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意义.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43951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意义.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论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意义国 金 同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100871;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 贵阳550000)内容摘要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点意义。首先,侯外庐的史学实践完 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历史观的转换,即确立服从政治需要、学以致用的史学 观,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侯外庐创造的历史体系尤其是思想通史体系, 对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影响都很深远。其次,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 习及其形成的诸多论断至今深有启发,仍不过时。特别是侯外庐的社会史与思想 史并行研究的治史方法和“实事求是”、“独立自得”的治学精神成为后学者的典 范。这些都奠定了侯外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2、史上的特殊地位。关键词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独立自得;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任何一种学术思想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是时代发展与演变的 产物。冯友兰、梁启超、钱穆、胡适等人自然也把考辨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及其思 想学说的相应关系作为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他们在考辨时,没有对中国古 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及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深入的研究,而大多注重的是诸子的 年代及其著作的真伪。侯外庐则另辟蹊径,他撰写并出版了中国古典社会史论, 在深入研究与剖析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夏、商、西周三代的基础上,得出与众不收稿日期:2018年05月28日作者简介:周鑫(1981-),男,江苏东海人,

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和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第63批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秦汉时期生态环境思想研究”(项目 编号:2018M633635XB);贵州省领导指示圈示课题“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项 目编号:QSBSHYB)资助项目。同的结论,是继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之后的又一马克思主义史学论著。 当中国的近代历史翻到了五四时期,先前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势力,重新调整了 各自的位置: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盟军和追随者的工人阶级,登上了领 导阶级的地位;而曾经是领导阶级的中国资产阶级却日益下降为被领

4、导的地位; 曾经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的农民阶级,也转而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与此相适应, 对西方进步文化的选择也出现了新的情况,一部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经过长期 的观察研究,在资本主义弊端充分暴露无遗,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最终选择 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思想武器,并从当时为数 不多但却很有力量的中国工人阶级中,找到了自己的物质基础,这样,中国近代 化的历史进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本文通过比较侯外庐与胡适、梁启超 等人的思想史研究,在比较中论述侯外庐的思想史特点和理论意义。(一)侯外庐对胡适的继承与超越。就是在这样一个阶级力量重新配置、文 化取向发生巨变的时期,胡适

5、、冯友兰、钱穆、梁启超等人与侯外庐,先后异常 活跃地出现在中国现代史的舞台上。尽管开始时,他们有着相同或类似的史学思 想,但是,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逐步深入,他们的政治信仰和史学思想都 迅速趋异,胡适成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侯外庐则由民主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成为忠诚的无产阶级的史学战士。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胡适更进而成为国 民党的“文化班头”。侯外庐则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 下,我国文化思想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他们在思想史研究上的对立,最根 本是起源于他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的对立。侯外庐在古史领域中“厚今薄 古”方针的斗争意义一文中说:五四以来,古史领域从来就

6、存在着马克思 主义者与资产经济学者间的剧烈斗争。资产阶级的反动学者曾经把这个领域当作 他们进攻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而他们进攻的战术正是引古射今、颂古非今、 厚古薄今J对于胡适的思想及学术,侯外庐说:”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待哲学 史的态度相反,实用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信徒胡适对待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是 基于实用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论来作唯心主义的涂抹的,在他们的反动的理论中 有着一套骗人的体系。胡适在留学日记的序上说,他的先秦名学史中 国哲学史都是他受用不浅的实用主义的表现。应当指出的是,为现实服务与“托古”和“影射”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概 念,对于实用主义史学态度,侯外庐是坚决反对的,他在20世纪

7、40年代研究古 代思想史时,就对此种研究态度和方法提出严肃批评(见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 自序)捍卫历史科学的科学性。侯外庐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及代表性思想家的学术 思想有过精深的研究与探讨,在对思想家的选择上,侯外庐对胡适所论及的思想 家都逐一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观点与结论。在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 中,有相当的篇幅目的在于说明胡适对墨子评价过高的错误之所在。侯外庐的研 究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党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蔡尚思说:“侯 老能运用资本论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社会史思想史。正由于他有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理论,所以远远超过了梁启超、胡适等的资本主义派;另一方面,又由于 他注重史料,采

8、用前人考据的成果,所以基本上克服了二十年代社会史论战的缺 点。”但另一方面,胡适整理国故,有其独特的方法逻辑。先是把每一事件或思想 的各种传说按照出现的次序排列起来,考察传说与时代的关系,然后再研究其由 简单到复杂的的渐变过程,探求原初真相。侯外庐的思想史研究,一定程度上继 承了胡适范式的某些优点,又有所扩大。也就是说,侯外庐的思想史研究尽管以 胡适为批判靶子,胡适考察中国学术思想传统的立脚点是实用主义,而侯外庐的 立脚点是辩证唯物论,他更善于结合中国社会史对思想家及其思想的历史性格、 阶级实质进行把握和分析。但是,侯外庐的“思想史”典范和胡适的“思想史” 典范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比如说,二者

