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84751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深圳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校40年的深圳大学在“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资料图片南方科技大学的基础物理开放实验课堂。资料图片深圳技术大学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资料图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身处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为党和国家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探路者”、蜚声国际的创新之城。高校第一次打破毕业生包分配制度、第

2、一个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第一个奖学金制度、第一个大规模勤工助学制度在这里诞生;大学校园“商店店长”“洗衣厂厂长”“客舍经理”“实验银行行长”等“高管”学生,催生了深圳高校第一批投身商海的创业先锋,孕育了深圳高校最早的一群校园创客马化腾团队、史玉柱、梁光伟等都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速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创新的基因持续在鹏城的高校传承,成为一种共识、一种文化。近年来,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探索,构建了多主体参与、多要素

3、共振的创新创业教育完整系统,努力书写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改革制度,释放创新活力八月,盛夏的鹤城骄阳似火,却没有阻挡深圳学子们利用暑假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自我的脚步。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博士王书龙不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就是忙着去见投资人。“我的目标是将增强现实(AR)显示技术真正产业化!”王书龙告诉记者,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王书龙硕士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增强现实领域的研发工作。2023年,他经过一番考察后,选择来到深圳大学深造,一边继续在光学领域积淀技术,一边努力追逐自己的创业梦想。王书龙看重的,正是深圳高校提供的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无论是在技术领域的资源,还是创业指导,学校都充足地匹配

4、给学生。”王书龙说,“不仅是科研当中交叉学科的资源打通,在制作样机时,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老师还提供了微纳加工的帮助,学科联动、协同创新的效率非常高!”如今,他首创的“超透镜+光波导”技术方案,是全球最轻量的增强现实显示技术,已经在各类创新赛事中斩获不少奖项,获得了天使轮的投资,可以说初步实现了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像王书龙这样的多元化创新型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所需的。正因如此,深圳大学等一批深圳高校,特别注重与产业前沿的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国际化以及能够适应产业前沿发展的创新人才。目前,深圳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5.5万人,如何让创新创业教育在如

5、此庞大的学生规模中普及开来,首要的发力点就是专业制度层面的改革,而这些改革的本质特点都是让“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品格塑造为中心”转变,教学方法从灌输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转变,用制度改革释放学生创新发展的活力。在南方科技大学,入学的学生不分专业,采用大理工通识教育平台上的专业课程体系,在经过12年的学习后,学生对各专业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再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专业,有效避免了高考后立刻选专业的盲目性。深圳大学则进行了完全学分制改革。不同于学年制管理模式下,学生按学校规定好的课程、步骤进行学习,完全学分制下,学生需要学多长

6、时间、每学期学什么课程、攻读一个学位或两个学位、是否跨专业选修课程等都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选课就如同在“教育超市”里选购商品,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为了使这项制度更加完善,深圳大学同时制定二十多项制度文件,包括3至8年的弹性学制、学业预警和淘汰制度、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与转换机制,让高校学子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重构体系,融合创新元素和专业教育据了解,目前深圳的高校当中,除了面向全体学子普及创新创业教育,还会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和育人要素,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根据人才特点鼓励学生早早进实验室自主实践,实现创新拔尖人才的特色培养。在南方科技大学,本科生可以在导师的课题组中

7、从事为期至少2年高强度、长周期的科研实践活动;深圳大学则建立了创新实验班等系列制度,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让创新元素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从大一开始,创新实验班就强调交叉学科,数理化生四个方向都会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导师和实验室。到了大三,我已经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再去补充和生物、医学相关的课程和知识。”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材料工程与科学专业研二学生陈激说,得益于大一“进组”,目前已经有6年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发经验、10篇SCI论文发表和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拥有这个成绩即使在博士生中,也会被同学们称为“大牛”。陈激说,在这种鼓励创新的模式下,他的同学

8、们大部分在本科毕业前就已经有了文章发表或专利申请。据介绍,这种模式的好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首先是人才培养的时间足够长,和导师、课题研究方向整体联系都很紧密;同时这种灵活的培养方式有的放矢,培养出的人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扎实。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和产业紧密结合,可以跟许多相关企业合作,直接研发最前沿的产业应用。正是由于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科研兴趣被极大地激发本科生很多都选择读研,研究生中更是不乏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国际名校读博深造的优秀人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满足深圳乃至大湾区对高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创新创业教

9、学设计作为必备模块纳入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发“双创”课程,将产业需求融入“双创”教育各环节,并将教育成果服务产业发展。深圳技术大学所采用的则是“学历教育+企业实训+工程项目”的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即可进入实验室跟随教授学习专业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课程学分超过60%,学生均需参与学校或企业实践项目,畅通双证人才(毕业证、专业资格证)培养渠道。“我们的定位,就是培养企业最需要的一流工程师、设计师和精算师,让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让学生在创新链中高度匹配。”深圳技术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完善生态,营造校园“双创”文化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

10、在,而专为将来。”创新人才培养久久为功,无论对深圳,对粤港澳大湾区还是全国来说,都承载着夯实创新地基、提升创新能力、完备创新链条的重要功能。要让其发挥更大、更持久的作用,就必须构筑良好的创新生态圈。罗显博,一名正在创业的00后。今年,他和团队拿到了第一笔125万元的订单,一家小企业被成功孵化。作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罗显博说:“如果不是在深职院,我们这样的草根团队,恐怕很难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他表示,创业之路充满艰辛,学校日臻成熟的“双创”教育体系就是自己最坚固的后盾。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萌发的创意、在比赛中触动的灵感,转化成能接受市场风雨洗礼的实实在在的创业项目,深圳职业技术

11、学院建立了“校级创业园+院级双创基地+校夕卜双创基地”的创业实践平台,提供“从苗圃到孵化到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服务。“我们把创新当做育人的理念在培育,重视校园文化引领,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提升学生们的双创意识和双创精神,帮助他们成长。”深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负责人黄凯珊说。截至目前,深大无偿支持学生创业的资金超过3000万元,共孵化企业430家,销售额或市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超过35家。同时,厚植“双创”教育文化,营造“双创”氛围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学校积极承办了多项创新创业比赛,还成立了竞赛俱乐部,专门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为参加赛事的同学们请来全国知名

12、的创业辅导老师,还组织对接基金平台,帮忙从商业、财经等专业匹配学生组建团队。”深圳大学工学博士朱松说。在学校的辅导和帮助下,朱松团队研发的水务水利基础设施智能检测监测装备斩获了2023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金奖、2023年度中国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和2023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铜奖等多项海内外大奖,申请了国内外专利27项、国际PCT专利1项,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四川两河口水电站。这种“以赛促创”的模式,通过积极引导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竞赛,极大程度在赛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们创新创业的能力,营造了校园浓厚的“双创”文化。“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普及,最终让更多学子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皆出彩黄凯珊说。(记者党文婷严圣禾)(202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