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5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牡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也 是实现我区高效跨越的关键期,更是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攻坚 期。科学谋划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努力顺应发展 环境的新变化,积极应对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 康社会的新要求,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核 心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篇“十一五”成就回顾第一章“十一五”发展成就和成功经验“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时期,也是 我区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五年来,全区上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 内外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
2、央以及省、市应对国际 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 体目标,紧紧围绕实现“四个发展”,坚持“四高”要求,全面实 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着力推进“三大基地”建 设和“一大产业,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主要任 务目标顺利完成。一、发展成就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 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5. 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 2亿元, 比2005年增加2. 82倍,年均增长30. 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达到62.1亿元,五年累计完成201. 9亿元,是“十五”投资总 量的3. 14倍,年均增长27.6%;实现社会消费
3、品零售总额92. 7 亿元,五年累计达到342.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 43倍, 年均增长19%o产业结构呈现新亮点。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 44.2: 37.8,二三产业比重比2005年提高10. 8个百分点,产 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连续五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63万吨; 牡丹花卉、绿色无公害瓜菜、畜牧养殖三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持续膨胀,牡丹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被批准为“全国牡丹高 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农产品标准化基地45万亩,绿色无公 害认证品牌增加到22个;建成规模养殖场680个,畜禽存 栏量达到727万头(只)。大力实施“一一六六”重点企业培 育计划,规模以上工业
4、企业发展到202家,比2005年增加103 家,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25. 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4. 7亿元、 利税33.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1.1%和60.1%。服务产业日趋 繁荣活跃,启动企业二、三产业分离,扎实推进“万村千乡” 市场工程,建成标准“农家店”871处,城乡各类商品交易市场 发展到151处,形成了轻纺服装、五金建材、电子电器、塑料 制品、机动车配件、农副产品等12大市场集群,集市贸易成交 额达到237亿元,年均增长24.3%;大力实施“1+3”旅游规划, 启动中华祖源景区、黄河文化游览区建设,完成了曹州牡丹园 景区提升改造,新型服务业蓬勃发展。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耕地总
5、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 过13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5万亩;规模饲养比重年均提 高L5个百分点;木材蓄积量达到210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 发展到4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2.2%, “十一五”年均提高 0. 84个百分点;万元GDP取水量降至208立方米,万元GDP能 耗五年累计降低22%, SO2, COD排放总量分别削减8%和5%,圆 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认真实施生态区建设规划, 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五年累计新增绿地面积90万平方 米,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到39.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快科 技成果转化,五年累计取得重要科技
6、成果86项,获得省、市科 学技术奖82项,获得专利授权1500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 26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6家,建立省、市级技术中心15家, 有15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承 担国家“十一五”科技创新规划项目2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2个,省级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5个,步长丹红注射液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第十二届专利金奖。牡丹工业 园区被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 产业产值10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41. 1%,比“十五”末提高6.1个百分点。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加快实施城镇化建设三年纲要, 强力推进城镇综合开发
7、,城镇化率达到39%,比“十五”末提高 6个百分点。文心花园、怡海花园、南平花园、奥斯卡春城、江 南御景园等30个小区建成入住,时代奥城、金河湾、在水一方、 龙田名郡、牡丹园片区等56个开发项目加快实施,五年累计完 成投资106亿元,完成拆迁260万平方米,竣工商业面积102 万平方米、住房面积330万平方米。配合市政府组织实施了曹 州牡丹园升级改造、赵王河公园等重点工程,新修了长江路、 北外环路、南外环路、长城路等7条主干道路,升级改造了西 安路、青年路、兰州路、八一路等17条城区道路,建设了生活 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工程。小城镇综合开发顺利启 动,城镇规模不断扩张,目前在建项目24
8、个,开工面积26万 平方米。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实施村庄改造37个,完成15 个,在建面积30万平方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乡 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6个,清淤治理河 沟330公里,改厕8万余座,建设沼气池9200座,村村通油路 率达到98%,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比重提升到45%,城乡一体化 进程明显加快。改革开放形成新局面。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 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达到90%以上。逐步完善资本 市场,积极推进山东步长在国内上市,卓越皮革和天时钢结构 在国外上市。设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 创业投资基金,引进了荷泽第一家商业银行。开
9、展了企业二、 三产业分离改革试点,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农村综合改革深 入推进,农业税取消,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不 断完善。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加快,投资、金融和财税等改革 迈出新步伐,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社会领域体制 改革力度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实施了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6.89亿 美元,年均增长6. 4%;外商直接投资五年累计达到8036万美元。民生建设得到新加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新建改建、维 修加固中小学校舍25万平方米,全面消除了现有危房,教育教 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小学、初中适龄 人口入学率分别
