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3课 不简单的杠杆 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3课 不简单的杠杆 课时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三课时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 .通过讨论和演示,了解到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2 .通过模拟测试,认识到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科学思维1 .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杠杆的作用。2 .通过建立杠杆模型,解释杠杆省力的科学现象。探究实践1 .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2,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责任态度1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2 .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3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4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杠
2、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难点: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1 .根据所给的任务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方法来初步解决问题。2 .活动一:“讨论生活中的杠杆,画杠杆简图”小组表现性评价量表。评价量表1评价标准小组自评师评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杠杆,每说出一种得1介。()()能仔细观察杠杆的图片,找到共同特点得3介。()()能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木棍这种杠杆以及三个重要位置得()()小组合作:“小组四人分工明确,都积极参与到活
3、动中来”得?;“小组分工不明确,但能完成任务”得1令。()()3.活动二:“借助木板撬和移动重物”小组表现性评价量表。评价量表2评价标准小组自评师评能多次挑战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得()()能仔细观察大石块每一次移动的距离,并做好准确记录得1仝。()()能准确画出每一次撬动大石块时的杠杆装置(标注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并记录大石块移动的距离得4食。()()小组合作:“小组四人分工明确,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得2;“小组分工不明确,但能完成任务得()()4.活动三:“研讨”小组表现性评价量表。评价量表3评价标准师评小组能积极研讨问题得1食。()能说出“当小石头离支点远,可以
4、把大石块撬起来得】;能说出“杠杆支点越高,大石块被撬动的距离越远“得()5.通过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四、教学过程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创设情境:小明在借助斜面搬运被褥和衣物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观察学生情境导在生活中已经的活动参与程时,他的手表表带松动了,当被褥和衣物快速从入用过杠杆这种度及回答,给斜面上滑下去时,他的手表也被带下去了,被压简单机械,老予学生及时的在了被褥和衣物下面。小明力气太小,无法搬开师创设的问题鼓励。很重的被褥和衣物,拿出手表。同学们,你们有情境,会让学什么办法帮助小明拿出手表?生很容易地想到办法。引导生说办法。学生上台演预设:拿一根比较长
5、的木棍,一端抵在被褥示,直观有和衣物下面,并离抵住位置比较近位置,放一块效,教师可以砖头在木棍下面,手在木棍的另一端,向下用力。直接指出“杠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上台演示。杆”的名字,生演示完毕后,师揭示概念:我们把这样使激发学生思考杠杆有什么作用的一根木棍称为“杠杆”。用,为后面的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杠杆有什么探索做好铺作用吗?揭示并板书课题:不简单的杠杆。垫。(二)评价活动一:讨论生活中的杠杆,面杠杆简图活动一:活动一探窕活动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各类杠杆,并举例说明。讨论生活中的杠杆,让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杠杆,画预设:撬棍撬石头、跷跷板、压水井的压学生意识到科杠杆简图,考
6、杆(教师最好课前准备好杠杆的图片,放学源于生活,察学生的观察置于PPT中,便于学生上课观察分析)杠杆这种装置能力、比较分师PPT出示这些杠杆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找出这些杠杆的共同点。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利析能力和记录能力。并引导学生完成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杠杆上的三个重要用生活经验,量表Io位置:支点(杠杆围绕转动的位置)、用力点更能清晰地掌(杠杆上用力的位置)、阻力点(杠杆上阻碍握杠杆的基本用力的位置)。结构,找到杠教师用木棍和破头再次演示撬重被褥和衣物,杆的三个重要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并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木位置,成功画棍这种杠杆以及三个重要位置。出杠杆的示意预设:图,为后面探
7、索杠杆的作用奠定了基础。评价活动二:借助木板摇和移动重物任务一:借助木板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师出示A到B的测量图(如下图,也可以活动二:活动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借助木板让学生参考教科书P47的测量图自己画)、一小组内分工合撬和移动重块小石块和一木板(支点可调节位置)、一块大石块,向学生提出挑战任务: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提示学生任务活动至少进行34次,前几次可以先“玩”,积累经验后,后面几次需要侧重观察大石块每一次移动的距离,并做好记录;石块较重,小心不要砸到手。任务目标撬动次数大石块移动的距离(用格数表示)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1/2/34杠杆模拟测试记录表(一)任务二,准
8、确填写杠杆模拟测试记录表师提出第二次挑战任务:同学们,刚刚用木板做成的杠杆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的过程中,你们还记得杠杆装置的样子吗?师出示“杠杆模拟测试记录表(二)”:任务目撬动画出每次大石块移动标次数撬动时杠杆装置的的距离(用格数表作完成“借助木板撬和移动重物”的模拟测试活动,在完成活动的同时,记录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自己真实操作,探索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和装置情况,同时,可以在不经意之间发现更多关于杠杆的秘密,如杠杆何时省力等等。物,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能力、抗挫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并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2。情况示)活动三:小组在模拟测试的过程中,已经标注好杠杆
9、的三个重要位置,有助于学生分析。教师引导小组围绕两个研讨问题对自己组的测试结果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发现杠杆的作用。活动三教师通过研讨,考察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1234引导学生根据第一次挑战的经验,再一次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并准确画出每一次撬动大石块时的杠杆装置(标注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记录大石块移动的距离。小组模拟测试,准确记录杠杆装置的情况以及大石块移动的距离。教师适当引导。评价活动三:研讨“我们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小组记录表中的撬动时杠杆装置的情况以及大石块移动的距离,并围绕下面两个问题思考、分析和总结:1模拟测试中,
10、我们是否成功地将重物撬动到指定的地点?杠杆在撬动过程中有什么作用?预设:当小石头离支点远,可以把大石块撬起来,且支点越高,大石块被撬动的距离越远。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物体。2.测试过程中,你们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预设:我们通过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来改变杠杆撬动大石块的效果。我们发现改变支点的位置,可以改变杠杆的省力情况;而且支点越高,撬动的距离越远。(三)生活应用师:同学们,小明要轻松地拿出被褥和衣物底下的手表,你们觉得应该怎样摆放杠杆装置的将简单的课堂活动联系生活通过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考察学生情况?实际应用,用所理论联系实践预设:架高支点的位置,并离被褥和衣物近一些。师肯
11、定学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课后去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并了解其作用。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其他杠杆,分析其作用,并能提高他们灵活运用各类杠杆的能力。的能力。(四)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帮助学生学会教师考察学生知识总设计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结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四、成果集成学生通过讨论和演示,了解到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通过模拟测试,认识到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五、作业设计【知识技能类作业】我会选择。(1)大石块从不能被撬动到能被撬动的过程中,改变了()的位置。A.小石块B,木板
12、C.大石块D.木块参考答案:Do解析:改变支点的位置,可以改变杠杆的省力情况;大石块离支点近,省力。(2)在杠杆模拟测试中,木块()放置大石块被撬动最远参考答案:Bo解析:大石块离支点近,省力;支点越高,撬动的距离越远。(3)下列工具在工作时利用了杠杆原理的是()。A.菜刀切菜B.螺丝刀拧螺丝C.核桃夹夹核桃D.扳手拧拧螺母参考答案:Co【综合实践类作业】课后去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并了解其作用,制作成“杠杆”展览会的小报。七、教学反思本课根据新课标设计,我创设了小明搬家的情境,通过帮助小明想办法把被压在褥和衣物下面的手表比较轻松地取出来,引出杠杆这种简单机械。引导学生借助木板撬和移动重物这一实践活动,分析得知改变支点的位置,可以改变杠杆的省力情况:支点越高,撬动的距离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