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重点项目(工作)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重点项目(工作)清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23)1380号)、省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苏发改社会发(2023)482号)要求,加快推进我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儿童事业纳入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建设总体布局。贯彻“一米高度看城市”理念,完善儿童政策体系,优化儿童公共服务,加强儿童权
2、利保障,拓展儿童成长空间,改善儿童发展环境,全面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让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培养广大儿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注入活力。二、建设目标让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为常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导向,让儿童在常州真正实现“善育常在”“优学常在”“健康常在”“宜居常在”“快乐常在”“安全常在”。到2025年,儿童友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儿童友好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权利保障更加全面充分,成长空间更加合理,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建成一批示范项目,儿童发展
3、水平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争取列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百家试点。到2035年,高标准建成儿童友好城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常州样板”,全市儿童及家庭享有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三、重点任务(一)推进政策引领工程,构建系统完备的儿童友好政策体系1强化儿童友好发展规划引领。积极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儿童友好的部署要求,推动出台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编制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32035年),将儿童友好融入国土空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食品、社会福利等行业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儿童需要,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街区、社区、公共场所建设。各级政府大力实施儿童发
4、展民生实事,在城市发展重大规划、政策、项目决策中引入儿童影响评价,探索建立儿童优先评估机制,实现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市发改委、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市资源规划局牵头,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残联,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及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参与(以下均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及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参与,不再列出)2 .城市规划建设体现儿童视角。从城市、街区、社区、公共场所入手,在新城建设、城市新建项目、既有城区更新和公共空间改造上,在规划布局和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儿童视角。探索建立儿童友好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研究制定学校、医院、图书馆、公
5、园、社区、交通出行等领域儿童友好建设指引和标准,不断深化儿童友好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市妇联、市残联参与)3 .推动儿童积极参与城市生活。将儿童参与纳入有关儿童事务的决策过程,对涉及儿童的重大事项,吸收儿童代表参加,听取儿童意见。畅通儿童表达渠道,成立各级儿童议事会和儿童观察员队伍,倡导儿童参与学校管理,全面保障儿童及监护人在社会生活、社区发展、日常学习、家庭事务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开展“龙城小小讲解员”“行走的博物馆
6、”“寻访历史文化遗迹”“龙城小小规划师”等社会实践,引导儿童争做“常州优秀小公民”,充分发挥儿童参与城市建设积极性。(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市妇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资源规划局、市文广旅局、团市委参与)(二)推进服务提升工程,完善优质均衡的儿童友好服务网络4,推进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普惠导向,统筹推进全市托育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推动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区级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建设。优先发展托幼一体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鼓励支持社区、厂区、园区提供普惠性、福利性托育服务。扩大规范化、品牌化、集团化托育机构发展。提高普惠性托位使用率,使用率达60%以上。健全托
7、育机构管理制度,完善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依法逐步实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增加至4.8个,创建省级普惠托育机构30家、示范性托育机构10家,普惠托育机构镇(街道)覆盖率达到100%,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0%,幼儿园举办托班托位数占全市总托位数50%以上。(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参与)5 .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管理,推进以集团化管理为主的名园办园机制,确保学前教育资源覆盖所有适龄儿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
8、设,深入实施“新优质学校”建设项目,优化实施集团化办学,新建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管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省领先。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乡镇和实验学校建设,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全面推广中小学作业管理“三四三”以及课后服务“5+2+1”模式,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稳步实施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加快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一人一案”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安置。到2025年,分别新增义务教育和高中学位5.5万个和0.8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4%,建成6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
9、衡发展县(市、区)。(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残联参与)6 .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全力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积极实施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任务。重点打造常州科教城和殷村职教小镇,支持创建国家优质中职校、国家级“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借助职业教育发展优势,鼓励职业教育学校设置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早期教育、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专业和课程,开展实训基地建设,为创建儿童友好城市提供人才保障。(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参与)7 .优先保障儿童健康。科学防治出生缺陷,构建覆盖婚前、孕前、孕产期、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10、建设常州市胎儿医学中心。倡导关注生命早期IOOO天理念,开展儿童早期发展基地标准化建设。规范疫苗接种服务、强化疫苗管理,建立健全疫苗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以初一在校女学生为重点推广接种HPV疫苗。实施儿童均衡营养改善行动,预防儿童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降低儿童新发近视率,辖市(区)儿童近视监测实现全覆盖。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完善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数据智能平台,全面建立儿童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做优“110心理疏导”专席,打造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探索联合家访制度和学校全员“导师制”,建设儿童心理专家智库,提高教师、家长预防和识别儿童心理问题能力。到2025年,产前筛查率
11、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均达到98%以上,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3%。、4%。以下,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镇(街道)为单位达到95%以上,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50%以上。(市卫健委牵头,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参与)8 .扩大儿童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完善以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儿科为重点的儿童三级诊疗服务网络,加强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中医儿科与儿童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建设,合理设置产儿科床位,建设常州市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市、辖市(区)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辖市(区)及涉农区选择至少1所
12、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妇幼保健院重点加强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儿童医学人才培养,农村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医院至少配备1名提供规范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提高儿童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强化儿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将儿童优质医疗服务纳入分级诊疗体系,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提高上门服务率。到2025年,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生1名、床位增至2.2张,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医生配备率达到100%。(市卫健委牵头,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参与)9 .丰富儿童文体服务供给。推动全市更多文体场所向儿童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进“书香常州”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儿童主题阅读和创作活动,引
13、导儿童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增加儿童文化活动供给,鼓励支持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音乐厅等为儿童提供更多文化活动。打造“爸爸妈妈跟我去运动”等市级精品儿童体育赛事和校外体育活动。鼓励支持儿童体育俱乐部建设,引进足球专业人才进校园。依托全市体育场馆“31166工程”,为儿童提供更多体育健身服务。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到2025年,90%以上的社区图书室设立亲子阅读区,新增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0所,全市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00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教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参与)(三)推进权利保障工程,健全精准有力的儿童友好福利制度10 .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
14、。完善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借助信息化手段,综合运用入户走访、部门信息对比、大数据监测等方式,建立健全困境儿童信息台账。深入推进完善“3+4+N”模式,实现困境儿童应保尽保。落实重病重残儿童保障,按照散居孤儿保障标准的50%发放生活费。探索建立儿童流浪早期预防干预机制,实现城市街面儿童流浪救助保护率达到100吼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照护制度。加强各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关爱之家”“梦想小屋”等儿童福利服务阵地建设,为困境儿童、特殊儿童及其照顾者提供有效服务。关注困境特殊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落实有针对性的举措。到20
15、25年,建成未成年人保护站(儿童“关爱之家”)38个,改造“梦想小屋”1000间。(市民政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团市委参与)11 .关爱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上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为依据,制定孤儿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年度调整机制。督促落实监护责任,优化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走访、监护评估、家庭培训和监护保护制度。持续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明天计划”,探索扩大孤儿医疗救助和教育资助范围,确保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帮扶全覆盖。推进儿童福利院提质转型,提升“新和家园”模拟家庭宣传力度和养育水平,支持儿童福利院建造家庭式居所,将市级儿童福利院建成
16、区域性养育机构。加强收养登记信息化建设,落实收养评估制度,建立收养状况跟踪回访制度。(市民政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参与)12 .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完善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建立残疾儿童数据信息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残疾儿童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标准清单,不断扩大残疾儿童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100吼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支持儿童福利机构面向社会残疾儿童开展替代照料、养育辅导、康复训练等服务。开展多层次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到2025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扩大到17岁。(市残联牵头,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参与)13 .完善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推进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随迁儿童平等享有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