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年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xx年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X视察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出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依据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20xx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的通知的通知(X人社函(20xx)290号),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以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xx年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大行动计划”为统揽,坚持政府促进和市场
2、调节相结合、政策引领和服务创新相结合,集中力量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服务、做好困难毕业生托底帮扶、强化就业观念引导,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全力促进其高质量充分就业。二、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积极扩渠道拓岗位,大力促就业扶创业,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造条件。全年举办各类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招聘活动不少于400场次,举办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活动不少于500场次;募集各类就业岗位不少于3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7000个;20xx届成都市户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率不低于95%计算公式:(实名登记总人数一联系不上人数)(实名登记总人数)100%.全口径
3、帮扶就业率不低于85%计算公式:(已就业+应征入伍+升学+出国人数)(实名登记总人数)100%;全年新增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不少于7万人。三、工作措施(一)加力稳岗拓岗,拓宽就业渠道1、激励企业吸纳。围绕实施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行动,打好“降、贷、返、补、提”政策组合拳,加大对就业容量大、就业带动力强的行业企业的稳岗扩岗支持力度,鼓励市场主体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存量、扩大增量。大力推广运用“直补快办”等模式,更多采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政策找人、服务找人,推动就业激励政策精准落实、高效直达。2、稳定公共岗位。围绕实施公共部门稳岗扩岗行动,深挖机关事业单位空岗资源,
4、盘活存量编制,加大补员力度,稳定招录、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合理确定招录、招聘时间。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计划,稳定“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工作。统筹国企岗位资源,采取社招、校招、校企联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招聘,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3、鼓励创新创业。围绕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服务支持行动,延续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开展多元创业指导和交流活动,打造首届成渝双城创业节,组织“赢在成都”创业沙龙、创业项目展示、创业路演观摩等互动交流活动,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马兰花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服务。打造升级国家级、省级、
5、市级创业孵化基地50家,“一县一中心”基层就业创业示范性一站式服务平台23个,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10个,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代办、成果转化、跟踪扶持、咨询服务等全链条服务。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创翼”创新创业赛事。4、支持灵活就业。建设劳务市场和零工市场,将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支持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从事灵活就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保补贴。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措施,推进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不断提高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和保障水平。5、扩大见习规模。围绕实施全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和就业见习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开发一
6、批科研类、技能类、管理类岗位,推出一批示范性岗位。加大就业见习岗位对接力度,举办见习宣传推介、专场招募、双向洽谈等活动,拓展高校毕业生实践机会。完善落实好就业见习补贴、剩余期限见习补贴等激励政策。积极组织参与国家级、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单位、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搭建平台载体,促进供需对接6、打造提升多元平台服务能力。强化末端信息化管理服务,推动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V3O在社区一级全覆盖,持续完善成都市户籍、学籍的毕业年度在校大学生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两个实名制”数据库,健全智慧人社驾驶舱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张图”,推广应用“就业通”APP开展数据采集更
7、新、指挥调度、业务督办等事项。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推动与智联招聘、实习僧等深度合作,引智借力完善人岗智能化、精准化匹配手段,助力宜业成都、成都人才网、成都公共招聘网、天府招聘云、区(市)县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岗位归集发布。7、组织开展各类市场化对接。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结合“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安排,创新供需对接方式,探索更多靠前服务、反复推荐、就业回访等服务手段。围绕实施“职引未来”系列招聘行动,高频次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百日万企”联合招聘、“蓉漂人才荟”、“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活动,多形式开展专业化、小型化、特色化“直播探岗”“直播带岗”“直播政策”“新职业体验”线上活动
8、。市人才服务中心全年有序开展各类大型招聘活动不少于4次,各区(市)县每月举办一次综合性招聘活动,每半月举办一次小型专场招聘活动。(三)强化公共服务,提升服务质效8、大力开展专项服务活动。围绕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行动,抢抓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关键时间段,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校内延伸,以“就业服务进校园精准帮扶在身边”为主题,全覆盖开展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等公共就业服务“六进”校园活动,并动态掌握毕业生就业落实情况、离校安排等情况;实施“一校一策”帮扶行动,组织人社局局长、就业局局长结对帮扶就业任务重的高校,设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定向送岗位、送资源、送政策
9、、送服务,把服务送到毕业生身边。9、深化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围绕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就业困难结对帮扶行动,宣传推广彭州市发挥就业领导小组牵头作用,加强顶层统筹安排,科学调配力量,组建“就业亲戚团”,创新开展“亲戚式”帮扶服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经验做法,以应届在校生实名制服务为基础,提前摸清成都市户籍和学籍在蓉在校生就业底数,做到应联尽联,开展跟踪服务,落实就业去向。加强与教育、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的衔接,拓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登记渠道,完善“五项实名制”台账,做实“131”就业服务。针对联系不上的毕业生,综合采取大数据比对等手段,准确获取其联系方式。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
10、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动态管理,开展结对帮扶,强化兜底帮扶安置,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10、强化就业指导服务。锚定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全口径帮扶就业率目标,建立500人以上的职业指导员队伍、100人以上的创业指导员队伍,为每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次以上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在成都职业培训网络学院建立“职业指导”模块,线上向高校毕业生宣讲职业选择、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就业市场与就业政策、求职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技巧、权益与法律保障、自主创业、职场适应与职业发展等培训课程,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职业
11、观,促进其尽早就业创业。积极组织开展职业规划竞赛、简历制作指导、模拟实训、职业体验、面试求职培训,提升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第三方社会机构,充实一线工作力量,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人才测评、探岗拓岗等专业化多元化服务。11、开展培训质量提升行动。围绕实施青年专项技能提升行动,将有意愿培训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全部纳入职业培训服务范围,持续完善“毕业生点单、就业部门亮单、培训机构接单”的“三单式”培训模式,拓展新型学徒制培训、技能研修、新职业等多种模式,大力推行“线上+线下”“集中+分散”“长班+短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选择,实现培训项目
12、化,力争使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均能接受一次培训,增强高校毕业生适岗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积极组织动员青年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引导青年技能成才。12、强化公共人才服务。充分运用各种渠道,发布服务公告,集中推介政策清单、服务清单和机构清单。政策清单重点亮出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训见习政策内容、补贴标准、申领流程、受理机构等内容,服务清单重点亮出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失业登记全国统一服务平台、求职登记服务窗口等求助途径,亮出公共服务网、“天府招聘云”等求职渠道,亮出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人才资源状况报告等就业机会清单。机构清单重点亮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服务机
13、构等名录。13、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稳妥有序推进取消就业报到证。取消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环节、离校后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报到手续。健全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系统。优化高校毕业生落户服务。积极推进档案政策宣传服务进校园,积极稳妥做好档案材料归集、档案转递工作。14、切实维护就业权益。围绕实施就业权益护航行动,组织开展平等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依法打击“黑职介”、虚假招聘、售卖简历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治理付费实习、滥用试用期、拖欠试用期工资等违规行为。加大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力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建立绿色通道,及时处置重大的劳动争议。督促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加强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将存在就业歧视、招聘欺诈、培训贷等问题的用人单位纳入招聘“黑名单”,及时向高校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