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324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 年)十四五时期,市抢抓制造强国战略机遇,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的重大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建设制造强市,出台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产业链作为制造业立市的核心抓手,新动能引育和结构调整的主要路径,举全市之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畅通融合,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制造业立市和新区区委、区政府制造强区决策部署,打造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区,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发展基

2、础十三五时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按照依托两港、开放引领、创新经济、产业升级、高水平建设宜业宜居国际生态活力新城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显现。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立足本地基础优势,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两手抓,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二、第三产业比例达到28 :72O 2021年,工业产值达到1697亿元,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33%左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11.5%。其中,海洋经济、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氢能4条产业链工业产值占比达12.5%,新动能产业能级不断提升;智能科技、高

3、端装备2条优势产业链工业产值占比达23.7%,在智能语音、工业机器人及高端成套装备等领域形成集聚优势;快速消费品、新材料、金属制品3大产业产值稳步提升,工业产值占比达57.6%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有所提高,筑牢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二是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以海洋经济、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氢能4条产业链为标志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21年实现工业产值212.1亿元。海洋经济加速发展,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海洋装备)、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2021年工业产值达到84.8亿元。民用航空产业国际化特色鲜明,以空客

4、为龙头,聚集了百余家民用航空类企业,成为我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2021年工业产值达到16.6亿元。生物制造产业增势强劲,集聚了中科院工生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战略技术创新平台,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创新水平引领全国,2021年工业产值达到109.8亿元。氢能产业依托工业副产氢资源,打造氢能示范产业园,2021年工业产值达到L5亿元。三是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预计2021年,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6%,高于全市和新区平均水平。创新型企业加速集聚,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7家、瞪羚企业24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 1家,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

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创新平台优势突出,拥有3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达到25家,成功获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创新创业升级项目,建成科技双创载体25家。四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2021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4%o实施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与技改项目达到79个,累计投资93.2亿元,支撑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五是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形成三区两港的格局,规划面积达202.4平方公里。空港初步形成以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存量土地空间充裕,拥有岸线优势,形成以海工装备、化工材料、粮油食品等

6、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处于产业功能整合开发阶段。海港形成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为主的产业特色,贸易集聚、保税仓储等特色功能不断提升,土地二次开发工作有序进行,进入城市更新和功能调整优化阶段。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产业链为核心抓手,以实体经济招商引领攻坚战为手段,实施产业创新、能级提高、品质提升、智能升级、绿色转化、协同发展六大重点任务,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新区制造强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贡献保税力量。(二)指导

7、原则坚持龙头带动。发展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驱动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经济新动能。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坚持产业融合。推进新T弋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高效融合,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步伐,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业生态。坚持绿色发展。落实碳中和、碳达峰决策部署,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支持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加快建设国家级绿色工

8、业园区和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坚持内外协同。围绕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立足大循环,促进双循环,打造国内国际循环连接点,推动制造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三、发展目标2022年,全区工业产值增速达到10%以上。国家高企不低于590家,国家高企一雏鹰一瞪羚一领军企业总数超过1000家;新建市级研发平台6家。围绕重点产业,实现产业引领,龙头带动。全年力争引进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亿元以上项目20个。开发达产产值超50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15个,为后续发展做好储备。围绕重点产业及既有产业基础,开展串链补链强链工作,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形成产

9、业竞争优势。2022年新增制造业产值不低于70亿)Lo到2025年,形成质量结构双提升、产业链安全高效、创新生态活跃、生产绿色可持续的4+2+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其中海洋经济、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氢能4条标志性产业链工业产值达65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26% ,智能科技、高端装备2大优势产业链工业产值达85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31%,快速消费品、新材料、金属制品3大支柱产业链工业产值达100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43%,打造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创新引领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10、比重达到35%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 ,实现十四五转型升级目标。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以上,智能科技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比重达到30%o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0%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8家。绿色集约转型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降幅、单位GDP二氧化碳降幅指标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11、率保持在99.5% ,单位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四、加快壮大重点产业立足制造强区建设目标,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以4条标志性产业链为重点、2条优势产业链为特色、3条支柱产业链为支撑的4+2 + 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根基。(-)4条标志性产业链重点打造海洋经济、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氢能4条标志性产业链,着力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到2025年,4条标志性产业链工业产值达650亿元。1 .海洋经济产业链立足海洋经济产业链基础优势,用好区域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势,着力延伸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三大新兴优势产业链,补强港口航道工

12、程、海洋能开发利用两大潜力产业链,拓展提升海洋经济外延产业链。到2025年,海洋经济产业链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建成世界一流海洋先进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海洋油气装备。建立研发设计及勘探一装备制造一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布局。做强石油勘探、钻井生产平台、工程总承包及技术服务等优势领域,延伸研发设计、配套部件、维修改造等重点领域,补强调查船、海上起重船、平台拆卸船等辅助船舶领域。以大型化、深海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重点研发设计深水、超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装备,发展动力定位系统、单点系泊系统等核心部件,打造FPSO (浮式生产储油轮)、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产品。重点布局水

13、下钻井机器人、水下焊接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环节,提高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推动各领域龙头企业间形成业务协同,形成海洋油气装备创新生态圈。高技术船舶。依托龙头企业,优化布局研发设计、船舶制造及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体系。做强大型滚装船、医疗船、客滚船及科考船等船舶制造优势领域,延伸布局维修服务领域,补强研发设计、原材料、配套设备及运输服务等基础薄弱领域。以中船船舶为核心引领,提升先进船舶研发设计能力,重点发展LNG船、VLCC船、大型医疗船、大型客滚船、科考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强化船舶维修和管理水平,加快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升级。优化供应链配套质量,重点发展高端发电机、新型齿轮箱、智能化电控

14、系统等关键固件,进一步提升船用设备竞争力。加强数字造船、工法创新和协同创新,搭建智能船坞新场景,提升智能造船工艺能力。海水淡化装备。发挥科研资源优势,完善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及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体系。做强技术研发、整机装备、耗材等优势领域,延伸提升工艺设计、膜法类装备等重点领域,补强热法类装备、工程总包及运营管理等基础薄弱领域。强化海水淡化产业顶层设计,积极争取市级政策支持。发挥淡化所科研引领作用,依托10万吨/日海水淡化试验场工程项目,带动海水淡化装备产业加速集聚。港口航道工程装备。完善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及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布局,做强研发设计、港口连续装卸机等优势领域,延伸布局港口起重机

15、、其它港口机械、零部件及工程总包等重点领域,补强港口连续输送机、卸搬运机等基础薄弱领域。发挥港口机械制造优势,探索港口运输车应用新场景,吸引落地一批港口用智能物流车、智能安防、智能疏浚等设备设计制造企业,打造港口航道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围绕海上风能、温差能、波浪能等重点领域,加强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产业布局。依托海上风能装备企业,延伸布局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电塔搭建及运维等海上风能全产业链体系。积极推进温差能、波浪能等其它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布局,加大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产业招商力度。2 .民用航空产业链重点发展航空产业。到2025年,民用航空产业链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民用航空产业创新引领区。无人机。依托重点企业,发挥科研教育优势,完善无人机飞行服务基地功能,加强项目招商力度,打造涵盖无人机设计、研发、制造、空域使用、计划报备、数据研究、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