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58141 上传时间:2024-08-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1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 .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2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3 .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第三课水结冰了1 .当环境温度低于(0。C),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2 .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

2、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3 .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第四课冰融化了1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2 .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3 .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4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 .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2 .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3 .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4

3、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第六课加快溶解1 .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2 .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2 .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3 .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凝结)成冰,冰(融化)成水,这些是水的三态变化。2 .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水

4、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3 .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将纸折叠或者撕扯,改变的是它们的(状态)。4 .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凹进去的部分鼓起来了,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2第二单元空气第一课感受空气1 .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等特征。2 .在传递空气的游戏中,我们又发现空气有(很轻)、(容易泄漏)、(不容易密封)、(摸起来很软)、(不易被观察)等特征。3 .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泥土里、水里也有(空气)。4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和沙子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5、)。第二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 .空气会占据(一定的空间)。2 .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纸团(不会湿)。3 .倒扣的杯子充满水,用打气筒往杯里打入空气,可以把水(挤出)杯子。第三课压缩空气1 .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2 .篮球、轮胎、气垫船、充气沙发等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3 .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距离会变得(更小)。4 .用注射器抽取一部分空气,向下压可以(压缩)空气所占空间,向上拉可以(扩张)空气所占空间。第四课空气有质量吗1 .空气是有质量的,但空气的质量(很轻)。2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

6、可以被(测量)。第五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1.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第六课我们来做热气球1 .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从而(上升)。2 .做热气球实验时,纸简的作用是(防风)和(快速加热)。3 .通过加热,塑料袋中的冷空气变成(热空气),热空气上升让塑料袋上升到(空中)。4 .孔明灯利用的是(热空气上升)原理,燃放孔明灯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第七课风的成因1 .(空气流动)会形成(风)。2 .生活中有许多种制造风的方法,比如(用嘴吹、用扇子扇、用吹风机吹、用书本扇)等。3 .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可以观察到空气的(流动)。4 .在无风的环境中,蚊香的烟雾是(往上飘)的。第八课空气与我们的

7、生活1 .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2 .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都离不开(空气)。3 .空气可以帮助(燃烧)。4 .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用来(发电)。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内容梳理1我们关心天气(1)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描述天气: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2)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3)天气状况总在不停地变化着。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不同时间、同一地点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2 .认识温度计(1)测量气温的工具

8、是气温计,也叫寒暑表,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气温计的结构有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3)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零刻度,读数起;向上数,摄氏几;向下数,零下几。3 ,测量气温(1)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2)一天中温度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最高气温前,气温呈上升趋势;最高温度后,气温呈下降趋势。一天的气温变化是:低一高一低。(3)绘制柱状图的方法:找气温、点上点;对应条,画横线;涂颜色

9、,即完成。4,测量降水量(1)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2)我们用雨量量来测量降水量的多少。(3)制作简易雨量器注意事项:必须选用直筒透明杯;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O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4)雨量器的读数:水平放置雨量器,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液面平行;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5)通常根据一个地方处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5,测量风(1)观测风的时候,我们主要观测风速和风向。(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3)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与风向一致。(4)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

10、速的仪器,我们还可以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速风向,用风旗测量时将风速分为三个等级。(5)气象学家通常把风记为13个等级(O-12级),称为蒲福风力等级表。6 .观察云(1)云的形成:地球表面的水被太阳照射而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在高空中遇冷就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固成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中,就形成了云。(2)云的三种基本形态:积云、层云、卷云。(3)统计云量:把天空看做一个圆,平均分为四份;把所有云填充到这个圆内;云量不超过1/4,就是晴天;云量超过1/4,不超过3/4,就是多云;云量超过3/4,甚至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

11、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2)天气: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及风等情况;具有多变性;描述词:小雨纷纷、风和日丽等。气候: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描述词:四季如春、常年干旱等。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天气预报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2)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数据收集一数值天气预报f气象员做出预报一天气会商f发布天气预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典型实验1.气温计的使用实验名称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实验材料气温计1个、记录表等。实验方法(1)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

12、空气流通的地方。(2)悬挂在空气中。(3)保持干燥。(4)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5)示数稳定后再读取。实验现象同一时刻室外测量的气温,各组数据都很接近;一天中的气温早晚低,午后高。2.制作简易雨量器实验名称制作简易雨量器并测量降雨量实验材料直筒透明杯1个,直尺,刻度条等。实验方法(1)选一个直筒透明杯。(2)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注意从底部贴起,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以毫米为单位)。(3)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4)把雨量器水平放置雨中测量降雨量,也可以使用喷壶来模拟降雨,模拟降雨时雨量要均匀。(5)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实验现象用自制雨量器记录降雨量,并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这场雨的降雨量等级。(完)以上便是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的全部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