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中共XX市委全面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收集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情况和建议的通知精神,我县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立足全市改革发展全局,紧密结合XX实际情况,经初步梳理,建议重点研究解决以下问题:(一)围绕进一步夯实底部基础,研究完善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问题。XX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多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率较低,城乡差距较大,亟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夯实底部基础。要注重规划指导,加强市域统筹,创新县域经济协作发展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推进各个县(市区)差异
2、化发展。要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和激活市场主体。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城镇经营水平。全面放开县城区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建立健全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围绕进一步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研究完善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改革创新问题。加强和改进文化管理,
3、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规范招人用人制度。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探索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推动社会管理资源要素向基层转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引导社会组织健全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为重点的全方位、全时段、全能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体系。(三)围绕进一步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研究完善政策支撑和保障机制问题。要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紧扣XX实际,深化
4、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理顺市、县事权的划分,明确县级应有的职能和应负的责任。完善财政体制,健全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实行分类区差异化考核。制定项目、资金、干部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向人口大县倾斜的政策措施。支持XX撤县设市,争取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百万人口大县发展系列政策措施。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认真贯彻中央决定和省委决定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革除体制机制顽障痼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立足县(市、区)发
5、展实际,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培育和激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健全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引导机制,消除各种隐形壁垒,对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创造更加宽松、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支持各类创业主体平等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各个行业和领域,拆除一切可以拆除的门槛。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综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注重规划指导,加强市域统筹,推进各县(市、区)差异化发展,强化县域经济对全市的支撑作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进县域资源要素整合,创新县域经济协作发展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二)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
6、系。完善市场规则机制。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领域。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大幅度削减前置审批项目。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城乡土地平等、市场统一、增值收益公平共享的土地制度,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制定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统一的征地拆迁标准。鼓励将闲置、废弃的宅基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形成的增减挂钩指标可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完善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减少政府定价的项目及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
7、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建立市场预警和风险防控机制,对于可能发生的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和能源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建立完整的预警方案和临时干预机制。(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保障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对机构编制的刚性需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对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全面进行清理,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下放的一律下放、该移交的一律移交。实行严格的行政审批“准入制”。分步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升级扩展,构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网络体系。加强并联审批制度改革,审批、
8、核准、备案透明、公开运行,提高审批效率。(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鼓励并大力培植职业农民,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建立健全县(市、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平台,建立风险防范和保障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健全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
9、多元保障机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体系和标准,建立健全就业养老、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积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五)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理顺文化系统管理体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将镇乡文化站、广电站合并为综合文化站。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
10、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事业单位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允许和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六)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优化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积极推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健全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搭建教育公共云服务平台。健全促进就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
11、联动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平台,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和规范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实施名医兴院和管理兴院战略,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院协作机制。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县聘乡管村用制度、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和驻村医生制度。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养老服务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和
12、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难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七)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控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合理界定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能职责,做到权责相当。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启动空气质量PM2.5数据监测并向社会公布。建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和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3、会商机制。建立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机制。完善刚性的生杰文明建设考评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取消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强化考核评价成果运用,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三、需要向上争取的改革试点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XX将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在认真抓好“启动XX设市”等已明确改革试点任务的同时,全力抓住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百万人口大县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更多改革试点在本县先行先试,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赢得先机。一是争取芦溪镇、西平镇进入国家级重点镇试点,争取更多的镇进入第二批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二是争取省、市扩权强镇改革试点。三是争取全省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机制试点。四是争取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