性放纵、自私自利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从而导致不良品德的行为。()应试教育影响,“重智轻德”先贤孔子开创了民办教育和平民化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我国的品德教养长期受应
10、试教育的挤压处于次要地位。同时,大多数父母也认为,学校教育就是为了发展孩子的智力,即让儿童学会阅读、写字、画画、唱歌、跳舞等多种技能,对于儿童早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并不够关注和重视。此外,很多学校为了迎合家长心理,在主要课程之外要挤进了许多兴趣班,让学校品德教育的时间更为有限,这也大大削弱了学校品德教育的作用和效应,让学生的品德教育变得可有可无。(四)教师在品德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学校教育是儿童品德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多教师在德育教学方法和德育示范方面存在不足。首先,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不科学。目前,大多数教师提倡发展儿童智力和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儿童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学校教育长期不重
11、视儿童道德的发展和培养,必然会影响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导致儿童走上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误区。其次,教师不以身作则,忽视自身品行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教师对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没有清晰明确的判断标准,他们的行为和道德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品德发展和培养,尤其是在儿童道德判断的形成期。当前,一些教师以功利心态对待儿童教育,少数教师还存在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无法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并势必会因教师的不良影响给儿童的品德培养带来负面影响。最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科学。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大多以课本上的故事形式进行引导和教育
12、,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孩子的思想品行和行为习惯的深入了解,让这一课堂完全脱离了学生这一主体,演变为灌输式的课本教育,几乎达不到教育的目标和预期效果。此外,教师也缺乏与家长就孩子思想品行方面的及时沟通,无法了解孩子在家里的道德行为,因此也就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堂对孩子思想和行为的良性引导和教育。三、提升儿童良好品德教育的策略(-)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儿童品德教育进行正确引导对于儿童的道德品行培养不能依照成人那样灌输式的教育,要采用更具渗透性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首先,教师应该以自身的良好道德情感感染学生。教师要树立榜样,形成健康的品德教育氛围,陶冶情操。其次,教师应善于运用特定的道德形象唤起
13、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形象,以正确的行为指导儿童的品德教育。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言传身教,树立榜样,规范儿童行为习惯众所周知,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不仅要积极进行宣传教育,把特定儿童的好习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假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努力目标,强调教师的多与此同时。首先,教师要提高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儿童的榜样。老师还应该善于通过集体实践练习,通过建设良好的班级,寻找班级的典型行为。由于儿童自我意识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出现反复的行为习惯,因此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随时检查与教师之间的儿童检
14、查,定期检查和抽查。2、设置行为训练,强化激励机制由于习惯具有情境特征,教师在行为习惯训练中应注意创造各种问题情境。在一个人的幼年时期,只有教育促使孩子在他们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可以称为有效的教育。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句古谚语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一个人的坏习惯是在其儿童阶段养成的,因此,学校德育教育应该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儿童形成良好习惯。比如,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等主题活动,创建假设情境,最后对活动中不同角色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和道德标准的识别,让学生进行批判性分析,形成对正确道德标准和行为习惯的了解和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行和行为习惯。通过评价语言和肢体
15、语言来加强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鼓励和引导,同时结合物质强化与精神奖励,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积极性和自信心。此外,还可以穿插各种实践和集体参与活动,例如提供为班级服务的机会,这些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二)家长要以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品德教育引导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借助节日活动帮助儿童建立有关道德教育,丰富儿童内心。比如,母亲节可设计情境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化为具体的行动表达,让儿童深刻体会母亲的优秀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从而引导他们有爱心,有孝心,尊重长辈,体会生活的责任和不易。同时,家长还要积极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并科学灵活地运用于对孩子的思
16、想品德引导和教育过程中。1、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心中的好榜样父母需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因为他们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模仿是孩子们学习不同技能的最有效方式。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当然是第一个被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每天,孩子们都在关注父母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他们默默地模仿和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人际交往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品行范本。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因此,要想培养一个品行端正、德行出众的孩子,就要求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严格要求,并能时时刻刻以身作则,为孩子的思想品德培养树立高大的形象和优秀典范。2、运用知识的力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儿童读物作为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工具和引导范本。许多自古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童话、寓言故事等文学作品,都运用更为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方式向孩子展示了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