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综合实践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综合实践课程纲要.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学部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设计教师: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材来源:北师大版适用年级:六年级课 时:36课时制定时间:2021年09月一、课程背景(-)背景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将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信息技术四大领域融合,以主题或项目的方式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需要地方指导,需要学校运用
2、“整合”理念自主开发实施。而目前因多种因素影响,课程开发成了学校教师的难点问题,特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整合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等学科,在教学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并间隔提醒,让他们慢慢养成专心的习惯。最主要的还是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学习,能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提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合作、分享、进取的个性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二)教材分析根据国家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编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书以“亲近与探索自然,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三条轴线为
3、总纲,精心选择和安排内容,力求将自然、社会、自我和科学、生活艺术、品德等融为一体,并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用主题的形式加以呈现。每个主题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引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及趣味性,注重开放性与生成性,强调过程和体验,激发学生自觉参与的兴趣。(三)学情分析本册教材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综合实践类课程又是他们比较喜欢的课程之一,所以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强。而且11、12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更好的将我们的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将理论应用
4、于实践。本节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理解、调查、实践能力,学生在这类能力表现上会有些参差不齐,所以我在前期会根据学生个人实际分不同小组一起活动,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互促学习。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
5、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二)阶段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2)责任担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
6、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4)创意物化: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三、课程内容项目周次课时数新授周次1731复习周次12机动周次12法定节假12合计2036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周次教学具备注学第1课学写调查报告59.3一周多9.6至媒19. 10三周体方9. 13课法9. 17件劳第2课包饺子59. 20四周多国动9. 24至媒实9. 27七周体庆践10.8课节10. 11件第3课蒸馒头510. 15七周多10. 18至媒10. 22九周
7、体10. 25课10. 29件第4课绣制十字绣511. 1十周多11.5至媒11.8十二周体11. 12课11. 15件第5课食用面塑511. 19十二周多11.22至媒11.26十四周体11. 29课12. 3件第6课神奇的风力发电512.612. 1012. 1312. 1712.20十五周至十七周多媒体课件第7课秋收体验412.2412.2712.311.7十七周至十九周多媒体课件元旦节复习21. 101. 14二十四、课程实施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
8、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
9、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
10、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五、课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所谓“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善于发现和发扬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独特价值的东西,而不是用传统的统一标尺去衡量。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
11、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通过这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应把评价的精力放在关注实践过程当中,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参与欲、参与度的评价重于结果的终结评价,使评价真正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在评价中树立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评价理念整体观: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主题演讲、模型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
12、多元化:注重多元价值趋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尽量使用家长、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过程性:对学生进行评定重在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二)评价标准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4个方面的发展。第一,关心。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第二,参与。主动介入,积极承担责任。第三,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第四,发展。发展意识,改变目前生活状况的意识,自我发展的意识,牺牲局部利益、顾全长远利益的意识。2、能力目标第一,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第二,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人
13、际交往能力。第四,动手操作能力。第五,管理能力。3、知识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广博性。(三)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既有教师对学生、学生对自己、学生对学生,又有学生对教师、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既要有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有对学习过程、方法的评价。在评价的性质上。要有自我比较的评价和社会对照的评价。同时发挥评价的信息反馈和监控功能,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使之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具体来说: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等人员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4、在实际操作中,要以学生自评为主,不仅要重视学生自评结果,更要重视其自评过程。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以纪实性评价为主,它是对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全过程中各个阶段情况的客观认定。由于研究性课程的编制和实施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要求学生根据有关要求自我检查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自我改进。同时教师和有关评价小组要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体现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随时调控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或一个研究循环(一般以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时间为限)后,研究结果(成果)根据一定的指标进行客观评定。形式可以多样,包括论文评比、展览会、墙报、刊物、研讨会、辩论会、网页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