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职教育.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281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职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职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职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职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职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亲职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职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听觉障碍儿童家庭亲职教育问题的探究一、研究背景亲职教育,也称家长教育、父母教育,指的是为现在的父母提供有关教养子女、为人父母的知识及技能,使其能成功扮演父母的角色,担当职责,促使子女健康成长发展,做一个有效能的父母。而对于特殊教育需要的家庭来说,亲职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家长获得有关特殊教育的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对子女的教育意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与技巧,正确处理在家庭中自身教育子女时所遇到的问题,并能密切配合学校与社会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培养和训练。但是亲职教育并非等同于家庭教育,二者是有区别的。亲职教育是一门增强为人父母教养子女技巧与能力,让父母了解与满足子女身心发展需求,善

2、尽父母职责,以协助子女有效成长、适应与发展的学问。而家庭教育学者赵忠心指出,一般所说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父母对子女、年长者对年幼者实施的教育,重点是对儿童、青少年实施的教育。简言之,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父母教导子女为人处世的教育;而亲职教育是为人父母者因需要,为求成功扮演父母角色所接受的教育。在特殊儿童的亲职教育中,相对于普通子女的家庭,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需要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与能力,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与发展。可想而知,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一过程中,会浮现出许多的问题。如严小琴指出,我国特

3、殊儿童家长与学校进行互动交流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学校方面,特殊教育学校拥有了许多资源,但与家长的互动,仅限于每学期开学或期末的家长会,而每次开展的时间并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仍然不够,使得学校的这些人、才、物等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而实际上,很多专家调查后发现,我国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需求程度是非常高的。比如,张海丛和刘琳的研究发现,智力落后儿童家长的学习需求得分都在平均分以上,即家长的学习需求比较强。穆克利指出我国弱智学生家长的需要是多方面、高强度的。罗亦超、雷江华通过对残疾儿童家长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也指出残疾儿童家长需要的支援是多方面的、强烈的。听觉障碍儿童是特殊需

4、要儿童中的一类,面对这类孩子,家长的亲职教育也会呈现出一些问题。除了早期发现,做好早期康复的听觉障碍儿童之外,很大一部分来到聋校就读的聋生,都没能够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他们的口语表达不够清晰,第一语言仍然是手语。很多的家长不能够和自己的孩子很好地沟通,从情感、教育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要么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孩子说什么就信什么,溺爱过度;要么对孩子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因为觉得不能很好地沟通。特别是当这些不被家长关注的孩子在校出现问题时,家长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教育。总而言之,沟通是教育的基础与桥梁,当家长与儿童存在“代沟”时,即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如此下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显得非常尴尬,是

5、孩子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但是并不是育人者。二、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关于特殊儿童亲职教育需求的研究比较薄弱,以往主要侧重于特殊儿童家庭需要的研究。例如,穆克利的关于我国弱智学生家长需要问题的调查,罗亦超和雷江华的特殊学校学生家庭需要之研究,林云强、秦和张福娟的重庆市康复机构中自闭症儿童家长需求的研究,张海丛和刘琳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父母的学习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亲职教育的研究大多数主要集中于普通教育中的理论探讨上,如盖笑松和王海英的我国亲职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推进策略,张庆强的我国内陆地区亲职教育实施策略探析。在家长沟通与社交需求研究中,发现“如何与自己残疾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需求程度最高。在特殊儿

6、童家庭,家长和残疾孩子的沟通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攻击性、哭闹等,家长不能很好理解,就可能出现沟通上的困难,要么是家长打压孩子,要么是家长听命于孩子。此研究结果也与刘爱民的调查结果类似,该研究指出在教育咨询领域,家长最关心的是如何与孩子沟通。但是,面对听觉障碍儿童的亲职教育的沟通问题却很少涉及。本文就从听觉障碍儿童家庭入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入手,探索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三、问题浮现的原因(-)家长的文化水平差距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孩子呈现出问题的教育观念也会很较大的差别。有些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是听觉障碍儿童,就十分泄气,认为孩子不用

