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自评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自评表.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福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自评表单位名称:(盖章)评价项 目评价指 标评价细则分值自评分值一、基 础环境 建设 (40 分)L信息 基础设 施(10 分)(1)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 均出口带宽达到IOM以上。3(2)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 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 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 用。3(3)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智能广播系统、校园 电视台和视频会议系统。2(4)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的建设,应符合 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 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22 .多媒 体教
2、室 (10 分)(1)所有班级教室和功能教室配备一套交互式 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教 学需要。8(2)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23.智慧教室(8 分)(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 l3o利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 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 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3(2)师机比达到1: 1,生机比不小于5: 1,拥 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 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3评价项 g评价指 标评价细则分值自评分值(3)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 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 解决
3、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 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 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 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24.特色 功能教 室(5 分)利用信息技术,建有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 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发展的特色功能教室。(如 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创客空间、 STEAM教育空间、3D打印技术室等)55.绿色能源(3 分)使用太阳能装置、POE供电等绿色环保设备;建 有能效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能效监控和管理。36.智能 安保系 统(4 分)(1)学校配备1套智慧校园安防系统,能够与 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提供对校园安
4、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陞患发现、 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 进行集成。2(2)安防系统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实现对校 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 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 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覆盖学校全部 物理空间。2二、应 用服务 (100 分)1 .应用 服务融 合(10 分)(1)实现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管理,对智慧校 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 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4(2)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 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 资源和应用服务。2评价项 g评价指 标评价
5、细则分值自评分值(3)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 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 的各类业务应用。2(4)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 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 数据等互联互通。22 .校园 门户 (10 分)(1)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 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6(2)有可教学管理、师生服务、家校沟通等功 能的客户端2(3)实现基于校园应用的微信企业号或服务号23 .智慧 教学服 务(15 分)(1)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空间,进行教学资源 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 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6、。3(2)为教师提供同步课程资源、专题性素材、 知识点学习(探究)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 制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能将资源 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 融合。3(3)应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与 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应用移动终端和 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进行 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3(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 和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为教师提供网络 研修服务,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研讨。3(5)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 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 查询服务。2评价项 g
7、评价指 标评价细则分值自评分值(6)网络考试与学习评价:提供采编组卷、考 试编排、网络考试阅卷、成绩分析评价等功能。14、智慧 学习服 务(15 分)(1)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初中以上学 生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 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 学习。2(2)具备“系统推荐+自主选择”相结合,实现 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包推送,通过在线答题,在线 评分,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的 功能。3(3)实现同步微课,与线下课程配套,按选择 教材、学科、章节、知识点组织和建立的视频课 程,实现线上课程的二次学习与巩固;4(4)具备同步练习板块,让学生选择教材、章
8、节、知识点、难度,实现与线下课程同步练习; 智能练习实现根据学生薄弱点,自动推送学生练 习的功能3(5)具备自动记录学生在日常作业、考试等不 同学习活动的错题,可形成学生专有的错题库, 按学科、知识点进行统一归档管理的功能35、智慧 资源服 务(20 分)(1)对本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生成性信息资源 进行持续采集,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 校本资源库4(2)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区)各级教 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 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4评价项 g评价指 标评价细则分值自评分值(3)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 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
9、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 化教学资源库4(4)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 位和精准推送。4(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46、智慧 评价服 务(15 分)(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 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 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5(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 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 情况、兴趣特长爱好等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 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 价学生的综合素质。5(3)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板和体系的定 制、个性化编辑与管理功能,支持布置评价任务、 任务
10、进展情况的跟踪与监控、汇总计算评价结果 等功能;提供评价任务表、评价进度表,以及个 人、班级、年级评价结果等各类统计报表生成等 功能。57、智慧 管理服 务(15 分)(1)建有统一的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 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 融合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 的综合评价、分层教学、走班排课、资源管理、 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化图书馆多种 功能。5评价项 g评价指 标评价细则分值自评分值(2)通过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 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 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室管理、图书管理、考 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
11、能化管理。5(3)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 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 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 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 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 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5三、师 生发展 (30 分)1、学生 发展 (15 分)(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 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 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 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 作和知识创造。2(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 及
12、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 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3)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 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 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4(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 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 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3(5)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 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 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 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3评价项 g评价指 标评价细则分值自评分值2 .教师 发展 (15 分)(1)教师具备
13、较高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 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善用技 术教学,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3(2)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 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 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 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 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 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 价。5(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 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 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4(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 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 以上(含
14、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 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 课、课件、论文等。3四、保 障措施 (20分)L机构 制度(6 分)(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 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 级会议并有记录。2(2)智慧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具有整体性、 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明确分年度目标。有与规 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情况。2(3)有智慧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管理、 应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22.队伍 建设(6 分)(1)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 常态化开展工作。2评价项 g评价指 标评价细则分值自评分值(2)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校长每年至少参加1次市级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 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标准(试行)要求。2(3)教师按要求参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关培 训与学习。网络管理员每年定期参加市、区组织 专业技能培训、研讨等。定期开展智慧教育的新 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的专题培训。23 .经费保障(4 分)有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专项经 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44 .网络安全(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