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才工作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人才工作实施意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校人才工作实施意见根据教育部等六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发展资源的人才理念,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使用效益,特制定人才工作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聚社会英才而用之,实行积极、开放、创新、有效的人才政策,引进与培养并举,注重人才的职业发展,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能力、优化人才结构,形成了一支规模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务实进取的教师人才队伍,有力助推学校事业高质
2、量发展。二、目标要求(一)继续推行开放、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做到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得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二)逐步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人才分层分类评价,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导向的评价机制,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各类人才的能力与水平。(三)持续简化管理和工作程序,为人才创造舒适、便捷的工作环境;经常关心人才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协助人才解决实际问题或困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三、工作任务(一)强化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人才队伍
3、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途径和目标,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好思想政治关,将师德表现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条件。2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师德师风表现的奖惩力度。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师人才培训的重要内容,针对教师人才分层次、多渠道的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I,在学习、实践和反思中引导教师人才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促使教师人才完成从遵守规范到自觉提升的过程性转变,做到思想与行为相一致。(二)加强人才引进工作1 .加大博士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待遇。根据引进人才实际水平和能力,采取一
4、人一策、低职高聘等方式确定博士待遇,足额预算博士引进专项资金,用于博士引进的待遇补贴、住房安置、科研启动等,发放博士特殊津贴、安排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入托等措6施,全方位拓宽人才支持体系,逐步建立有效体现人才价值、创造力和贡献度的薪酬激励制度,提高对博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力争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2 .创新引才方式,拓宽引才渠道。进一步明确引才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优先次序,防止盲引重引。首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充分用好多种信息化手段,线上建立招聘合作网站、线下定期交流、实地考察、开展校招宣讲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学校引才待遇,不断提高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以
5、才引才发挥现有人才和柔性人才联系广泛的优势,为我校人才引进牵线搭桥、当好纽带;其次,落实好招才引智工作的开展,以招才引智大会为契机,全面开展宣传推介工作,并充分利用好招才引智大会在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方面的政策红利,提高人才引进工作效率。3 .多元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方式,在不改变市外人才人事关系、户籍关系前提下,从国内外非全职引进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造诣和突出成果的专家学者参与我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市外人才引进方式。遵循按需择优、明责定酬、学校聘任、部门管理”为基本原则,开辟人才多元化引进渠道,依托网络平台、学术交流、校院(校)合作平台,柔性聘请高层次人才,实行
6、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多元化聘请办法。(三)做好人才培养工作L有针对性对青年骨干教师、各学科带头人、专业学术带头6人等贡献突出的教师开展再提升培训。鼓励各层级优秀教师参加专业进修、高层次学术交流、外出访学、挂职锻炼等培训I,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设计实施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培养一批具备专业领军水平、能够传帮带培训教学团队的种子名师。2 .开展教师行业、企业实践培训项目,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促进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研究协作能力。3 .不断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逐步实现教师培养工作转向国际化,开辟国外留学项目,鼓励并积极推进学校与国外著名
7、大学、科研机构的强强合作,选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从事专业提升、合作研究。4 .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国内外一流大学攻读学历、学位。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教育和教学管理水平,积极拓宽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渠道,搭建英语学习、学科交流平台,助推教师出国研修。(四)创新人才评价和使用1 .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导向的评价机制,以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服务社会发展的学术成果及实际贡献为主要标准的评价制度,激发人才在各自领域、岗位发挥效力、作出贡献。2 .建立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在专业和岗位匹配的情况下,
8、坚持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针对不同的职业性质、岗位性质、层级性质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坚持从人才科学精神、爱岗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业务能力、交流合作和发展潜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坚持需求和能力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标准,促进人才在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方面全面发展。3 .创建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方式,全面体现人才的发展。建立人才自评、同行互评、专业点评的多元评价方式。全方面了解人才的发展趋势和突出能力,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同时结合多样化评价手段,灵活采用座谈评审、个人述职、演讲答辩、实践展示等方式,不断提高评价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五)切实优化人才发展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工作各项要求,成立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校级领导与优秀人才的联系服务,把人才服务纳入重要议程。开辟人才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让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针对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展、支持计划的实施,构建教学科研平台、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合作交流等设立专项资金经费,确保专项经费专款专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