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君子四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君子四绝.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之君子四绝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这句论语中的微博就是告诫人们:不凭空乱揣测;不绝对偏执;不拘泥固执;不惟我独尊。孔子一生以“四绝”要求自己。他的学生及后人的评价是孔子确实做到了。孔子的人生“四绝”对现代人依然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具有博大精深的境界,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法则。孔子的“四绝”思想实际上也是做人做事的四个原则。“勿意”教导我们去认识“意”的本质,发觉“意”的局限,从而从“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勿意”是指做事不能凭空猜测和主观臆断。一切以事实为依据,这样就能避免因为没有事实依据的人为臆想;也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要有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见。也可以这样认为,一
2、件事本来想这样做,如果旁人有更好的意见,就应该接受,并不一味地坚持自己原先的意见。贤人以道为度,世人则须以理智为度,去遵循人伦法律。如果任凭主观臆断,自以为是,人的身心就处于被局限和束缚的状态,人生会被囚禁在痛苦和烦恼的牢笼中。“勿必”是指对事情不能绝对肯定。这非常明显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辨证思想,所谓事无绝对,一分为二,才是正确的。“勿必”是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得到怎样的结果,这一点也是人生的哲学修养。天下事没有一件是“一定必然的,所谓我们希望要做到这样那样,而事实和结果往往未必。“勿必”,就是不要求人生一定要如何,能发达就发达,不能发达则安贫守道,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所以“勿必”,就
3、是能适变、可应变。必定会这样那样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这种骄傲的真正原因是无知。列夫托尔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小J“勿固”就是不能拘泥固执。不固守自己的成见。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能力情感都是不一样和有限的,一味地固执,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轨道。所谓兼听则明和偏听则暗,就是告诉我们,让自己保持不固执的头脑是至关重要的。周易认为“勿固”就是一种变易之道,时间一分一秒钟在变,宇宙在变、万物在变、人也在变;人的思想在变、感情在变、身心都在变,天下没有不变之事物。我们想求一个永恒不变和固定的东西是不可能的,所
4、以能变勿固,可得身心自在。勿固就是要求我们谦虚谨慎、虚若怀谷,切忌得意忘形。“勿我”就是不要自以为是,应该替别人想一想,为其他的事想一想,这也是孔子学问修养的伟大之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少人也包括我们自己有时也难免自以为是。春秋战国到现在,从孔子的学说盛行开始,人们一直在和“自以为是“做斗争。即使我们一直在努力还依然经常犯错,更何况那些目空一切的人们,自以为是的程度可想而知了!一个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人,应该注重对自身不足的弥补。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以个人的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为中心的人生陷阱;一个智慧聪明的人,不只为自己活着,还要替他人着想,“我”字被过分强调,就会变成诅咒。在
5、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们的心越来越浮躁了,浮躁就会让人变得患得患失。有不少人看见了一点现象,就会臆断此事一定是怎样怎样的结果;道听途说掌握一点信息,就推断事情一定会如何如何发展。人往往在只有一个视角的情况下,却认为自己看到了事情的全貌;在相对多了解一些信息的情况下,却认为自己能够预测未来。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实际是每个人只有一个视角,总是只见一部分现象和事实,而不是真相和本质。世事无常、未来不定,我们都在嘲笑盲人摸象,其实生活中我们也都经常犯盲人摸象的错误,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所以,凡事不要太武断,太早下定论。与其说“一定的、必须的、绝对的“,不如说有百分之多少的的可能性会这样,开放另外那百分之几的可能性,至少也给自己一条可退的后路。毕竟只要事情还没有发生,就有一个不确定的存在。孔老夫子的“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实乃大智慧,不断提醒我们带着一份觉察前行。“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啊,没有主观的看法,不作主观的主张,只是以平等为原则,配合时间和空间,制之于义而已!换句说话,就是因时因地制宜罢了。“子绝四”.他岂止绝四呢?凡是不合道义的事,他老人家都不会去做,所以绝不止四。我想,孔子告诫后人的应该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