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块链产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区块链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一、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
2、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加速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数字经济规模占比呈现双“三九”态势。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蓬勃发展态势,规模达到39. 2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3. 4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 6%,比2019年提升2.5个百分点,有效支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增速是GDP增速的3倍多。2020年,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叠加影响下,我国数字经
3、济依然保持9. 7%的高位增长,是同期GDP名义增速的3. 2倍多,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 8%o数字经济内部结构“二八”比例分布。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7. 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19. 1%,占GDP比重7. 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L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80.9%,占GDP比重31.2%,产业数字化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强大引擎的同时,也缓解了疫情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 9%、21.0%和40. 7%,约为1:2:4,同比分别增长0.7、1.6和2.
4、9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各地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疫情下,各地政府纷纷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从规模看,2020年,广东、江苏、山东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从占比看,北京、上海数字经济GDP占比超过50%;从增速看,贵州、重庆、福建数字经济增长领跑全国。北京市以创新资源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引领前沿方案先行先试。北京依托政策优势、技术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等,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北京市数字经济研发投入位列全国第一位,远高于其他地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优化服务、营造生态等手段,成为数字经济创新资源聚集地、全国数字产业化的制高地和产业数
5、字化方案输出地。广州市、深圳市以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为依托打造科创中心,数字技术创新动能强劲。紧盯技术前沿,实施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4K电视、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引进数字经济高层次紧缺人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杭州市正持续做强电商等优势产业。随着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建设发展,杭州加快构建“天、铁、海、陆” 一体智能物流体系,加速eWTP示范区等新电商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优化电商发展环境。同时,杭州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引领全国。杭州是全国第一个实现无纸币城市,移动支付在普及率、覆盖广度、服务深度等方面,均位居全国
6、第一。新冠疫情期间,首创于杭州的“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杭州“健康码”上线十余天就被全国200多个城市借鉴,杭州“健康码”不断迭代升级,在助力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杭州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创新实践。、存在问题苏州市数字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供给日益充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是新兴产业产业链高端环节偏弱,产业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信息产业链体系仍存在短板,“硬的偏硬,软的偏软”,新兴产业产业链高端环节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企业,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数字支撑体系前
7、瞻性布局不足,数据要素价值有待进一步释放。水、电、气、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传感设备尚未整合,市政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改造和城市神经感知网络部署有待加强。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标准和采集、交换、发布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数据价值开发不足。三是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存在缺口,社会数字化发展意识仍有待加强。数字人才特别是跨界融合的高端人才供给缺口较大,智能制造、共享工厂、协同生产等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但传统重工业发展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较重。三、区块链产业发挥全国首个国家级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和央行数字人民币试验点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加密算法、共识协议、智能合约、分布式传输与网络、用户隐私等核心技术攻关,
8、围绕数字金融、智能制造、政务服务、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推动应用场景创新,发挥行业协会、重点院所作用,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一平台五中心”,打造具有“区块链+应用+DCEP”特色的国家级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四、创新驱动,打造全国数字城市标杆(一)打造国内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高地不断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以5G网络、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打造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二)争创国内领
9、先的数字创新体系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目标,引进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推动价值链向高端化延伸,打好数字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造“硬科技”集聚地,深化数字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提升苏州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中的产业竞争力与影响力。(三)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要素市场化示范高地推进数据汇聚,形成政务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政务大数据治理平台,建立数据血缘关系图谱,打造全流程治理闭环。推进数据共享,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统筹协调机制,实现目录同步、一点申请、跨级审核、便
10、捷共享、全程可溯。推进数据开放,加快数据开放立法,依托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动重点领域公共数据开放开发和创新应用。(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高地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坚持锻长板、补短板,推动基础优势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壮大新兴数字产业规模和能级。促进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进新业态、新模式运用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高地深化战略,加快苏州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和互
11、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生产,推出一批智能化创新产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一批智能化标杆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数字智造中心。(六)打造引领国内的数字化治理高地适应数字技术融入社会治理新趋势,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数字协同创新,不断增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助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苏州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支撑,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好数字基础,率
12、先建成全国数字政府样板城市。(七)打造自主可控的数字安全体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协同治理体系,强化数据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安全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探索政府数据分级分类,推动政府数据确权管理,加强政府数据安全责任管控。加快构建安全的保密技术体系,加快信创产品应用推广力度,加大商用密码应用和安全性评估。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企业数据安全。增强数字安全领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网络综合治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A)打造国际一流的数字创新生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进一步夯实数字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建立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数字产业园区,引育一批产业创新高端人才和龙头企业,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长三角协同创新,建立国际一流的数字创新生态。资料参考:苏州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