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港口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 .业务背景3二 .建设目标3三 .遵循的标准和规范43.1方案配置原则53.11总体配置原则53.1.1组网原则63.2软件设计原则73.2.1先进性73.2.2可靠性83.3.3实用性83.3.4开放性8四.平台功能介绍94.1平台功能架构94.2平台基础功能104.2.1用户管理104.2.2报警管理104.2.2自定义报表124.2.3日志管理144.2.4数据管理144.3安全用电子模块154.3.1电气安全监控154.3.2趋势分析154.3.3全局监测154.3.4事件统计分析154.3.5故障统计报告164.4电力运维子模块164.3.1设备运
2、行管理164.3.2工单管理174.3.3巡检管理174.3.4知识库管理184.5能源管理子模块184.5.1实时运行监控184.5.2趋势图表分析184.5.3设备能效展示194.5.4能效指标对标194.6环境与动力监控子模块194.6.1视频监控194.6.2门禁集成接入及管理204.6.3照明控制子模块21五.项目预期成果21一.业务背景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能源技术与现代电力系统的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开放、互联、对等、分享的原则对电力系统网络进行重构,可以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电力生产的效率,使得能源互联网内可以和互联网一样信息分享无比便捷。用户侧是未来
3、电力系统以及能源互联网中重要的可调控资源,其具有调控潜力大、成本低等的特点,基于高度信息化的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低成本的数据存储、处理技术,能够针对不同电力消费群体的用能习惯进行分析,从而制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用电服务模式,同时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用能服务模式。公司将于港口共同打造具有港口特征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项目。双方将共同深入探索“绿色、智慧、安全”港口综合能源全领域合作机制,重点围绕港口口,针对港口用能现状诊断、远程监控、电能替代及中远期用能规划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快速促成“具有港口特征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的论证、实施、落地,初步形成综合能源服务的示范典型
4、;同步结合“新基建”战略规划打造基于5G的智慧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绿色、智慧”港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建设目标本项目将通过现场勘查、设计开发、安装调试及项目建设,达到项目关于综合用能管理的相关要求。平台将整个项目监控及管理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进行统一综合处理,生成项目运行管理所需要的统一数据库,从而对全局进行集中管理,定期输出设备运行状态及管理的各类报表,为项目设备的正常、经济运行提供可靠、完整的依据。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关键信息的展示与交互操作,可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系统易用性、可维护性,减少用户的重复投资,为用户搭建更可靠、更安全、更节能、更高效的综合能源平台。本
5、项目建设实施范围主要围绕港口能源管理、运维管理、安全用能、照明控制、动环监控展开,主要包括:1)实现对各区域变配电所高、低压回路的电力监控功能;确保用电安全、可靠;2)实现对各区域环境参数(温度、湿度、水浸、烟感、风速度)、门禁、变压器温湿度等数据的在线监测;3)实现对各区域分类数据分项数据等数据的在线监测;4)实现故障报警以及越限报警,包括开关量变位报警、谐波超标报警、故障录波、系统SOE、运行参数越限以及系统运行状态等事件;5)系统自动进行超标情况的监视对比,一旦达到预设条件则主动告警,通过报警事件、声音、短信、邮件等报警方式提醒管理者进行处理干预。同时可实现事件报警分析以及电力故障诊断分
6、析;6)实现港口内重点照明的监测和控制7)提供项目能源管理,对企业能耗情况进行监测,并提供分项、分类、分区域用能分析、能效指标查询、能耗KP1指标限额管理、重点设备用能管理等。9)统一集中告警管理,统一接入、统一的用户及权限管理。10)统一的可视化展示(2D3D)o三.遵循的标准和规范系统设计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标准: GB50348-2004 YDJ44-89收技术规范 GB/T50314-2000 GBKJ-90 GB4208-1993 GB/T13702-1992 GB/T15532-1995 GB2423 GB2887-1989 IEC870-5-102准安全防范工程技
7、术规范电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通信系统机房设计外壳防护等级(IP标志)计算机软件分类与代码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电力系统中传输电能脉冲计数量配套标ANSIEEEC37-1-1987监控、数据采集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所采用的定义规范和系统分析 GB/T13423-92 D1/T578-1995 GB9361 GB2889-98 GB7450 GB5059-92 GB-50062-1992 GB13926-92 D1-T630-1997 D1/T634-1997 D15002-91 NDGJ91-89 D1/T5003-2005 D1
8、/T500291 GB-T3453-1994 GB/T7408-1994的时间表示法 ANSI/IEEEC37.1-1987定义、规范和系统分析 GB503433.1 方案配置原则3.1.1 总体配置原则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计算机系统基本技术条件计算机场地安装要求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电子设备雷击导则35-UOKV配电室设计规程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远动设备及系统(5部分传输规约)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规定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范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范数据通信基本型控制规
