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小说的语言艺术(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小说的语言艺术(附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鉴赏小说的语言艺术知识储备(1)词语方面。经过千锤百炼的词语,其艺术效果是凝练、细腻、形象、逼真,能够形象地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主题。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叠字(或叠词)及化用成语或古语等,特别是动词的使用,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林冲用了几个连贯的动词“掇”“挺”“拽”“喝”各有精妙。(2)句式方面。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与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反复句的使用。长句短句:长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短句,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等。整句散句:从语言效果上看,可以增强气势、调节音律;从读者的阅读心
2、理看,可以起到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的作用。(3)修辞方面。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表达效果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含蓄隽永、平实质朴、准确精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诙谐幽默、辛辣犀利等。(4)语言特色方面。可从语言的地域、时代、语体、生活特色等角度思考,如果是小说中人物语言还要注意考虑与其身份地位、文化程度、性格心理相符。比如: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特色。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语体特
3、色。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5)语言风格方面。小说的艺术特点通常指作者的语言风格,不同的风格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常见风格:生动形象、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庄重典雅、含蓄蕴藉、幽默风趣等。(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跟日子讨欢喜杜官恩宋红莲郑老爹喜欢赶街驮些小菜卖,不管是茄子、胡椒;豆壶子,还是丝瓜、黄瓜、胡萝卜。每天只弄一点点,只要每天有卖的。他老婆说他是骨头贱得喊出了声,喜欢折腾。郑老爹理由充足地反驳道:“总比睡不着,在床上折腾强啊!”眼看田里的菜卖得跟不上趟了,郑老爹打起了门口一棵枣树的主意。这棵枣树是无意之中长起来的,几十
4、年没死。虽说枣子的品相不太好看,一半青黄色,一半锈红色,但吃在嘴里甜滋滋的,和高粱一样甜。一棵老枣树,结满果实时,喜感十足。它结的枣子,一家人吃一茬它熟一茬,隔壁左右送一遍它补一遍。要季节过去,枣子才吃得完。今天,郑老爹专门摘了一提篮枣子赶街来了,看能不能卖两个钱,让自己乐一乐。郑老爹无病无灾,儿女有孝心,又有农村老人补贴拿,他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他赶街卖小菜,就是在讨欢喜。最好是自己欢喜时,也能把欢喜带给买了他菜的人。他卖菜,讨价还价时,一般都是他先“软和”下来。多数时间是连卖带送,只要有人喜爱他的菜。今天,他只带了枣子,卖相又不占优势,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喜欢,能不能卖出去。他不慌不忙,不需要
5、趁夜色赶早。现在的人们好像都懂得享受,起床都很迟,导致街市也开得很迟。天光大亮,路上的行人稀少。郑老爹在这个时间段,可以很安全地骑着三轮车到街上。以前赶街,是随便往一条街道两边放的。起风下雨,淋得像落汤鸡。下雪下冰,冻得直打哆嗦。现在有专门的大菜场,装修得跟大电影院似的。专门的坐商贩子买铺面经营,不想出摊位费的,像郑老爹这样的人,外面还有一圈小巷道可以收留他们。头顶上有一长排雨棚子,能够保证遮阳避雨。每天随时来随时摆开,规规矩矩像排队。也不收费,人性化十足。郑老爹在一条白色画线内,将三轮自行车的屁股调顺,对好了人流巷路。旁边来的是一位老婆婆,一样的骑三轮自行车来的,也一样的只卖一种东西:玉米棒
6、子。郑老爹不禁笑起来。由此看来,老婆婆的情况和他差不多。他们经常碰到一起,虽然叫不上名字,但都可以用“大妹子”“老大哥”相称,都不会问姓名。玉米棒子包着苞叶,头上还留着黑缨,像一揪头发。玉米棒子可用来煮了直接吃,也可以卖给餐馆做玉米芯加鱼丸子汤喝。看品相,也是不好。郑老爹问:“这玉米是干成这样的吧?”老婆婆说:“是啊,干了还逗虫子。菜园子里的几棵,又不能杀药水。管它的,卖得几个是几个,只要有人要就给O”这时,过尾了一位中年妇女,四五十岁的样子。拖着一个专门买菜的简易拖车,停在郑老爹面前。她先不问价格,不说买,只问:“能不能尝一颗?”“尝吧,你尝,枣树上多得是J有人尝过,说是不甜,“有理有据”地
