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1 综合提升(一) 中国古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块1 综合提升(一) 中国古代史.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纵横关联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化历程朝代主要内容特点影响建立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乡里;严刑峻法皇权至上;官员任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发展两汉设“中朝”;各州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削弱相权;削弱封国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削弱了相权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进一步发展宋元宋:收精兵(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制钱谷(钱):设转运使,设三司;削实权(权):设通判、文臣出任知州。元: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2、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三冗、两积顶峰明清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设内阁。清: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社会进步【针对训练】1 .(2023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沅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改列侯拜相制为士人拜相制,任命“曲学阿世”的公孙弘为丞相,然后封侯,“其后以为政事“。这一变化表明()2 .唐玄宗时,设置了很多差遣使职。例如,差遣心腹任“翰林待诏”,负责禁中密命的起草,以分担中书省的制诏任务;差遣他官担任度支使、户部使、盐铁使等负责财政诸务,户部则逐渐处于闲散地位。这一设置说明了()A.中枢决策
3、发生转移B.皇权突破制度架构C.三省体制已然解体D.行政效率逐渐降低纵横关联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时期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与发展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西汉时期完善与独尊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魏晋至隋唐时期吸收与改造儒、佛、道纷争与交融,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出现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局面宋明时期转型与成熟程朱理学兴起,宇宙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理”;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遵守伦理道德规范;方法
4、论:格物致知,探究万物。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针对训练】3 .自汉武帝开始,社会上更是把攻读儒学作为谋取官职的一种“终南捷径”。这一现象()A.表明其他学术流派逐渐消失B.推动了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C.促进了国家教育体系的形成D.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4 .(2023.烟台质检)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
5、修养论,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这体现了宋代理学()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B.探求世界发展的规律C.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修身养性以提高素养纵横关联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朝代表现特征规律魏晋南北朝(永嘉南渡)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一是由北向南转移;二是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唐朝中期开始(安史之乱后)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靖康之变后)南方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6、“国家根本,仰给江南”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元朝时期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于江南地区;政府重开大运河以将南方财赋北运;开辟长途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粮食南北经济差异继续扩大【针对训练】5 .两宋时期的犁刀、秧马、耘荡、铁搭等新式农具都诞生于开发江南沼泽地的艰苦斗争之中。曲辕犁从晚唐的11个部件减少到6个部件,更加适合江南水田耕作。这反映出()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出现B.江南经济发展的潜力大C.新式农具的普及程度高D.小农经济出现革命性突破6 .元代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同时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这()A.有利
7、于经济重心的南移B.平衡了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利益C.促进了对外贸易的扩大D.折射出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分离纵横关联四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名称时间主要内容作用或影响相地而衰征(齐)春秋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承认土地私有初税亩(鲁)春秋无论公田、私田,均按亩收税承认土地私有租调制魏晋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开始了以户为征收单位均田令北魏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推动鲜卑族封建化和北方经济恢更租庸调制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两税法唐朝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改变了自战国以
8、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一条鞭法明朝田赋徭役杂税合并,分摊在田亩上,征银两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摊了入亩清朝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促进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针对训练】7 .(2023潍坊模拟)如表为唐宋时期地税纳税截止时间表。据此可知,这一变化客观上()朝代纳税截止时间唐代“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宋代黄淮地区:“夏税”八月五日,“秋税”十一月十五日南方地区:“夏税”七月十五日,“秋税”十二月十五日A.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B.减轻了农户的额外负担C.拉大了南北方经济差距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8 .(2023武汉高三期末)“建中元年(780年),初定两税,至今四十年。当
9、时绢一匹为钱四千,米一斗为钱两百。税户输十千者,为绢二匹半而足矣。今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税户之输十千者,为绢十二匹。”上述材料意在说明两税法()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赋税标准前后不一C.削弱人身依附关系D.加重人民生活负担纵横关联五古代中国选官、监察制度的完善时期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历史结论名称特点夏商周世官制贵族世代垄断高官(1)选官模式和选官依据的变化:世官制(血缘)一军功爵制(军功)f察举制(名望、品行)一九品中正制(门第)f科举制(才学)。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按军功授爵中央: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地方:监御史掌监察职责两汉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以品地方:汉武帝设州刺史,代
10、表中行为主要依据央监察地方官及诸侯王(2)监察制度:古代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加强了皇权,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十分有限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以品行、门第作为选官依据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中央:唐代御史台;明清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地方:唐将全国划分为“道”,宋改为“路”;清实行密折制度【针对训练】9 .(2023保定高三一模)唐摭言记载,828年,唐文宗任命崔邸为知贡举,主持进士科考试。太学博士吴武陵持杜牧阿房宫赋向其荐曰:“请侍郎与(杜牧)状头。”邮日:“已有人。”武陵曰:“不尔,即请比赋。”邮应声Eh“敬依所教。”这表明当时()A.官员选拔存在举荐现
11、象B.官员考核制度形同虚设C.文人学士受到社会推崇D.科场徇私舞弊现象普遍10 .(2023河南名校联盟高三阶段测试)宋初统治者对节度使在内的州长官,一方面采取三年一易之法,经常调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通判一职的监督权,规定各州凡事须通判共同签署始得实行。这一举措()A.促使藩镇割据局面不复存在B.分化事权确保中央控制地方C.保证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实施效果符合宋初君臣构想IE内涵阐释(I)简述:意思是用简要的语言陈述、描述或总结。(2)综述:综合叙述。归纳性综述:将获取的有效信息和关联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表述或总结。普通性综述:在获取有效信息和关联知识的基础上,能
12、表达出一定的观点或倾向性。评论性综述:在获取有效信息和关联知识的基础上,对史实阐释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有较多见解和评论。(3)概述:概括叙述的意思,即对已有信息进行简明归纳。五方法技巧(1)简述题和综述题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从答案内容来看,简述题只要求叙述一件事情,材料所涉及的课本知识很集中;综述题则要求叙述多件事情,材料所涉及的课本知识很分散。第二,从解答方法来看,简述题主要概括叙述,而且采用的是“详细概括法”;综述题虽然也要概括,但它采用的是“高度概括法”,而且它的主要解答方法是综合分析和归纳。第三,由上述两点就决定了简述题属于普通题或“基础题”,而综述题属于综合题或“提高题”。(2)综述
13、和概述的意思基本相同。它们的共同点都要求采用“高度概括法”。典题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财政收入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摘自明实录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住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据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
14、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正解题思路第问:要求“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解题首先提取材料信息,然后据信息合理推断“影响”。(1)材料一:“明代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中银(万两)占比上升,白银逐渐成为主流货币一白银货币化有利于政府税收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推行“一条鞭法”进行赋税改革。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一白银货币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区域性商帮群体出现一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3)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一白银货币化加重了人民负担,扩大了贫富差距。试答:正解题模板简述侧重于围绕某一史实,从背景(原因)、措施(内容)、结果(影响)等方面扼要表述史实(史识)综述纵向明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横向辨彼此异同(相同点、不同点),侧重于全面说明概述从有关史实的表述或论述中,抽取“主谓宾”,舍去“定状补”,侧重于扼要表达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