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典籍在这里汇流成海.docx
《浩瀚典籍在这里汇流成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浩瀚典籍在这里汇流成海.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浩瀚典籍,在这里汇流成海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记者郭冠东摄扫码看视频共品盛世藏书的故事【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60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哪里寻找?“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的国家版本馆里,能觅到答案。去年夏天,中国国家版本馆,宣告落成。中央总馆文瀚阁俯瞰京华,九州精华荟萃;西安分馆文济阁南倚秦岭,汉唐气象天成;杭州分馆文润阁毗邻良渚,大宋风华尽显;广州分馆文沁阁臂挽流溪,岭南神韵昭昭一个雨后初霁的日子,记者和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藏书家韦力先生相约,沿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去燕山脚下的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一睹其盛。“典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基因库。尚书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墟出土
2、的大量刻辞甲骨存放有序,说明那时的中国人便有了典籍存藏的意识,至少有3000年历史。那以后,周守藏室、秦石室、汉天禄阁、唐弘文馆、宋崇文院、明文渊阁、清四库七阁皇家专藏机构绵亘不绝。”一路上,韦力向记者讲起藏书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私人藏书大约从春秋战国开始盛行,庄子便有“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的记载。唐宋时期,雕版印刷普及令民间藏书大增,及至明清,出现了宁波天一阁,常熟汲古阁、脉望馆等一大批颇具名望的私家藏书楼。“藏天下典籍、传文明薪火,历朝历代不可谓不努力,但结果如何?皇家楼阁多已毁于水火或兵燹,私家书楼更是起落无常,十不存一”韦力慨叹,“栖身之所命运如是,典籍怎能不损毁流离!”宋太平御览皇皇
3、千卷,所存最古刊本南宋闽刊本到清代同治年间便仅存351卷,后被悉数出售海外;明永乐大典两万余卷,如今正本失踪,副本百不存一,散落全球多地;清四库全书,三万六千余册抄成七部,分运七地皮藏,但北方四部辗转流徙,南方三部毁于战火,经文士重新征集、抄写补录后仅复原半部;抗战时期,全国图书馆由1848所锐减至831所,损毁图书1500万册以上,其中不少为珍本甚至孤品“如何才能让典籍岁月不败、抵挡流光?唯有国强、民富、文盛兼备的社会,才能成就这样的惊世伟业。正所谓升平刊典,盛世藏书!”韦力一字一顿地说。说话间,车已驶入青山怀抱。不多时,眼前竟铺展开一片气势恢宏的中式建筑群三进院落坐北朝南、依山而上,雅正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浩瀚 典籍 这里 汇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