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年度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公司年度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X年集团公司年度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方案姓名/岗位:日期: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科学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产量损失,对保障粮食生产绝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小麦赤霉病、条锈病、蛛虫等一类病虫害暴发为害严重,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在主产区呈加重扩散趋势,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加强20232024年度小麦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效果,减轻病虫害损失,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针对我国小麦不同种植区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为害特点,按照“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推广
2、种植抗病品种、药剂拌种、适期晚播、健康栽培、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强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融合,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危害。二、防控对象根据各小麦产区近年来病虫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明确各个地区主要防控对象和兼治对象。黄淮海麦区:以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麦螃、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为主,兼顾全蚀病、根腐病、黑穗病、胞囊线虫病、黄花叶病、粘虫等病虫害。长江中下游麦区:以赤霉病、锈病、纹枯病、白粉病、麦朗为主,兼顾黑穗病、黄花叶病、黄矮病、麦蜘蛛等病虫害,注意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情况。西南麦区:以条锈病、麦弱为主,兼顾白粉病、赤霉病、麦蜘蛛、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关注草地贪夜蛾等入侵害虫
3、的潜在风险。西北麦区:以条锈病、茎基腐病、赤霉病、麦弱、吸浆虫为主,兼顾纹枯病、白粉病、黑穗病、麦蜘蛛、地下害虫等病虫害,新疆麦区关注雪霉叶枯病、小麦负泥虫。华北及东北麦区:以白粉病、茎基腐病、纹枯病、黑穗病、麦螃和吸浆虫为主,兼顾锈病、赤霉病、全蚀病、根腐病、粘虫、地下害虫和麦蜘蛛。三、防控技术(-)黄淮海麦区1 .小麦播种期因地制宜推广抗(耐)性小麦品种,降低高感品种种植面积。实施种子药剂处理,根据当地主要防控对象,选择合适的高效种衣剂或拌种药剂。针对小麦纹枯病等苗期病害,选择含有戊理醇、苯酸甲环理、咯菌晴、嚏菌酯、氟唾环菌胺、井冈霉素、枯草芽胞杆菌等成分的种子处理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防治
4、茎基腐病可参照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推荐用药进行包衣拌种;全蚀病发生区,采用硅嘎菌胺、喀菌酯、苯酸甲环理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抱囊线虫病可采用阿维菌素进行种子处理;根腐病选择咯菌睛、苯酸甲环理等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地下害虫、苗期崂虫、小麦黄矮病发生区,选用此虫琳、嘎虫嗪、嘎虫胺、毒死婢、辛硫磷等拌种或包衣。根腐病、胞囊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在播种后尽快采取镇压措施。2 .小麦出苗一越冬期切实做好麦弱、麦蜘蛛、锈病、茎基腐病、白粉病和胞囊线虫病等病虫的发生动态监测,在病虫害发生趋重时对早发田块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选用对路杀菌剂、杀虫剂进行防/口O3 .小麦返青一拔节期重点开展流行性、暴发性病虫
5、害的早期预防。黄淮麦区南部,春季注意防控条锈病早发麦田,及早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或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流行危害。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选用井冈霉素、嘎吠酰胺、氟烯己哇醇及三睫类杀菌剂等喷施麦苗茎基部,每710天喷药一次,根据病情连喷23次。小麦茎基腐病病株率5%时,选用对路药剂的单剂及其复配剂进行防治,药剂品种详见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麦蜘蛛平均33cm行长螭量200头或每株有蜻6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返青后地下害虫出现连片危害时,可用辛硫磷、毒死婢等配成毒土撒施。4 .小麦抽穗一扬