9、都有一种强调思想路线之对立斗争的二 元图式,胡适的二元图式是“人文理性/宗教迷信”、“实用主义/玄学主义”,而 侯外庐的二元图式则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正统性/人民性”;又比如,他 们都重视开掘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中的边缘异端,予以阐发表彰,并置之于中国思 想史的中心、主流;又比如,他们都重视阐发中国学术思想遗产中理性主义、人 本主义和人道主义传统,视之为“现代性”的本土基础,从而把“现代性”当做 中国旧有传统理有固然、势有必至的展开和完成。(二)侯外庐对梁启超的超越。在近世思想文化尤其是启蒙思想的研究上, 侯外庐批评梁启超的“建设一一破坏一一再建设”的循环模式。在当时,研究近 世思想学术史

10、的著作主要是梁启超、钱穆和侯外庐三家,三家依据的方法不同, 因而对时代思潮运动变化的根本动因的解释也就不同。侯外庐运用唯物史观科学 解释了时代思潮的变动的根本动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变动。梁启超虽然领悟到近 300年是思想发生巨变的时期,也曾提出明清之际可与欧洲文艺复兴相比,并称 顾炎武等人为“启蒙”思想的代表,但在解释时代思潮运动变化的根本动因时, 他却求助于佛教生住异灭的轮回观念,而没有从社会经济变动上着眼。梁启超认 为,启蒙思想的出现,是思想史上“建设一一破坏一一再建设”的循环往复之中 的一环,启蒙思想在性质上属于“破坏”时期,在此环节之后的“建设”期,就 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学术。他说:“启蒙期

11、者,对于旧思潮初起反动之期也。旧思 潮经全盛之后,如果之极熟而致烂,如血之凝固而致瘀,则反动不得不起。反动 者,凡以求建设新思潮也。然建设必先之以破坏,故此期之重要人物,其精力皆 用于破坏,而建设盖未有所成。从这种观点出发,他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在 成就上低于清代乾嘉时期,完全低估了启蒙思潮的意义。侯外庐指出,梁启超的 上述观点有两个明显的缺陷:其一,将思想史看成是简单的“建设一一破坏”的 循环,脱离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使其成为抽象的玄谈。他用佛学的“生、住、异、 灭”的循环发展观代替思想学术史的发展规律,这在表面上似乎指出了事物变化 的规律,但它既没有研究事物变化的原因,也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

12、的“质” 的变化,因而是形而上学的。用这种观点来考察思想的发展,只能陷入历史唯心 论。其二,他不能理解“破坏”与“建设”的关系,褒扬所谓“建设”期的乾嘉 学术而看不到明清之际的“破坏”期对历史所产生的划时代的意义。正由于侯外 庐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200余年的思想史 做了十分细致的具体分析和解释,才使得“早期启蒙思想史”的提法为国内外学 者所认同。总之,侯外庐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典范,有其 重要的理论意义。他所指称的中国思想史范围较宽,主要指哲学思想,此外,还 包括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等。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在中国马克思主义 学术史上有

13、里程碑的意义,它依照中国社会史的不同发展阶段,第一次比较系统 地、全面地分析和论述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社会思想的 发生、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对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学术思潮作出了精准的概 括,包括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一直到近代启蒙学说等,比较其不同的演化路径 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揭示了各学派间的对立和融合。这是中国思想史 研究在近半个世纪内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无论就所用思想材料、著作的结构和体 例、所用的方法和内容的深度,以及著作的规模等方面,都是其它同类著作所无 法比拟的。中国思想通史不同于传统思想如学案的写法,不同于梁启超、钱 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其差异不是单单体

14、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方面的 不同,还体现在侯外庐对思想史内涵的把握和构架等方面的不同。参考文献1鲁迅全集:第五册W.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40.2郭沫若等.关于厚今薄古问题W.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23.3胡适思想批判:论文选集M.北京:三联书店,1959:159.4蔡尚思全集:第7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80-81.5江湄.创造“传统”一一梁启超、章太炎、胡适与中国学术思想史典范的 确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8.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2.On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15、HOU Wailu,s Study on Chinese Ideological HistoryZHOU Xin(Qi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sts, Duyun, Guizhou 558000, China; Co-Postdoctoral Programs of Economics School in Peking University and Gui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871, China)Abstract: HOU Wailu has made two great cont

16、ributions to Marxist historical science. First, in his practice of historical science, HOU Wailu has accomplish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cal conception, that is, he established the politics-oriented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historiography and the historical conception with class struggle at the core. Second, many of HOU Wailu,s inferences draw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