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1 第1单元 训练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块1 第1单元 训练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训练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2023泰安一模)齐桓公葵丘会盟后,欲封禅泰山,管仲劝阻,桓公却认为自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由此可知()A.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B.封禅利于维护礼乐秩序C.周天子的权力丧失殆尽D.礼乐制度已经遭到破坏2. (2023沈阳模拟)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治理)民。”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左传则多见把“中国”与“四夷”“蛮夷”“戎”对举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观念(
2、)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3.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战国初期,赵、魏、韩等国的势力己经十分强大,但诸侯王仍需周天子册命,方才拥有正式的诸侯之位。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较为稳定B.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得到巩固C.宗法思想主导战国的政治理念D.王权统一意识仍有一定影响4.春秋战国时,出现了翻土垦荒的犁(替代了耒耙),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耙,开沟、做垄的铺,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农具系列。这一现象()A.体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B.巩固了规模化农业生产秩序C.形成了完整的农耕生产分工D.促进了牛耕技术在
3、全国推广5. (2023青岛一模)战国时期,大城市具备了完整的城郭布局。城是国君、公室贵族居住和宗庙、社稷及官僚机构的所在地;郭是各级官吏和市民的居住区,以“里”为单位,“里”之外是各种市和肆。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周王室衰微B.诸侯的纷争C.工商业繁荣D.文明的起源6. (2023牡丹江模考)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出现了陶丘、彭城、宋城等商业都会,范赫等各国商贾也往来或定居宋国,还设有专门管理工商市场的官职褚师,宋国也是较早征收关税的国家之一。这表明当时()A.宋国跻身政治军事强国之列B.“工商食官”政策使宋国商业繁荣C.宋国最早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多重因素使宋国商业一度
4、繁荣7 .如表所示为战国时期部分人物的活动事迹,据表可知()人物国别活动事迹子夏晋国人孔子弟子,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李悝魏国人子夏弟子,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乐羊宋国人魏国国相的门客,后成为魏国名将吴起卫国人弃儒学兵,指挥魏军屡次败秦,被视为兵家代表人物A.社会主流思想变化迅速8 .儒学成为各家思想来源C.百家争鸣中有共通之处D.魏国注重招揽各方人才8.(2023揭阳二模)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被旧贵族告发谋反,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下列措施直接导致商鞅个人悲剧的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限制贵族特
5、权C.土地私有,倡导小家庭制D.什伍连坐,刑罚严酷9. (2023日照模考)某学者认为,周爵与秦爵在宏观上“确实存在着密切关系”,秦爵“承袭了爵的形式,用作个人品位,其上辐凑着优厚权益,具有确定社会身份的功能”。这表明先秦时期“秦爵”()A.维护了周天子崇高地位B.构建起统一的国家观念C.有利于血缘关系的强化D.显示出浓厚的贵族气息10. (2023盐城模拟)先秦时期,有思想家提出:“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D.体现了国
6、家治理的现实需求11. (2023枣庄一模)大量战国简帛的出土,为研究诸子百家提供依据,其中郭店简中,可看到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混同;上博简中,可看到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看到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混同。这表明这一时期()A.儒家思想融合诸子百家的思想B.诸子百家思想趋同性逐渐加强C.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已经出现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12. (2023.徐州模拟)下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各家对“义”的解释,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处解释孟子尽心上敬长,义也庄子人间世臣之事君,义也墨子天志下义者,正也然而正者,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商君书画策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
7、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A.儒家道德观念已被普遍接受B.知识阶层注重追求有序社会C.法家理念渗透到各家思想中D.各家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提高二、非选择题(共29分)13. (16分)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简表(部分)出土地点出土器物备注河北兴隆古洞沟燕国遗址铁范42付87件,铁器有斧1件、恸2件范:铸造器物的模子山东临淄齐故城铁112、犁锌1、铁锄2、铁铲1、铁镰1、铁斧4、铁铸5、铁蓄1件发现东周冶铁遗址6处浙江绍兴西施山铁镰、铁罐、铁锄等广西平乐银山岭铁器181件,其中有锄89、斧10、铃6、凿4、刮刀59、矛
8、3、鼎1件等材料二“夫范、中行氏今其子孙耕于齐,宗庙之牺,为吠亩之勤。”国语晋语九“秦以牛田,水通粮。”战国策赵策一“距国门以外,穷四竞之内,丈夫二犁(二牛所曳之犁),童五尺一犁。”管子乘马(1)从材料一中提取“出土地点”和“出土器物”的相关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8分)(2)评析上述材料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生活方面有哪些史料价值。(8分)14.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操心也危,虑患也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主张为官行政,必须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也重视“教化”“化民成俗”,重视“礼”的道德规范的作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道德教育上,道家认为道德是自然存在,呼吁为官者应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百姓,要顺人之心,顺物之性,无为施政,不扰民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道家以政不扰民作为行政者最重要的道德要求。道家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是慈、俭、不争,这里包含着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一系列社会道德规范。摘编自邹强、王松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儒家和道家有关道德教育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