7、教育,只要管好他的吃喝就可以了。至于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可以忽略,更不必说在学习方面的要求了。这类家长也常常出现沟通问题,因为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就没有好好教育孩子的意愿。还有一些家长,本身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多以面对自己的特殊孩子,他们同样报以很高的希望,也会配合教师和孩子努力沟通。但是毕竟自己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特别是孩子的一些手语,没有相关知识,理解与沟通也会一知半解,效果不理想。(-)家庭状况听觉障碍儿童的家长,有些家庭并不富裕足,但是又要养育好几个孩子。只能将自己听觉障碍的孩子托付给自己的亲戚或者爷爷奶奶。可想而知,他们更加难得花时间和精力和孩子沟通,或者想要沟通也由于能力有限而放弃。能

8、做好的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不被饿着、冻着就可以了。(三)学校制度的影响现在的聋校从低年级段就开始实行寄宿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渡过的,家长能够陪伴的也只有周末和节假日了。所以由于时间和距离的隔离,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可能会变得没变么顺畅。四、教育策略(-)学校提供相关的平台1、培养亲职教育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进修教师进行亲职教育的专业培训I,使其掌握相关的亲职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包括一些沟通技巧,心理健康知识等等。同时,设立专门咨询平台,或者由孩子的班主任担任指导,对于家长与孩子出现的沟通问题,可以提供较为细致的解答和帮助。同时也可为家长提供自我调适与心理建设的相关课程,让家长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特

9、殊儿童。提升他们开展家长工作的专业能力。才能使家长更好地帮助家长提升亲职教育能力。2、定时开展实施亲职教育活动学校应该定期开展亲职教育的相关活动,密切联系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同时,在实施亲职活动前,应该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可以通过问卷或者电话访谈的形式,对听觉障碍儿童的家长进行亲职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式需求调查,并了解家长愿意参加的时间和地点,并以家长的需求作为实施亲职教育活动的依据。另外,在每次亲职教育活动结束之后,邀请家长填答意见回馈表,重视家长参加亲职教育活动后的感受,以便于为下次亲职教育活动的改善做参考依据。3.提供多元化且实用的亲职教育内容学校开展相关亲职教育为家长提供符合其个体需求且多

10、元的亲职教育内容,不仅要提供教育方面的亲职教育知识,还可以通过实例介绍一些儿童康复方面的知能,比如说简单的手语,以及孩子典型行为所表达的含义,以及相关矫正方法。或者将亲职教育的相关内容纳入到亲子联谊活动中去,使活动既具有趣味性又不失实用性,从而提高家长参加亲职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二)家庭的努力1、听觉障碍儿童家长的多渠道交流鼓励家长相互交换讨论家庭生活与教养子女的经验,分享自己的烦恼与成功,成立亲职教育群或者家长会,学办各科有关亲职教育的座谈会,演讲会,等有意义的活动。父母应该强化亲子知识与要领的自学辅导意识,从而经常研究教育有关的书刊,以吸取亲职教育的新知识与方法,努力做好父母。

11、2 .以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亲职教育面对特殊的孩子,有些家长呈现出极端的态度,要么就是不管不问,要么就是过于急切地改变孩子。其实,作为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情绪调适与自我管理等心理建设能力,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主动寻找相关的资源和学习相关的亲职教育知识和技能,做到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认真承担起参与孩子教育的责任和义务。3 .采取多元学习管道,提升自身的亲职能力有些家长可能因为工作或者时间、地点的局限性,不能及时参加一些亲临现场的咨询和辅导类的亲职教育活动,但是可以自由选择一些像学习家庭教育材料和浏览专门的亲职教育网页这类较灵活而便捷的亲职教育实施方式来接受

12、亲职教育。总之,家长要把握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寻找多元学习管道,提高自身的父母胜任能力。听觉障碍儿童家长的亲职教育中呈现的沟通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可能是外部的一些不可控制因素,也有一些是家长自身的局限性。以上,沟通的问题从心理以及方式上进行尝试,也可以借助多种渠道寻求帮助,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与能力。沟通问题的解决并非朝夕之事。需要家长的长期努力,关注孩子的点地成长变化,多一些理解和耐心,在此基础上借助技巧打通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参考文献:1谭小猛:特殊儿童家庭亲职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1期。2张庆强:我国内陆地区亲职教育实施策略探析,曲阜师范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3田栋天:我国学前儿童亲职教育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1届硕士学位论文。4自闭症儿童家庭的亲职教育需求研究关宏会子,辽宁师范大学,2014届硕士学位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