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县城建设的几点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县城建设的几点措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健康县城建设的几点措施一是持续改善健康环境,精心打造健康宜居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精心打造美丽海岛的升级版。不断改善自然、社会环境,保护海洋海岛生态环境和资源,加强污染控制,保持生态平衡,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生态文明系统。积极推进卫生城镇、健康村镇、海岛“一村一品”特色村落建设,把“健康”建设辐射、覆盖到城乡、渔村,打造具有浓郁海岛特色、健康宜居的“美丽海岛二1 .改善健康环境。开展环境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工业废气、车船尾气、餐饮油烟和扬尘治理,县域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保持在全国前列,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30g
2、m3以下。持续深化“五水共治二全面完成饮用水源污染隐患整治。到2023年,县地表水水质达到IHI类标准的比例达到92%以上,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土壤污染治理,加强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监督管理,保障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的环境安全。全面加强噪音、光污染治理,强化核与辐射监管。深入推进畜禽养殖业转型提升、化肥和农药减量使用,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工业废水排放达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全面达标。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绿化造林步伐,加强生态公益林和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建设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推进森林休闲养生建设。到2030年,争取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以
3、上,森林保有量、林地保有量、公益林保有量、林木蓄积量等达到省定要求。深入实施海上“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近岸海域和重点海湾污染,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中有升,达到35%以上。加快渔场修复振兴,建设“海上粮仓”和“海洋牧场”,实现海洋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控、治理和搬迁避让。建设好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海洋公园。绿化美化城乡生态环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45疔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居民区面积占整个县城规划面积比例控制在30%以下。完善健康支持环境建设。高标准规划各类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人的健康需求。树立岛城理念,将岛屿作为县城的有机组
4、成部分来保护和建设,强化“美丽海岛花园微城”形象设计,统筹推进公园、绿地、景观、观光带、慢行道、健康步道、绿道网等设施建设,拓展县城公共生活和生态休闲空间。加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满足生产生活和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县城管理模式,促进县城管理精细化、人性化、智慧化。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县城(乡镇)创建成果,依法加强县城管理。到2023年,完成全民健身公园建设;到2030年,完成西城区地块整体改造,打造城市沿海景观带。打造绿色和谐人居环境。巩固深化“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深入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美丽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落实农村新建住房同步配套建设粪
5、便无害化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加强重点场所卫生管理,加强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降低城乡病媒生物密度,减少病媒疾病危害。到2023年,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置率达到95%以上,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到2030年,实现渔农村家庭、公共场所无害化卫生公厕全覆盖,城区、所有乡镇“四害”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C级标准。加大媒介传染病防控力度,有效降低人畜共患病发病率。建立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减少消费品安全伤害。创造安全健康生产学习环境。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管,从源头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建立健全突发事件联合行动、职业病危害事故预警预测机
6、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治理,改善职业健康环境。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完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严格执行职业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诊断、鉴定、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到2030年,重点行业领域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90%,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95%。加强教学环境卫生评价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学校建筑和设施卫生标准,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提高学校环境检测合格率。加强学校卫生保健机构设置和专业人员配备,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和安全防范,普及学生特殊环境生存和应急救护技能。加强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价。健全环境与健康
7、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实现环境健康监测评估工作常态化。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覆盖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人群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及评估体系,进一步加强环境与健康管理。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完善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到2030年,形成科学完善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以及重点职业病监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及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体系。2 .建设健康城镇。夯实卫生城镇创建基础。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创建,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建立城乡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到2023年,省卫生乡镇比例达到100%,国家卫生乡镇比例达到
8、33.33%o到2030年,国家卫生乡镇比例达到50%以上。推进健康城镇建设。积极引导卫生城镇向健康城镇发展,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促进各地持续改善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和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到2030年,50%以上的国家卫生乡镇开展健康乡镇建设。实施健康“细胞”培育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是健康的“细胞”,是创建健康城镇的基础性工程。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建设,加大社区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以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为重点,深化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企业等健康单位建设。强化健康自我管理意识,推进健康家庭建设,推动健康责任的社会化和全民化。到2030年全县20%以上的省级卫生村开展健
9、康村建设,建成健康社区村20个,健康单位200个,健康家庭1800个。二是持续完善健康保障,全力建设和谐健康社会。建立健全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食品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重点加强和创新直接或间接关系人群健康与公共安全的医疗、医保、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社会管理,以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探索建立责任保险助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强指导企业在食品安全标准执
10、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落实企业标准主体责任。健全食品、食用农产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食品、食用农产品质量标识制度,落实全过程可追溯管理和问题产品主动召回制度。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加强食品经营新业态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监管机制。全面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自查自纠,持续推进“阳光厨房”工程,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各类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行动,提升量化分级动态管理质量。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风险监测评估,构建企业自检、监管部门抽检、技术机构监测的食品安全风险防线。到2023年,使食品安全定量检测样品数达到4.0件
11、/千人,风险监测样品数达到1O件/千人以上,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处置完成率达到100%。到2030年,食用农产品抽检覆盖率达到3.5件/千人,食品抽检覆盖率达到4.5件/千人,主要食品安全追溯覆盖率达到95%o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全面实施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完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药品全品种、全过程可追溯。提升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规范化程度,重点加强零售药店日常监管和互联网平台准入管理,完善问题产品信息收集、分析及通报机制。健全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监管和高风险在用医疗器械定期检查制度,严格特殊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完善系统性、
12、区域性风险管理清单,强化动态控制,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强化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验,构建完善的风险效益评价体系,加强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监测。到2030年,全县监督抽验覆盖面保持在98%以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保持在800份以上/百万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200份/百万人以上。强化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广告监督管理,加大虚假信息打击查处力度。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现代治理能力。全面开展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县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基层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到2023年,县城达到省食品安全县标准。到2030年,100%的乡镇食安办、基层监管所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速测室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构建
13、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审评审查、检查认证、应急管理、智慧监管、研究创新体系,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办法和风险沟通机制。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禽畜定点屠宰场和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质量,加强对乳制品、婴幼儿配方等重点品种食品的综合监督治理。深化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行动计划,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构建由“守信的从业者、尽责的监管者、理性的消费者、客观的传播者”共同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共治格局。到2030年,建成1个科普示范基地和30个科普宣传站。4 .强化公共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快构建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
14、紧抓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降低重特大事故发生频次和危害后果。推进安全生产社会治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推进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到2030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67以下。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划和建设,深入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大力推进公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强化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常态严
15、管,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和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等重点车辆的安全监管。强化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格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落实道路运输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自律意识。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增强交通安全法律意识和安全常识。确保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万车死亡率三项指标逐年稳步下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不断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到2030年,道路交通死亡率下降到1.73人/万车。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健全输入性传染病监测网络和实验室检测网络。加强口岸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和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人才、技术、装备建设。完善口岸公共卫
16、生核心能力建设管理机制,推进国际卫生港创建,建立病媒生物主动监测预警模式,健全口岸病媒生物及重大虫媒传染病防控机制。完善口岸核生化突发事件防控机制。提升国门生物安全防御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口岸公共卫生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深化县、乡镇二级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应急体制机制,加强海洋和海域防灾体系建设,强化对地震、台风、冷空气、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和次生灾害的防范。完善社会应急联动救援机制,加强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和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损伤中毒、生物恐怖、核与辐射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责任机制,到2030年,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基本全覆盖。完善医疗急救、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紧急医学救援和重大活动卫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全域、陆海立体化的卫生应急网络,到2030年,医疗急救、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5 .完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