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产业链进入新周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植产业链进入新周期.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种植产业链进入新周期一、我国种子行业概况2023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种子在农业生产中属于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拥有广泛且稳定的下游市场。但是,种子产业具有基础性、长周期、高风险的产业结构特点,且相当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目前,我国种子产业依旧处于组织模式不成熟、综合竞争力较弱、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不显著的发展状态,主要问题体现在良种经济发展滞后、售后服务缺位等有关,难以很好地适应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自2015年国家主粮收购政策发生变化之后,由于我国种子行业市场规模逐步萎缩,企业收入随之下降。我国种子市场主要由玉米、水稻、小麦、大豆以及马铃薯组
2、成,合计占比约70%。三大主粮由于种植面积大,商品化率较高,占据我国商品种子市场一半的份额,其中玉米种子市值规模最大,其次为水稻和小麦种子,分别占比23%、16%和24%。由于主粮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较高,对于我国一些生产商品粮的重要基地,粮食种植的区域特征非常显著,并且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广阔,主粮种子是我国种子市场中最重要的细分市场。二、我国主粮种子行业竞争格局根据全国种业发展报告的数据统计,至2018年我国种子企业数量达到5663家,企业数量重新进入增长阶段。但是行业集中度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资产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73家,CR1o市占率仅为18%。若按作物
3、分,水稻集中度较高,其中杂交稻37.46%,常规稻33.92%,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由于近年来系列种业政策出台推动行业门槛增加,企业总体实力持续增强,企业优化结构步伐加快,加上创新主体地位的日益彰显,科研力度投入强度加大、科研人员数量和素质大幅提升,中小企业向专业分工化发展,大企业向繁育一体化发展。我国种子企业以生产“两杂为主,即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以玉米为例,我国生产玉米种子的企业就有近千家,因此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在所难免。玉米在通过六代选种之后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而杂交水稻方面育种技术已经基本被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所掌握。2017年我国极大拓宽了农作物种子品种审定渠道,导致种子品
4、种成井喷状,新品种多,同质化程度高,竞争极度激烈,造成了供给过剩的局面,严重的抑制了种子价格的提升。三、未来市场需求情况2016-2019年由于收购政策变动以及小麦、玉米库存处在历史高位水平,因此玉米、小麦等主粮种植业下行压力较大。2016年4月,国家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决定实施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一些农户逐步缩减玉米种植面积转向其他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经过三四年的去库存抛售,玉米供需关系已经由供大于求而逐年转向供需基本平衡。由于国内供需趋紧以及去库存化结束,2023年7月-9月玉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未来两年内玉米、小麦、水稻等主粮供应依然趋紧。下游农户
5、种粮积极性有所恢复,有利于我国种业重新进入上行周期。由于玉米的价格上涨以及供需趋紧导致稻麦出现替代性增长,单品种供给层面存在相应不同等级的边际改善。从2023年我国夏粮收购情况来看,由于夏粮收购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主粮供应格局未来将持续处在紧平衡局面。将会带动下游种植链种子、土地等相关标的物经营状况改善,2023年将会成为主粮种子销售的旺季。四、转基因种子将带来重大变革在粮食供需平衡趋紧的背景下,转基因种子有望加速市场推广。当前我国玉米经过几年的供给侧改革,近三年供小于求,且库存处于低位,同时又面临着草地贪夜蛾的巨大威胁,急需相关转基因产品出现。在育种长期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提下,想要进一步提高单产,唯有继续挖掘新的种质资源或者引进新的技术应用,转基因玉米技术的推广显得迫在眉睫。当前我国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作物较少,如果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到玉米和大豆上,行业的市场空间将得到大幅的提升,由于转基因技术研发的时间较长且投入的费用较高,头部企业的集中度也将得到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