6、花期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程度,开展达标防治,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危害时,实施“一喷多防”。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防治关键时期,若遇阴雨、露水和大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或10天内有5天以上阴雨天气时,要及时、全面开展赤霉病预防工作,选用富烯菌酯、丙硫菌理、氟唾菌酰羟胺、戊哇醇、叶菌理、丙唾戊唾醇等杀菌剂开展防治。施药后6小时遇雨,应在雨后及时补喷。白粉病病叶率达10%或条锈病病叶率0.51%时,可选用三睫类等杀菌剂及时喷药防治,若病情重,持续时间长,间隔715天可再施用1次。在小麦抽穗期,吸浆虫每10复网次有10头以上成虫,或者在一行麦垄间能看到2-3头成虫时,选用高效氯氟氟菊酯、毒死婢进行喷雾
7、防治,并可兼治麦弱、粘虫等害虫。麦蜘蛛平均33cm行长有螭量200头或每株有麦蜘蛛6头时,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喷雾防治。此期,应尽量使用选择性或高效低毒的农药品种与剂型,适当调整施药时期,注意改进施药方法,减轻对天敌的不利影响,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5 .小麦灌浆期当田间发生单一病虫为害时,进行针对性防治。当田间百穗蝇量达到800头以上,天敌与麦螃比例小于1:150时,可用选择性杀虫剂如抗弱威、新烟碱类药剂喷雾防治,或用苦参碱、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开展防治。当田间粘虫发生时可选用高效氯氟氟菊酯、溪匐菊酯等药剂或苦参碱、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开展防治,兼治棉铃虫。灌浆期实行“一喷三防”,选用三睫酮、烯唾
8、醇、戊唾醇、己唾醇、丙环唾、咪鲜胺、丙哇戊哇醇等杀菌剂,毗虫琳、咤虫眯、毗螃酮、嘎虫嗪、抗弱威等杀虫剂,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赤啊乙芸苔、二氢口卜吩铁等植物免疫诱抗剂或生长调节剂,结合小麦长势,合理使用叶面肥等,混合喷施,一喷多防。注意农药安全问隔期,一般在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农药。(二)长江中下游麦区1.小麦播种期因地制宜推广抗(耐)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小麦品种,大力推行种子处理。可选用苯酸甲环理、咯菌睛、戊理醇等杀菌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预防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在地下害虫和苗期麦弱常发区,可选用嘎虫嗪、此虫琳、辛硫磷等杀虫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
9、剂量使用,避免药害发生。坚持适期适量播种,控制小麦田间群体密度。此外,基肥适当增施钾、磷肥,提高小麦抗性。2 .小麦出苗一越冬期重点监测麦蜘蛛和纹枯病,当平均33cm单行麦蜘蛛达200头时,可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要及时清沟理堵、防除田间杂草,减轻纹枯病等病害发生。鄂西北小麦条锈病越冬或冬繁麦区,重点监控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病情况,发现田间单片病叶时应以病点为中心及时在病点2m直径的区域喷药防治,发现单个发病中心时及时喷20m直径区域,封锁发病中心,防止病害扩散蔓延。3 .小麦返青期一拔节期重点监测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和麦蜘蛛的发生。田间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应尽早使用井冈
10、霉素、戊唾醇、嘎吠酰胺、丙环唾等药剂,对准小麦茎基部均匀喷雾防治,重病田隔710天再用药防治1次。3月下旬至4月下旬,当田间白粉病病叶率达10%或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控制病害扩展,药剂品种可选用三哇类、甲氧丙烯酸酯类药剂。另外,当平均33Cm单行麦蜘蛛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4 .小麦抽穗期一扬花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赤霉病常发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应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加强水肥管理,做到田间沟渠通畅,降低田间湿度。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应于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及时喷药预防,做到扬花一块、
11、防治一块;对高感品种及扬花初期遇雨地区,首次施药时间可适当提前。药剂品种可选用富烯菌酯、丙硫菌唾、氟唾菌酰羟胺、叶菌理等药剂及其复配剂,用足药量,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持续阴雨,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确保控制流行;开展小麦赤霉病抗药性监测工作,科学指导农民合理用药。防治赤霉病时兼治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当百株麦蜥量达800头以上,益害比低于1:150时,可选用咤虫眯、毗虫琳、抗弱威等药剂喷雾防治。毗虫琳和咤虫眯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小麦穗期病虫害混合发生时,选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施用。(三)西南麦区1 .小麦播种期秋播阶段病虫
