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迁移”学习活动的设计.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46595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迁移”学习活动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迁移”学习活动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迁移”学习活动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迁移”学习活动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迁移”学习活动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迁移”学习活动的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师研学心得之:迁移”学习活动的设计迁移学习的发生“微乎其微”,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我们促进迁移学习真正发生。促进迁移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在于设计好的迁移学习活动。“联系已学,解释词语”和“运用知识,分析现象”两个迁移学习活动案例告诉我们,迁移学习活动设计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反复性原则,二是陌生语境原则,三是过程性原则,四是多向性原则。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认知、技能在另一种情境中发挥作用。孔子的“举一反三”,颜回的“闻一知十”,都属于迁移学习中的“正迁移但,这种正迁移学习的发生“微乎其微”,“绝不能普遍或完全的迁移正因如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A文本中

2、学习的词语,到B文本中就不会解释。在初中阶段明明学习过的知识,到了高中阶段,却说“老师没有教过我们作为老师,给学生讲解“招领启事”怎么写头头是道,但网络上一条谣言体“招领启事”,我们也会上当受骗,热情转发。那么,我们该怎样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真正发生,真正激活学生沉睡的知识和技能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设计“迁移学习活动”,通过有意训练,促进正迁移有效发生。我们一起探讨设计两个案例案例1.联系已学,解释词语背景描述:在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解释曾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学生得分普遍过低,几乎是全卷中得分最低的试题。所解释词语,学生已经在课内学习,为什么换一个文本,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就不会解释?

3、这是因为,迁移学习的发生是“微乎其微”的。解决方案:有意设计迁移学习活动,训练学生在不同文本中建立“词语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促进“惰性知识”变成“活性知识”,促进“迁移学习”真正发生。例如,我们在复习教学中让学生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樊迟退,见子夏日:“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这个时候,我们的教学有三种方案:让学生解释,学生不会解释,我们讲解答案;(二)学生查工具书解释;如果学生会解释,我们问你是怎么知道答案的?你能列举含有同样词义的句子吗?如果学生不会解释,我们提请学生回忆,在学习过的课文中,哪些句子含有同样的词语,这个词语在句子中怎么解释?以上三种

4、教学方案,第种是“迁移”学习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将“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中的“乡”和“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中的“乡”联系起来,将“举直错诸枉”中的“举”和“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中的“举”联系起来。这样的有意联系,就将旧的知识“顺向迁移”到新情境中来了,也将新情境中的知识“逆向迁移”到旧情境中去了,经过这样多次的迁移训练,沉睡在学生脑海中的惰性知识就会被逐渐激活,学会了知识迁移和运用了。这里的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将不同情境中的字词联系起来,在于这个联系的过程而不在于字词解释的结果。所以,即使学生能给出正确答案,我们也要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答案的“,让学生说出“

5、前后联系”“知识迁移”的过程。这个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案例2.运用知识,分析现象背景描述:有一条谣言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急找孩子,求转,求帮忙,实验小学寻人,今天上午一个三岁多小女孩在世纪家园小区附近被人拐走了,小女孩能说出她爸爸的手机号码,从监控上看是被一个四十多岁男人抱走了,现大人都急疯了,有知情者请告之,万分感谢。看到信息的兄弟姐妹留意一下。联系人张静杰,137*5559。我们都会有孩子,谢谢你J转发这条谣言的人当中,也有很多语文老师。我回复说:“你是语文老师哦J转发老师回复说:“语文老师不能转发吗?”这条谣言,从本质上来看,是“寻人启事”,但是却没有描述所寻之人的任何特征,完全不符合

6、寻人启事的写法要求。但是,为什么很多语文老师也在转发呢?这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知识是一回事,将语文知识迁移到一个新的场景,运用它解决问题又是一回事。解决方案:设计基于全新情境的迁移学习活动。我们基于以上谣言,以及类似系列谣言,设计迁移学习活动是真是假,让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判断一则信息是真是假,以激活沉睡在脑海中的死知识,激活躺在试卷中或单一情境中的死知识。这项“迁移学习”的关键并不在于判断信息的真假,而在于给出真假的理由,而且要从“语文知识”的角度给出判断的理由。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如下点拨:从本质上看,这则信息的文体是什么?传播这则信息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能够实现这个目的吗

7、?一则规范的寻人启事应该怎样写?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你还看到哪些可以用语文知识辟谣的虚假信息?说说你运用了什么样的语文知识?这里的迁移学习,将原先沉睡在学生脑海中的“寻人启事”文体知识激活,从单纯的语文学科情境移开,转移到生活情境,朋友圈环境,辟谣功用,就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所见现象,得出判断结论。这样的迁移学习,突破了语文学科层面的“水平迁移”,将低位知识运用于上位信息判断,是自下而上的“垂直迁移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以旧带新,给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课后练习等,都是在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但为什么迁移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呢?第一,迁移学习的情境设置过于接近或

8、雷同,迁移效果难以产生。比如,我们在教学“寻人启事”应用文写法之后,通常的迁移学习活动是“写一则寻人启事”或“改错”,迁移始终在“寻人启事”圈子里。当情境换成“谣言”时,就不能判断出它的本质仍是“寻人启事”,知识迁移就不能发生。再如,我们教学完文言实词后,通常是将课内相同的实词进行归纳总结,迁移学习多在熟悉的语言材料中发生,缺少陌生语言材料的迁移训练。第二,迁移学习间隔时间短,训练次数不够。我们通常进行的迁移学习训练是当堂训练,当次训练,一次训练。我们一边学习爱莲说,一边进行“托物言志”写法的迁移训练,学生在同样的情境下,在短时间内,多半能理解,会运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换了一个写作情境,学

9、生们可能就不能再“迁移”托物言志这种写法了。那么,我们设计迁移学习活动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才能促进迁移学习真正发生呢?第一,反复性原则。一个知识点,一项技能,通过一两次迁移训练并不能形成可靠的记忆、稳定的能力。只有间隔时间开展多次的迁移学习活动,进行反复训练,方能形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像案例一列举的“解释陌生语境中的词语”,也必须通过多次迁移训练,方能真正形成迁移能力。第二,陌生语境原则。在老路上走不出新天地。开展迁移学习训练,要不断切换语境,切换环境,让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让迁移从低位走向高位。类似案例二中的语境,对于“寻人启事”这种文体学习而言,完全是陌生的。在这种环境下形

10、成的迁移能力,才是一种真正的能力,一种素养。第三,过程性原则。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无论是案例一中“字词解释的知识迁移”,还是案例二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迁移”,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并不在于答案如何,而在于学生迁移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是怎样从一个知识点“迁”和“移”到另一个知识点的。只有重视这个过程了,我们才能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知识和能力迁移才可能真正发生。第四,多向性原则。迁移是多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我们设计迁移学习活动,也需要考虑迁移方向的多样性。由旧知可以迁移到新知,这是顺向迁移。但学习新知对旧知也能起到巩固和催生作用,这是逆向迁移。像案例一,既有顺向迁移,也有逆向迁移。简单复杂间的上下迁移是垂直迁移,同一层面的左右迁移是水平迁移。案例二是垂直迁移,而案例一则是水平迁移。迁移学习的发生“微乎其微”,但学习的目标和意义要求我们,学习必须迁移,必须最终形成“举一反三”活用知识的目标。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迁移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让迁移学习真正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