10、达到Io0%和99. 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 85. 6%o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 合率达到99.8%,手足口病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甲型HlNI流 感防控科学有效,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开展。建立计划生育利益 导向机制,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转变,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稳 定在6%。以内。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7. 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 率控制在3.6%以内,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社会 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城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8.5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419元 和5895元,年均分别增长14.5%和13. 4%o文化资源共享工
11、程 扎实推进,“文化大区”建设步伐加快。“平安牡丹区”建设 成效显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二、成功经验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十二五” 及今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务实谋发展,聚 精会神搞建设。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荷泽”战略和加 快鲁南经济带发展等机遇,全面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 动”战略,全力加快大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三大基地一大产 业”发展,推动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 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 点。大力实施教育普惠、医疗惠民和社保救助等十大民生工程,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12、。 加快煤电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建 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努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坚 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 济,加大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集约节约用地力度,实现经济 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提高。五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的方针。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提升城镇规划、建设和 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六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着力解决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实施外向 型经济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 要是经济总量小,地方财政收入少,人均享受的公共
13、服务财政 支出低;资源粗加工和原材料生产比重大,服务业发展滞后, 结构层次低,综合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资源利用率 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出口总量小、消费能力弱, 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城镇化水平低,城乡之间经 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能源消耗总量增加,资源环境矛盾日趋 尖锐,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较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业压力 大,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十分繁重。第二篇“十二五”发展战略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折,总体 上仍处于历史机遇期、加快发展期和战略转型期,发展空间广 阔、动力充足,但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 素增多,转
14、变发展方式的压力加大、内在要求迫切,加快转方 式、调结构、增效益,实现“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高效跨 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一、国际环境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出现新的重大变化, 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大变革大 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导致外需增 长放缓,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客观上对我国调整 结构、扩大内需形成倒逼机制。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 业振兴时代,围绕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国际竞争更趋激 烈。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金融安全等问题的国际合作与 竞争,对发展中国家合理承担国际责任、争取必要发展空间构 成新的考
15、验。二、国内环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 本改变,同时短期问题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各种结构性矛盾 和问题进一步凸显,经济社会进入了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 围绕扩大内需谋发展,把发展转换到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轨 道;围绕自主创新谋发展,把发展转换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的轨道;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发展转换到民生优先、共建 共享的轨道,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趋势。各 地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竞争与合 作格局加速调整,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竞争 将更加激烈。三、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经济 总量将会
16、有大跨越,居民收入将实现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将 明显加快。一是工业化转型期。我区总体上已经进入从工业化 初期向中期演进的阶段,这个时期是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品质生活追求将为工业快速发展提供 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最终需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导向, 走低消耗、低排放、高端化、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进 一步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城镇化加速期。2010年我 区城镇化水平达到39%,处于30%-70%区间的加速期,生产和消 费要素将快速向城镇集聚,城镇带动和辅射作用不断增强,统 筹城乡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城镇化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 基本动力和重要支撑。三是信息化融合期。工业与信息产业加 快融合发展,互相创造市场需求、提供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在 企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的应用渗透,将有力促进 制造业能级提升,推动产生崭新的融合型产业门类,形成新的 经济增长点。四是市场化完善期。随着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市 场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扫清,市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