12、防控重点做好抗病品种布局、种子处理和健康栽培工作,播前及时清除田间自生麦苗、杂草等,有效降低小麦条锈病初始菌源量。提倡小麦与蚕豆、豌豆等其他豆科作物按1:1比例间作套种,发挥生态控病作用;在条锈病冬繁区尽量选用全生育期抗病品种,并在秋播时采用三哩酮、戊理醇、苯酸甲环唾等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兼治苗期条锈病和白粉病。2 .小麦出苗一越冬期有针对性做好麦田病虫害越冬基数的普查及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工作。秋冬季系统监测条锈病发生发展动态,采取系统调查与普查相结合,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田间单片病叶,对发病点2m直径的区域进行喷药防治,发现单个发病中心对20m直径的区域进行喷药防治、及时封锁发病中心。3
13、 .小麦返青期一拔节期小麦春季主要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麦场和麦蜘蛛等病虫害的系统调查、普查及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对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时期以及发生程度进行准确预报,在监测到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开展防治工作。春季对小麦条锈病冬繁区的早发病田,及时监测田间病害,发现单片病叶,对其IOm直径进行喷药防治,控制春季小麦条锈病菌源的扩散蔓延。34月下旬,根据田间病情监测情况,发现单个发病中心时及时对50m直径区域麦田喷施药剂;当监测到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0.51%时,或白粉病病叶率达10%左右时,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工作,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防治药剂可选用三理酮、烯唾醇、戊嚏醇、氟环
14、哇、丙环唾、己唾醇、口密咤核甘类抗菌素等,药剂浓度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4 .小麦孕穗期一灌浆阶段对于田间混合发生的病虫害: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麦弱等,实施“一喷三防”措施,根据病虫害的不同种类选择所用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肥料的类型,进行合理配比与施治。当田间发生单一病虫时,进行针对性防治。条锈病病叶率达051%时,或白粉病病叶率达10%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流行危害。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如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等持续2天以上或10天内有5天以上阴雨天气,应加大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力度,防止小麦赤霉病的大发生。采取主动施药措施对小麦扬花期的赤霉病进行预防。针对高感品种
15、,尽量在破口抽穗期前进行施药预防,药剂可选用氧烯菌酯、喀菌酯、戊唾醇、咪鲜胺等,用量及浓度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推荐剂量,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若近57天内有大范围降雨或雾露,应继续进行二次药物防治。若当地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应停止使用多菌灵等苯丙咪哇类药剂。小麦孕穗期,当平均33Cm单行有麦蜘蛛200头或每株有6头以上时,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喷雾防治。在小麦灌浆初期,发现每茎有麦螃5头或田间蜥株率20%时,可用毗虫琳、抗弱威、澳富菊酯喷雾或使用绿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喷药5-7天后检查防治效果,如发现还有较多麦螃,应再防治一次。旱地小麦灌浆阶段易遭遇条锈病、白粉病、麦弱等多种
16、病虫危害,以及脱肥、高温天气等不良影响,在4月上中旬进行“一喷三防”,对相关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四)西北麦区1 .小麦播种期因地制宜进行小麦抗(耐)病品种的推广种植,做好当地小麦抗病品种布局工作,控制高感品种的种植面积。对条锈菌菌源基地的甘肃陇南、陇东,青海东部和宁夏南部地区的不同海拔地区,推广种植不同抗病基因的全生育期抗病品种,注意小麦主栽品种抗锈性丧失问题。在菌源越夏期,根据土壤埔情适时铲除田间自生麦苗、田块附近IOm范围内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小巢要及时铲除清理,消灭其可能的繁殖变异区。在小麦与玉米轮作且已实施秸秆还田的田块,推广精细整地措施,清除地表残留玉米秸秆,减少赤霉菌病原菌的繁殖积累。在地下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地区,播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采用种植抗耐病品种以及药剂拌种防治苗期条锈病、茎基腐病、地下害虫兼顾麦螃,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