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演绎”学习活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演绎”学习活动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师研学心得之”演绎学习活动设计演绎是一种思维品质,也是一种学习行为。课堂教学中设计演绎学习活动,有多种方式。”推导一个结论的证明过程”、“围绕结论或话题补充事例”、“从多角度诠释一种提法”、“推演一篇文章的留白处”、“组织课堂表演活动”、“画思维导图”等都是演绎学习活动可供选择的形式。“演绎”是一个逻辑学术语,一般的解释是从一般推导特殊的思维过程。从汉语词性的角度看,它既是一个名词术语,也是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有“推导诠释”、“发挥铺陈”、“推演表演”、“展现展开”等意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说“演绎”一词,就教学目标而言,取其名词义,是指培养学生“演绎”思维品质;就教学过程而言,取其动词义,
2、是指学生学习行为。在这里,我们所要谈的“演绎“,特指一种学习活动。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怎样设计“演绎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演绎思维品质。一、推导一个结论的证明过程。教材中,诸多议论文、说明文,有鲜明的结论和严密的论证过程。教学这一类文章,我们可以从“结论”入手,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还原作者的推导和证明过程。比如,我们执教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学习活动。两篇短文,有三个重要的结论性语句。恐龙无处不在的结论是“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被压扁的沙子的结论是“那么,造成恐龙灭绝
3、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二两篇文章还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从这些结论开始,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还原作者推理的过程,给出得到结论的条件。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有三点显著优势。一是从一般结论入手,推导证明过程,既是一种演绎思维训练,也是一种逆向思维训练。二是学生在还原作者的推理过程中,能有效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阐释科学事理的方法。三是从结论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切入点小而简单,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思路简明,易于达成教学目标。二、围绕结论或话题补充事例。结论或话题是一般,沿着这个一般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补充事例,是从一般到特殊,
4、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演绎思维训练学习活动。例如,余映潮老师在执教孙权劝学时设计活动让学生说说“劝学”的故事或名言,执教狼时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说诸如“狼和小羊”、“中山狼传”、“梦狼”、“狼崽黑子”、“旷野的呼唤”等“狼的故事再比如,我们执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我们可以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给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补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这一类学习活动设计,演绎的出发点是抽象的道理或话题,需要演绎的是具体的事例或道理。它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一是训练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二是有效提升学生论证观点的能力。三是有效填补文章写作上的空白。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论证上,仅有事实论据,而无道理论据,演绎补充
5、道理论据,有效填补了这个空白。当然,这也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四是在交流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三、从多角度诠释一种提法。运用这种方式设计学习活动,我们可以针对课文的篇章或局部,给出某个特定的提法或观点,让学生围绕这种提法做出阐释或证明。例如,王君老师执教昆虫记,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证明昆虫记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是先给提法,再让学生从文本出发,证明这种提法的正确性。余映潮老师执教孙权劝学,设计”阐释文章十美点学习活动,给出的提法是“文章是美的“,要求学生从十个方面去阐释文章的美,教师最后点拨给出“开门见山之美”、“镜头剪辑之美”、“两个故事之美”等十个美点。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先
6、给出一般性的“提法”或“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紧扣文章,从多个角度具体阐释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是成立的,这也是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是训练演绎思维的优秀形式。不仅如此,这样做,通过多角度阐释或证明一种提法,还让这种提法深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形成一种深刻的印象。四、推演一篇文章的“留白处”。文学作品创作,总有一些“未言之言”,有一些精彩的“留白二在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留白,引导学生去推演这些“留白”之处,思考作者究竟还有哪些“未言之言例如,王君老师在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抓住“我”听长妈妈讲故事时对“我”言行描写的“留白”,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推想并表演“我”听故事时的语言、动
7、作和神态。再如,桃花源记中写了渔人的三次说话,“具答之“一一为具言所闻”、“说如此,这都是概括性的语言,渔人说了什么,作者在叙述上“留白”。执教此文,我们可以设计“推演活动”,让学生结合文本推想,渔人究竟说了什么。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具有多重意义。一是从一个点出发进行内容的推想、扩展和演绎,有效训练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二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留白”写法的妙处。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让表达更含蓄,是一种曲笔。三是帮助学生还原“留白”,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比如,王君老师引导学生推想并表演“我”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就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我”在百草园的快乐、幸福和好奇。五、组织课堂表演活动
8、。设计演绎学习活动,表演也应该成为我们考虑的重要形式,类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均是不错的选择。比如,余映潮老师执教孙权劝学时,引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微型剧本”,并分角色用现代汉语将课本剧排演成“东方小故事”。又如黄厚江老师执教老王时,引导学生探究“我送钱先生不要钱”这句话时,运用朗读的方法,依次把重音放在“不要钱”“钱先生”“我”三个词上进行有表情的朗读,来演绎这句话可能存在的不同含义,进而读懂老王说这句话的真正意思。这样的课本剧表演,或者朗读学习,也是对原文的一种演绎。这样的学习活动,除了训练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外,对于帮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
9、都具有重要意义。六、思维导图是一种好的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过程形象化的方法,是用来表达思维的图形工具。我们运用思维导图设计学习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发展演绎思维能力。例如,我们执教唐雎不辱使命,以“人物”为中心词,设计画思维导图学习活动,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人物”的“不同侧面”去分析人物的“不同特点”,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如,我们执教敬业与乐业,我们以论题“敬业与乐业”为中心词,设计画思维导图学习活动,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分论点出发,画出全文的论证结构图。运用思维导图设计学习活动,有着多重教学价值。一是思维训练的价值。“思维导图”的意义在于聚焦一点,向四周发散和向周边关联,这个发散和
10、关联的过程,就是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训练过程,也就是促进学生演绎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二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文本。比如画唐雎不辱使命的“人物”思维导图,画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阐释过程。画敬业与乐业的思维导图,画的过程,就是理解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过程。三是提供一种积累和记忆的方法。画思维导图的过程,是理解和分析的过程,是思维拓展的过程,也为某个知识点提供了清晰的思维框架和记忆路径,为学生的积累和记忆也提供了便利。演绎,是思维的重要形态之一,是我们思考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课堂学习活动设计,需要我们将演绎思维训练活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我们需要考虑用不同的学习活动,在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等素养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