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承“四下基层”好传统建立群众工作新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传承“四下基层”好传统建立群众工作新机制.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传承“四下基层”好传统建立群众工作新机制习近平同志当年在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以“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为主要内容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实现了闽东摆脱贫困的阶段性目标,描绘规划了宁德的发展蓝图,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后来宁德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习近平同志当年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是闽东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是党和政府有效联系、沟通、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体现了我党“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理念。可以说,“四下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
2、在宁德的生动演绎,是群众路线的“宁德版”。回顾“四下基层”在闽东的实践,我们有必要对当年“四下基层”工作方法进行认真总结,充分认识“四下基层”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并在今后工作中持续推动,不断创新提升。“四下基层”是理清思路、谋划工作的迫切需要。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的工作方法。习近平同志向来重视调查研究,反对那种不做调查研究,下车伊始便哇啦哇啦乱发议论的作风。他把调查研究既当作领导干部了解实际情况,为决策提供现实依据的重要途径,也当作党员干部改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措施。推进下基层调查研究这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既为领导科学决
3、策提供了重要条件,又是干部接受群众教育的有效途径,帮助干部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紧握工作主动权。“四下基层”是贴近群众、倾听群众诉求的具体举措。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沟通民情的窗口。当时群众反映问题的方式以上访为主,信访工作以接访为主,习近平在原有做法的基础上,转换思路,转变工作方法,改上访为下访,并进一步拓展延伸了工作内容,畅通了群众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他指出,“关心、济助每一个需要关心济助的人,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党的关怀和
4、政府的济助送进普通群众的家庭。”“四下基层”是解决实际问题、尽快摆脱贫困的有效抓手。当年的宁德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生活普遍贫困,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现场办公下基层有利于领导干部吃透县情、乡情、村情,是扶贫工作的基础。习近平认为,通过这种形式,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更为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还对县、乡、村干部起到一个启发、教育、促进的作用。同时,也能促使上级部门克服官僚主义作风,进一步为基层服务。真正做到哪里有矛盾,那里就有党的干部;哪里有难题,那里就有人民公仆。“四下基层”是增进群众共识、凝心聚力奔小康的重要选择。八十年代的闽东老区,基层文化生活贫乏,获得信息的方式单一,干部群众整体科
5、技文化素质不高,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存在理解偏差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下基层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办实事;到农村中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搞好形势教育,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疑虑,也是办实事。只有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形势教育,坚持用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教育、动员和组织群众,才能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坚定闽东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四下基层”活动开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到了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就是结合闽东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驻村、驻厂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边发现问题,边研究问题,边解决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
6、参考依据。1988年习近平一上任就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深入全区九县及毗邻的浙南温州、苍南、乐清等地,全面客观地了解掌握了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和干部群众思想状况,并形成了调研文稿弱鸟如何先飞一一闽东九县调查随感。这是习近平下基层调查研究的思想结晶,理清了闽东的发展思路,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中、短期工作重点,拉开了“四下基层”活动的序幕。二是注重贴近群众为民解忧。就是要求全区地县乡三级全部建立信访接待日和信访接待下基层制度,形成条块结合、分级负责、按职能解决问题和困难的信访接待网络。1988年12月20日,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在霞浦县举办,习近平亲自参加了这
7、次活动,同102名来访群众面对面对话,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有12件当场就答复解决,其余的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并在当天晚上召开会议,对一段时间以来的信访接待下基层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要求“约访制度和下基层开展信访接待日活动的制度要坚持下去”,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加以推广。之后,宁德地委、行署研究制定领导干部下基层巡回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将每月20日定为地县乡三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三是注重深入一线推动解决难题。就是地、县领导每年必须集中一段时间分批到各县、乡开展部门领导联合现场办公,以听取汇报、实地察访、协商对话、现场拍板的形式,检查工作、部署任务、分类指导
8、、解决问题。在习近平的倡导下,宁德地委、行署领导纷纷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扑下身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1989年7月19日上午,习近平带领地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山路上步行跋涉3个多小时,深入最偏远的省定贫困乡寿宁县下党乡。乡政府没有场所,习近平一行就在鸾峰桥上吃饭休息,在桥头空地上现场办公,当场研究解决了下党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并决定支持下党乡水电建设资金40多万,尽快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就是这样一个交通极为不便的边远贫困乡镇,习近平就去过3次。四是注重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深入人心。就是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福建省委决策部署,组织各部门领导和宣讲队伍分头深入下属企事业单位、农
