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儒家经典名言之一。意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和忧愁,是肇因于以前没有深思熟虑的作为;同样的,今天的作为如果未经长远的深思熟虑,未来必会尝到苦果。所以,这句话除了提醒我们要深谋远虑,还点出一个要点,即凡事必是“自作自受”,这是每个人都要有的认知。小而言之,个人是如此,大而言之,国家的前途也是如此。南宋政权的覆灭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真实写照。他们奉行着“只希望能苟安于东南半壁,和金与伪齐互不侵犯”的苟安政策,天真地以为可以长久地偏安于江南,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因此安心地过着腐败奢靡的生活,到了南宋末年更是有增无减。理宗赵的在位达40年之久
2、,中年时嗜欲极多,荒于国政,权移奸臣。尽管当时已是蒙古重兵压境,灾荒频频,而皇室却照旧纸醉金迷。到南宋末年,从皇帝到州县官吏,统治集团的腐败堕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根本没有长远的忧患意识,结果后来被南下的蒙古大军灭掉。教育也须有长远的打算。教育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启智工程,而不应该成为名利场。教育是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也对社会整体及其诸多方面产生影响。而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事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有力的工具。因此要找准教育前进的方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会学生做人,按照计划步骤培养人,踏踏实实做教育,符合人
3、的成长规律,教会学生求真、求善、求美。遵循教育规律,放慢脚步,放长眼光,静听花开的声音,去创造生命之美。“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盛行,是急功近利的教育导致的恶果。急功近利虽然并不都直接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最终的受害者却是孩子,孩子不能接受符合教育发展特点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最后可能贻误终生。急功近利与教育是水火不容的,乃教育的天敌!当今社会人心浮躁,追求功名利禄之心严重,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心情急躁,不讲大局、不顾长远,只追求眼前利益和一时的成功。分析教育急功近利种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一是一些教育者缺乏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二是一些教育工作者或为建立政绩,或为吸引眼球,或为追求名利而做出的违背教育者良知和教
4、育规律的事情。急功近利给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着实令人担忧的。一是违背人的成长规律、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树木和育人都是过程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漫长的培育和等待。教育的急功近利无异于“伤仲永”和“携苗助长”。因此,教育须重视基础性工作,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要做好接力,前赴后继干事业,用点滴努力多做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实事。浮躁的社会催生了浮躁的教育。各种任务、指标、课题、评比、验收、督导、检查笼罩在学校上空,令教师们疲于应付;一道道“军令状”,一级级“追责制”,一层层“承诺书”,人人都焦灼不安、只争朝夕。在这严酷的教育生态中
5、,还有多少孩子有纯真、梦幻、撒欢,甚至傻乎乎望着天空发呆的童年?没有了童年、少年的人生,是何等不幸!急躁的家长对孩子急迫的期待,导致学生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考好成绩、上好大学、找好工作,仅此而已。一旦这些实现不了,就怨天怨地怨祖宗。家长和学生们不愿意或许也没有时间,去接受传统文化中的文明礼仪、仁义道德这种为人处世和安身立命的教育。因为这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实践,短时间是看不到效果的。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一些家长和孩子对教师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动不动就告老师、打老师、甚至弑老师。缺乏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意志教育的学生,遇到一点小事就受不了,会导致情绪败坏、意志薄弱,甚至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这些都是没
6、有“远见”而导致的“近忧”。“教育是农业“,而农业者,春风化雨顺其自然也。真农夫是在一亩三分田里,根据农时,依据庄稼特点,该播种播种,该施肥施肥,该除草除草,该松土松土,从容淡定、春华秋实,静待丰收。教育就是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不幻想“亩产万斤”,而是根据教育的特点去因材施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常识”。教育就是不喊口号,不贴标签,不唱高调,不夸海口,不吹牛皮,认真上课、备课、带班,认真和孩子谈心,这是“朴素”。教育就是不给学生说连自己都不信的话,不要求学生做连自己都不做的事,不把超越孩子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事强加给他们,耐心守候,静心陪伴,这就是“良知缺乏长远考虑和急功近利的“教育”就是不讲良知,远离朴素,违背常识的教育。其危害是违背人的成长规律、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其恶果是将真正的人才扼杀于萌芽状态、导致教育内卷、恶意竞争和恶性循环。因此,哪里有急功近利,哪里就没有教育;缺乏长远眼光和深思熟虑的教育,不是教育而只是培训或训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