9、程数据元的交换格式、信息交换、试运行、日期监控、数据采集和自动控制系统采用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方案配置以云平台/本地化部署两种方式,辅以其他监控机房、配电室、照明等设备分布区少人值守/无人值守为原则,取消常规现场监视、手动抄表、分散管理模式,以服务器远方数据读取、在线监视、遥控等手段为主要方式实现对整个平台数据的采集和监视、测量、记录、控制和运行管理。具体实施思路如下:1)建设云平台/本地化部署,完成平台功能的调试、测试和完善。2)在各项目变电站部署数据采集器以及带通讯口的智能表计,如烟感探测器、漏水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智能电表等;3)各项目通过基于公共有线网络/无线实现与公司平
10、台建立数据传输网络连接,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如果对应项目可自行提供公网访问IP,则可实现直接连接。4)在原有港口内重点关注的照明控制设施部署监测装置和控制器5)陆续实现已建成项目和在建项目变、配电站数据的接入和调试。6)平台将采集到项目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和存储,并基于所采集数据提供实时在线监测、事件告警分析、视频监控、巡检管理、设备管理以及能效统计等日常运维管理功能。7)系统应提供严格的用户分级管理和授权访问机制,保证系统数据访问安全。3.11组网原则服务中心采用相对独立、分层分布式、开放式结构设计,提高了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易扩展性。平台主站层主要用于部署云平台或者本地部
11、署,主要负责完成分布于各地、各区域的区域站点或托管变电站、配电室的数据集中采集汇总、处理和存储,并依托应用软件提供运维管理业务功能应用和数据展示。网络传输层主要由路由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等网络设备构成。公司提供可在公网上访问的唯一公网IP以实现Web系统的部署和发布。为保证系统数据存储和访问的安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管理工作站等均部署在系统内网,数据采集服务器和Web服务器部署在系统外网,通过硬件防火墙实现系统内网和外网的隔离保护。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接入的多回路电表、环控数据(烟感、漏水、温湿度探测器)、视频监控等。3.2软件设计原则软件采用模块化架构设计,具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
12、软件符合国家、电力行业、消防行业等有关规程规范要求。产品成熟可靠,有成功运行经验,能满足大型集中管理平台的运行管理需求。软件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标准化、网络化、功能分布的体系结构,且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维护方便性,软件具备软、硬件的扩充能力,支持平台结构的扩展和功能的升级。可以根据平台的规模和特殊需求,充分优化网络各节点资源和均衡网络负担,并便于平台的分阶段实施。3. 2.1先进性本平台设计遵循系统工程的设计准则,通过科学合理的平台架构设计,平台整体功能满足用户对视频监控、动环监控/照明控制、电力监控、能源管理、电力运维等功能的需求。软件采用技术成熟的云平台软件或者本地化部署的软件,能满足平台对高
13、稳定、高可用性的需求,软件具有第三方设备、系统接入接口,能支持国内外主流标准通信规约装置的接入,具备与第三方系统互联,实现数据的采集、交换、转发。4. 2.2可靠性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保证单一模块的故障不致影响整体平台的运行,同时也方便软件功能的扩展和维护。软件从立项、规划、设计到编码、测试,各个环节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把关,即便是现场运行过程中因意外情况导致软件不能运行,例如:病毒感染、文件误删等,平台也可进行快速恢复。由单个功能模块故障导致监控软件无法正常运行时,更新故障功能模块后重新运行软件即可恢复正常运行。当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能正常运行而监控软件因某种原因导致不能正常运行时,只需重新
14、运行监控软件安装程序进行软件重装并还原配置和数据备份即可,系统还原过程操作简单快捷。5. 3.3实用性平台始终坚持经济实用性为主的原则,软硬件产品出厂均通过严格测试,避免使用不成熟、过分超前的技术和产品,在满足招标技术协议详细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调研和理解用户的功能需求和管理方式,尽量考虑周全,给出科学合理的优化建议。平台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抗干扰能力,平台接口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通信协议,能很好的兼容市面上主流通信协议智能设备的接入,支持与其他第三方系统无缝集成与互联。6. 3.4开放性软件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结构设计,遵循开放式的设计原则,组网方式灵活,具有强大的功能扩展能力和可编程性,支持
15、结构、规模的扩展和功能升级,人机界面友好。四.平台功能介绍6.1 平台功能架构平台功能架构由资源层、设备层、数据层、功能层、业务层等组成,最终实现多种业务应用。资源层:实现对人员、车辆、电力设施、环境、充电桩等的行为、状态实现实时监控管理。设备层:通过设备层的探测器、仪表、系统等进行数据的采集,并通过应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及接口协议,实现对资源层的行为、状态数据传输,从而实现数据展示、存储、查询等功能。数据层:数据的集中存储、分析、处理。应用层:应用先进的平台技术,将数据通过平台,实现真实或虚拟的人机交互,满足可视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的需要。业务层:随着技术及园区的发展,逐步建设更多智能功能,如物业联网、物联网、智能可视化办公等,可通过业务扩展层,实现在统一平台中的可视化应用,在技术上不断提升,最终实现项目管理的相关应用。6.2 平台基础功能7. 2.1用户管理平台作为整个系统的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和权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