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劳动教育案例劳动教育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劳动教育案例劳动教育评价.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学劳动教育案例劳动教育评价在“五育并举”视域下,阳光中学结合学校“活动一发展”育人方式,贯彻劳育课程设计理念;架构起“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区劳动”三个领域的课程框架设计;充分发挥“青植园”劳动实践基地的重要作用,践行从“爱劳动”“会劳动”走向“勤劳动”“善劳动”的具体实施方法策略;同时在如何评价劳动教育的时效性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架构实施策略价方式案例内容一、案例背景学校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活动一发展”育人方式,在“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区劳动”三个领域进行了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劳动
2、岗位,用好初中四年时间,助力学生从“爱劳动”“会劳动”走向“勤劳动”“善劳动”,助推实验学子吃苦耐劳劳动品质的培育和劳动技能的增长,在积极主动的劳动之中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的价值。二、拟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确立崇尚劳动的人生价值观,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怎样与家庭、社区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生态链,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与品格,将不断创造劳动价值作为终身努力的人生目标。三、过程方法1系统架构学校“活动一发展”劳育课程体系明晰学校劳动教育目标从办学理念出发,相对开展劳动教育的不同阶段,确立各年级劳动教育的领
3、域目标和能力目标。各类目标的培育体现多开端、层次性、递进性、反复性、坚持性等特点。在处理初中各年级劳动教育内容、方式、途径等的时候,重视融会贯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学校“活动求真发展至善”的办学理念。厘清学校劳动教育内容以“活动一发展”为主要的育人方式,基于学校顶层设计、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课堂实践,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机相融,形成一体化设计。如一般性生产劳动,与艺术手工、科技创作、灾害防护、农业种植等结合,开展劳育内容创新设计研究;又如学校的劳育课程与家庭劳育、社区劳动服务相结合进行设计研究,探索不同劳动岗位的实施途径。凸显劳动特色课程作用以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青植园”为例,从课程内容
4、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真劳动、敢吃苦、多流汗的原则。从课程实施策略上,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全体八年级学生人人参与,采用班级承包制与年级轮作制相结合,重注劳动协作、成果竞赛;六、七年级学生成立种植社团,鼓励对种植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强调劳动技能的培养和劳动实践的感悟。在劳动成果获得收获时,有的农产品被送往食堂,供全体师生分享,有的农产品进行义卖,把获得的款项通过红十字会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困难儿童。2.树立“爱会勤善”劳育课程特色全方位营造校园“爱劳动”氛围各条线积极响应,精心筹划,在校园内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教育氛围。在语文、道法、理化、科学等学科教学中积极融入劳动教育
5、的意识培养;在校园活动中进行主题宣传,如开展“向身边的劳模学习”主题班会;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进行劳动教育宣传;举行“主题劳动教育启动仪式”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激发学生“爱劳动”的情感。多岗位指导学生“会劳动”技能充分挖掘校园内的劳动岗位,满足学生劳动需求,多岗位指导学生劳动技能,促使学生学会劳动。阳光中学学生劳动任务清单六年级的校园“爱绿护绿”行动,把校园绿化划分为12个养护区域,配备指导教师,由班级认领,对校园绿化进行除草、施肥、浇水等活动。七年级学生每班一周轮值食堂服务岗,值周班学生提前一节课用餐,之后做好全校同学的送餐、打汤、洗盘、清理桌面、光盘监督等服务工作。八年级学生“
6、青植园”劳动实践基地活动,从土地整垄、培育菜苗、田间除草到浇水施肥、果蔬采摘、土壤翻新,在出力流汗中真正体验农民职业的艰辛与伟大等。广渠道培养学生“勤劳动”习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勤劳动”的机会,使学生养成“勤劳动”的习惯。根据初中生劳动能力、劳动时间等特点,研发了“青实勤作体验成长”学生家庭劳动课程,制作了“家庭劳动记录手册”,督促学生养成坚持每天劳动的良好习惯,并以此为依据在班级内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谋策略挖掘学生“善劳动”创意劳动教育要真正回归,就要在教育学生爱劳动、会劳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懂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培育学生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的工
7、匠精神。学校将劳动教育和“项目化学习”有机结合,建设形成了以“青植园”劳动基地为主线的周边系列课程,如“优生活之种植篇”“优生活之厨房篇”“优生活之厨余篇”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让学生切实体验、领会自己动手种植、烹饪、清理、规划下的“优生活”。同时还有摄影、陶艺、版画等创新实验室,围绕“青植园”开展各类劳动教育项目。学校还与区内多家劳动教育基地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意劳动的路径。3、多元评价“家、校、社”三大领域劳育课程成效严格落实学校劳动教育三维评价指标确定劳动实践项目的主体负责部门,具体落实每个岗位的实施监督。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与要求,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评价人(食堂员工、基地老农、课程教
8、师、班主任、家长等)。因项目所需而定,形成评价分数,并由评价人签名确认。形成了围绕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构建劳动素养评价的原则、方法、标准和结构,开展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元评价。劳动素养融入学校学分制评价方案把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纳入到学校综合学分评价制度中,根据各类劳动岗位的知识技能学习或实践活动的自身特点,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合格(必须合格)、良好、优秀三档不等的学分值来记录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发展经历、以及达到的发展程度;通过不等的学分值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与实践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案例经验本案例针对初中学段不同年级,对劳动教育内容作整
9、体性设计,是学校劳动教育开展一体化教育的开拓性探索。1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新时代要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架构起以立德树人为先、五育并举为重的学校大课程体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学校整体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体现出的科学性、融合性、时效性等特点,有效避免了“五育并举”中的“某育短板。有力促进了我校大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使学校课程领导力作用有了更好的体现。2 .丰富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显著的实践性。由此,在其实践路径的架构上,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营造“爱劳动”的学校氛
10、围,提升学生“爱劳动”的意识。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等资源作用,开拓各种学生劳动实践的渠道。有计划地设计递进式、可操作性强的系列活动和项目,既满足所有学生的劳动实践基本需求,又为个性化的、有创造性劳动需求的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3 .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关注通过学校劳动课程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出力流汗的劳动场景在校园随处可见,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在劳动态度、价值观上进一步的提升。在校园中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普遍认识后,我们自然而然地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劳动成果。在学校的劳动教育现场会上,学生带来的编织、烘培、茶艺、种植等二十多种劳动技能和成果展示,得到了与会两百多名教师的一致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