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环工环科》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环工环科》课程教学大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IEcoIogy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中文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
2、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前6章是理论生态学部分,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层次介绍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与理论;后4章是应用生态学部分,较详细地论述了生态学基本规律与理论在干扰、退化环境的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生态补偿,生态系统管理,生态风险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
3、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调查研究和建立专业网站等。1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能够直接、快速、精炼地让学生掌握重要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打好良好的理论基础。2 .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
4、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3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4 .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一
5、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情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四、教学内容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第一章第一节绪论环境问题的产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时分配2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产生及发展趋势掌握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的定义;理解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发展趋势第三节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及相邻学科的关系理解环境科学的其他相关学科重点与难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生态学、环境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对象的差异。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对当前人类面临重大环境问题的了
6、解与认识。第二章生物与环境4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了解生命的产生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协同进化和盖雅假说的主要论点。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反馈,稳态,适应,生态型,生活型等概念;理解重点与难点:种群的基本特征,生命表的分析应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异同,种群适应对策,种内、种间关系。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种群、构件生物、生态出生率、生态位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命表,种群增长模型,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规律,种群适应对策,种内、种间关系等的理解、分析与应用。第四章群落生态学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群落的组
7、成掌握群落最小面积,优势种,从属种,关键种,冗余种,多度,频度,盖度,优势度与重要值,群落多样性等概念;理解种一面积曲线的绘制方法,冗余假说等。第三节群落的结构掌握群落的结构,生活型,叶面积指数,层片,生态位,群落交错区等概念;理解群落的物理结构、生物结构、垂直结构,群落的水平格局、时间格局,边缘效应的形成与应用;了解中度干扰假说、空间异质性、平衡学说和非平衡学说等观点。第四节群落的演替掌握群落的演替,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群落,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进展演替,逆行演替,演替顶极等概念;理解单元顶极学说、多元顶极学说、顶极群落-格局学说,有机体论和个体论的两种演替观;了解群落形成及发育的主要过程,群
8、落演替的几种类型。重点与难点:群落的基本特征、物种组成、外貌、垂直结构、水平格局和时间格局,群落的演替、形成及发育,顶极群落的三种学说和两种演替观。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生物群落,优势种,关键种,重要值,群落多样性,生活型,叶面积指数,层片,群落交错区,群落演替,演替顶极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种一面积曲线,群落的结构,冗余假说,中度干扰假说,边缘效应,顶极群落学说和群落演替观等的理解与应用。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第四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六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掌握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基本概念;
9、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掌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生态金字塔等基本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与时间结构,生态系统物种结构的钾钉假说和冗余假说。掌握初级生产、次级生产、生产量和生物量等基本概念;理解初级生产量测定的主要方法(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等),十分之一法则;了解影响初级生产的主要因素。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量传递的热力学定律;理解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及其意义。掌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库,流通率,周转率等概念;了解物质循环的特点、类型。了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掌握
10、生态平衡,反馈,抵抗力,恢复力,生态平衡阈值等概念;第七节生态系统的平衡及自我调节第八节生物圈主要生态系统理解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了解生物圈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森林、草原、湿地、城市生态系统等)。应用。第六章第一节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第二节全球变化与全球生态学2掌握景观、景观生态学,缀块、廊道、基质等基本概念,理解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景观生态过程,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和生态环境效应;了解景观生态学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掌握全球变化,全球生态学等概念;理解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重点与难点:景观生态学的
11、一般原理,景观结构,景观生态过程,景观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景观,景观生态学,缀块,廊道,基质,全球变化,全球生态学等基本概念的掌握;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在自然保护和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等的理解与应用。第七章干扰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第一节干扰及其生态学意义第二节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第三节退化生态系统定义、原因、特征第四节中国的脆弱生态系统第五节恢复生态学的概念与基本理论第六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4掌握干扰的定义;了解干扰的类型及性质;理解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了解人为干扰的
12、主要形式掌握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理解退化生态系统的原因、特征。了解中国脆弱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因。掌握恢复生态学与生态恢复等概念;理解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护理植物理论等)。掌握生态恢复的目标、基本原则和成功标准等;了解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等;理解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操作程序。重点与难点:干扰的生态学意义,退化生态系统与正常生态系统特征比较,恢复生态学理论,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生态恢复的目标、原则、措施与程序,应用恢复生态学原理指导生态恢复实践等。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干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与生态恢复等基本概念的掌握;干扰的生态学意义,退
13、化生态系统与正常生态系统特征,恢复生态学理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操作程序等的理解与应用。第八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第一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与研究现状掌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第二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第三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方法第四节生态补偿念、特征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类型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意义掌握生态补偿的概念;重点与难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生态补偿方式与途径。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补偿等基本概念的掌握;在我国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补偿意义等的理解与应用。第九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管理生
14、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内涵第二节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及途径第三节我国几种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2掌握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基本原则。理解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数据基础、要素、技术与途径。了解农业、森林、城市等生态系统管理对策。重点与难点: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技术与途径。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生态系统管理概念的掌握;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技术与途径等的理解与应用;农业、森林、城市等生态系统管理对策的了解。第十章第一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二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原理第三节生态规划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理解可持续发展指标。理解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组成、生态控制论原理。掌握
15、生态规划的概念;了解生态规划的程序与内容。理解生态补偿的类型、方式与途径第四节生态工程第五节产业生态学与生态产业掌握生态工程的概念、内涵;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类型和发展趋势。掌握产业生态学、生态产业的概念、内涵;了解产业生态学原理,生态产业的基本类型。重点与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原理,生态规划的程序与内容,生态工程、产业生态学原理,发展生态产业的意义。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生态工程等概念的掌握;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原理,生态规划的程序与内容,生态工程、产业生态学原理的理解与应用。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推荐教材:胡荣桂主编.环境生态学(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统编教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2教学参考资源:1 .盛连喜主编.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2 .柳劲松,王丽华,宋秀娟编.环境生态学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3.3 .程胜高,罗泽娇,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