9、村、工厂和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1989年10月,习近平带领地直有关部门领导深入福安县农村、工厂、学校边调查研究,边宣讲中央精神,边答疑解惑。在范坑老区特困乡,习近平和老区群众促膝谈心,反复向群众宣传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不变;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和支持老区建设的政策不变;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政策不变;地委、行署过去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政策不变,打消了群众担心政策会变的疑虑,唤起了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但在他的亲自推动下,“四下基层”形成风气,干部作风大为转变,党群干群关系密切,闽东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一是摸清了实情,奠定了决策基础。习
10、近平同志上任后,通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查研究,对宁德的区情、县情、乡情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正是因为对情况和形势的准确把握,为日后形成以摆脱贫困为重点的闽东发展思路奠定了基础。在习近平同志身体力行的引领示范之下,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蔚然成风。二是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习近平同志刚到宁德任职,宁德的一些干部群众就希望习近平同志能凭借自身丰富的人脉资源和在经济特区及中央机关任职的经历资历,能够新官上任烧它“三把火”,迅速地甚至一夜之间改变宁德经济落后的面貌,尽快搭上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快速列车。习近平同志以一个政治家的成熟稳重,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调查研究后认为闽东的事业既急不得,也慢
11、不起,并提出宁德在尚不具备跨越式发展、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现实情况下,要做三件踏踏实实的事,即以摆脱贫困为中心工作,努力实现他任期的“三个梦想”:建设温福铁路、开放开发三都澳、撤地设市建设中心城市,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发展打基础、创条件、蓄能量。三是转变了作风、提升了能力素质。通过“四下基层“,广大干部练就了做好群众工作这一基本功,锻炼了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提高了政策法规的运用水平,提升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1989年全区地县乡三级先后有两批11800多人次,5000多名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打起背包进工厂、下农村,进驻1092个行政村、198家企业、194所学校和64个街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使十三届
12、五中全会作出的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家喻户晓,引导大家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团结奋斗,为加快闽东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思想保证。四是拉近了心距、密切了党群关系。各级领导建立下基层办公、群众接待日活动、挂钩基层单位等制度,组织干部下基层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这一系列的“把心贴近人民”的具体行动,促进了基层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进了基层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情谊,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1988年12月20日,也就是习近平同志在首个下访接待日活动中,霞浦县公交公司职工舒穗英反映,县对台部在靠近她家的河道上建房,造成河道淤积阻塞,9月的一场暴雨洪水冲进她的房子,造成粮食和部分
13、财产损失,要求县对台部清理河道并赔偿经济损失。习近平同志了解情况后,当即和有关地县领导到舒穗英家察看,并提出处理意见。区、县安排3万多元清理河道,使群众反映问题彻底得以解决。五是解决了问题、促进了民生改善。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全区IOO来个乡镇他跑了80多个,4个不通公路的偏僻特困乡走了3个,为基层解决了许多热点、难点问题,总结了一批新鲜的经验,切实推动了基层工作发展。据有关档案资料统计,1989年,地、县两级领导联合接访群众1482批、2339人次,当场拍板解决584件,受理1017件,办结934件,对基层提出的有关党的建设和双文明建设问题244个,当场拍板解决急难问题112
14、个。习近平调离闽东之后,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四下基层”工作方法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抓手,一以贯之加以落实。闽东的各项工作在习近平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不断向前推进,习近平当年提出的三大梦想,即撤地设市、建设温福铁路、开放开发三都港已渐次实现。为了把“四下基层”这一好传统落实好、传承好,新一届的宁德市委按照省委下基层的有关部署要求,对“四下基层”进行拓展延伸,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在2012年2月召开的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制定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深化创先争优的意见,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即“信访接待下基层
15、,解矛盾促和谐;现场办公下基层,解难题促民生;调查研究下基层,解瓶颈促发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解疑惑促落实”。活动以四下基层”为核心,立足于“下”、着眼于“解”、力求于“促”,强调要沉得下去,在“下”字上求深化;拿得起来,在“解”字上下功夫;帮得上忙,在“促”字上谋实招;干得成事,在“实”字上出成果,努力办成“机关转作风、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改进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推动了宁德经济社会发展,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一是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随着形势发展,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特点
16、、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适应这些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把贯彻群众路线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把服务群众作为核心任务和根本职责,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二是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符合中央、省委部署和要求,进一步顺应和满足群众新期待。把“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发动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到村头、走山头、下地头、拿锄头,丢掉“官气”,沾上“土气”、承接“地气”、聚集“人气”,尽我们所能帮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也是我们贯彻上级新部署,顺应群众新期盼的具体举措。三是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有助于解决干部“本领恐慌”,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通过集中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把“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学习好、运用好、实践好,有利于在实践中增强各级干部群众工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