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特岗教师招聘、教资考试《教育学》全册知识点汇总大全整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特岗教师招聘、教资考试《教育学》全册知识点汇总大全整理复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特岗事业编教师招聘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整理一、“教育” 一词的起源人物:孟子著作:孟子尽心上古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Word版本,可直接编辑。教资考试,教师招聘,教育学全册知识点整理。三乐也。二、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的阶级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三、教育的功能划分标准类型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个体个性化、个体社会化)社会发展功能(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作用的性质正向功能负向功能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主要标志是计划性)隐性功能四、教育的
2、起源学说观点代表人物地位备注神话起源神、上帝所有宗教最古老生物起源(生物进化论)动物界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共同点:否认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心理起源无意识模仿孟禄不同点:是否承认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劳动起源劳动凯洛夫米丁斯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和前苏联五、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 .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阶级性2 .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3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六、学校产生的条件1 .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3 .文字的创造4 .国家的产生七、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教育场所:国学:在王城和诸侯国都内;乡学:设置在地方教育内容:“六艺”,礼乐
3、教育是中心教育特征: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八、稷下学宫朝代:战国官家举办,私家主持,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尊师重道,不治而议论九、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内容及选土制度学校名称课程特征选拔制度战国私学盛行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百家争鸣)中国汉代官学、私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四馆二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隋唐六学二馆三教(儒、道、佛)并重科举制宋朝书院盛行兴起于唐程朱理学(四书、五经)科举制清朝末年学中体西用废除科举(1905年)十、外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内容及特点国家学校名称教育目的和内容特点古埃及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较低级、设置最多)文士
4、学校通常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印度婆罗门教育:以吠陀为主要内容。佛教教育:以寺院为场所,以佛教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古希腊斯巴达重视军事体操和道德训练。其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 一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尚武雅典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崇文十一、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内容及特点1 .教会学校: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育内容:三科四学)、教区学校2.骑士学校:(“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十二、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国家:德国;
5、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教育的世俗化;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出现了双轨制。十三、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办学堂:外国语学堂;工业技术学堂;军事学堂留学教育:留美和留欧十四、维新运动设立“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十五、维新运动代表人物:梁启超:最早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变法通议;趣味教学的倡导者;推动第一个女子学堂经正女学的建立。严复:最早从德智体三要素构建教育目标体系;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十六、(现在)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十七、关于终身教育代表人物
6、:耶克斯利、保罗朗格朗及四部文献:1、最早的终身教育专著:耶克斯利终身教育2、概念化体系化标志: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3、提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概念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4、终身教育体系的最终形成: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五大特点:1、终身性(最大特征)2、全民性3、广泛性4、灵活性5、实用性一些古文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已,阖棺而止”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学不可以已陶行知: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十八、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的核心:实现人的现代
7、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反映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条件设备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十九、教育民主化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二十、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1、全民教育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全球化5、教育个性化二十一、教育学的概述教育学的概念 研究救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秘究对象教育现象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哙和习俗的水平教育
8、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救育现律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萌芽时期教8学看作多层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脸格言寓言等方式为主效育学的创立阶段实验救育学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宫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二十二、教育学的萌芽时期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
9、式为主。二十三、孔子1、人性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还把人性分成三等:上智、中人、下愚2、论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庶”、“富”、“教”,我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教育家。个体功能:“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二3、论办学方针:“有教无类”古文:“自行束修(一束干肉)以上,吾未尝无诲焉。4、论教育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5、论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6、论教学方法:学习过程:学、思、行并重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照朱熹的解释:“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俳”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是“开其意”;“发”是“达其辞”;“复”是“再告知二
10、因材施教:闻斯行诸,朱熹后来总结,“夫子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一大成,无人弃也”7、道德教育立志(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士志于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二十四、孟子(最早将教育连在一起)1、人性论:性善论2、教育目的:“明人伦”。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教学思想:深造自得、盈科后进(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专心致志4、理想人格:大丈夫。特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途径:持志养气(坚定志向)
11、、动心忍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存心养性(养心莫善于寡欲)、反求诸己(注重反躬自问)5、社会分工与教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二十五、荀子(最早将道德连在一起)1、人性论:性恶论,教育要化性起伪。2、教育目的:大儒他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大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已知推未知,自如应对新事物,自如地治理好国家。3、学习过程:“闻见知行”荀况:“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4、教师的地位师云亦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二十六、大学和中庸大学三纲领:大学之道也,在
12、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学习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二十七、墨子1、思想基础:兼爱、非攻2、人性论:“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外银论)3、教育目的:兼士或贤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4、教育内容:政治道德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史教育、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5、教育方法:主动(不扣必鸣)、创造(述而又作)、实践(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听其言而观其行)、量力(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6、三表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
13、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人民百姓之二十八、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思想汇总观点人物人性论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社会功能:庶、富、教个体功能:“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优则仕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教育方针: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孟子性善论扩充善性明人伦道德教育盈科而进教亦多术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培养大儒儒家经典闻见;知;行墨子人性素丝说兼爱、非攻培养兼土、贤士政治和道德;科学技术;文史;思维能力主动、创造、实践、量力;亲之、闻之、说之二十九、老子的思想1、文化堕落论2、人性复归论3、绝圣弃智论三十、学记中的思想“化民为俗、其必由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启发性原则“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躁等也”循序渐进“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救失“禁于未发之谓豫”【预】预防性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时】及时施教“相观而善之谓摩”【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