7、走了,郑老爹也不生气,他说:“无所谓,家里人吃不完,烂了好多J旁边老婆婆说:“我的这玉米也是,多得喂猪当然,这话虽然是实话,但都没有当着顾客的面说,不能让人听着有诽人的意思。这中年妇女实话实说:“嗯枣子还蛮甜嘛!”郑老爹很高兴,他就喜欢听别人夸赞他的东西好。就是青菜叶上有几个虫洞,他都会仔细解释,说这是没有打过药的绿色产品,让人认同,给几句好评。郑老爹看出了中年妇女心里想的。“来几斤吧,枣树上快卖完了“多少钱一斤?”“六块J“五块钱一斤,得来六斤,整数最后,中年妇女来了三斤,五块,三五一十五。扫码,付账,行云流水。中年女人买完枣子,又看到老婆婆的玉米棒子。“多少钱一个?”“一块钱一个J“上面还
8、有虫子眼嘛,两块钱三个“可以。卖完早点回家J中年妇女买完玉米棒子,临走,看到老婆婆手里正在剥苞叶的玉米棒子,似乎漂亮一点。“我跟你换一个吧?”老婆婆说:“换什么换?便宜东西,多拿一个去得了中年妇女得了便宜,不停地“谢谢,谢谢”,满意而去。这时,郑老爹喊:“枣子,你的枣子不要了?”中年妇女折回来,提了落下的枣子。“你看我这记性,太差了。谢谢啊!”卖了几斤枣子,卖了几个玉米棒子,郑老爹和老婆婆收获了一堆谢谢一一这就是他们跟日子讨得的欢喜。人家开心,郑老爹和老婆婆也一样开心。(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老爹的老婆说郑老爹骨头贱得喊出了声,喜欢折腾,看似埋怨,实则
9、是对老伴浓浓的关爱。B.小说字里行间透露着人性美,比如结满果树、充满喜感的枣子,“隔壁左右送一遍它补一遍”。C.郑老爹专门摘枣子赶街,并说“看能不能卖两个钱”,是为了表现市场经济让农村人一心想赚钱。D.小说多处体现了党的惠民政策给百姓带来福祉,如农村老人拿补贴、摆摊不收费、人性化的菜市场等。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前后照应,如开头说枣子“吃在嘴里甜滋滋的,和高粱一样甜”与后文中年妇女对枣子“蛮甜”的评价相照应。8 .本文通过“让自己乐一乐”“他只带了枣子”“他不慌不忙”的描写,刻画了一位生活从容、追求欢喜的老人。C.文章运用对比,如同样的枣子,有人说枣子蛮
10、甜,有人却“有理有据”地说不甜,可见枣子质量是有差别的。D.“枣子,你的枣子不要了?”“你看我这记性,太差了。谢谢啊!”这些语言描写,刻画了人物淳朴的形象。8 .小说的主人公是郑老爹,那写卖玉米棒子的老婆婆有什么作用呢?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9 .这篇小说的语言具有鲜明的风格,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琴和箫孙犁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在那些时候,女人总是把一个孩子交到我的怀里,从床头上拉出一支黑色的竹箫来吹。他望着他那双膝间的胡琴筒,女人却凝视着丈夫的脸,但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
11、里和他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不久,他就参加了那风起云涌一样的游击队。她也就同丈夫一同到军队里去了,并把两个孩子送到河间的年老的父亲那里去。敌人进攻我们的县城,他同他的部队在离县城十五里地的沙滩迎击,受伤殒命。那时正是春天。孩子们的母亲赶回来,把他埋葬了。她和我商议,把大菱交给我看管,她带着二菱去。临走,她把那个布满灰尘的南胡给我们留下,她和二菱带走了箫。一天夜晚,或者是什么中秋节日,我给大菱讲了一个故事。“叔叔,你把爹的南胡放到那里了?”孩子找到了南胡。我帮她定好弦,安放在她那小膝上,孩子就也望着那胡琴筒开始演奏了,但那声音简直是泣不成声,我支持不住自己,转过身去,探身窗外,月色多么
12、皎洁,天空多么清冷啊!冬天,她带了二菱来看我们。她已经能够镇静,只是当从包裹里拿出一双白色的小鞋给大菱换上的时候,她才哭了。这一次,她又把二菱强留给我,说是要到延安去了。不久,我只得把她们又送到河间去,因为我要到别处去工作。今年五月,敌人调集了有四五万兵力,说要用“拉网战术”消灭我们。我就想:敌人像一个愚呆恶毒的蜘蛛,妄想用脆弱的残网,绞杀有幸福生活的人民和有战斗历史的子弟兵吗?我看见敌人那些炮楼在夜色里摇摇欲倾,因为它们没有根底。已经是初秋,稻子比往年分外好,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在田展上走过,稻穗扫着我的腿,我就像每逢跳到那些交通沟里一样,觉到振奋。一个夜晚,我和一个专摆渡游击战士的船
13、夫约好,到淀北边一个偏僻的小庄子上去。我顺着羊肠小道摸到了泊船的处所,倒坐在艇的前面,船夫站在后尾上撑起篙来。现在坐在船上了,眼前是一片茫茫的水,船划过荷茎菱叶,嚓嚓地响,潮气浸到眼皮上来,却更有些清醒了。我开始想到这里也是和大菱二菱旧游之地,我们就要在这里和敌人决战了。当船将要接近北岸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就在这个地方,”他用篙触一触一个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两个女孩子死得好惨J他说着,身子很像就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他继续说:“同志,我也是五十岁的人了,也伤过几个儿女,可是没比这一次伤了我的老心。她们,就坐着我的船啊。刚上船来,你没见过那股欢喜劲儿,她们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那小
14、的也就有十岁,还有像你这样一个同志带领她们。一上船那大孩子就说:可不怕了,在这里我们就不怕他们。你知道,那些孩子也是和我们一样,在敌人的炮火里爬过来跳过去啊。那孩子说了就趴在船帮上洗了一个脸,把一个多月小脸上带着的烟火气、汗土、眼上的泥污,全洗了个干净。那带她们的大同志还说不要洗脸,战斗没完啊,那孩子不管,把头发也洗了洗。我没见过那样俊气的孩子,我看见了这样可爱的孩子,我就忘去了我那死去的孩子了。我也高兴,就说洗吧,咱们不怕他们。可是就在这个地方,没提防岸上那片苇地里一小队鬼子跑出来,就用机枪向我们扫射,那大同志把那个小女孩拉到自己怀里,卧倒下去,他是第一个死的。当我赶紧拔转船想跑,那大女孩子
15、就直栽到水里去了,临死我还看见她那新洗过的俊气的脸。就是我这老没死的倒钻到水里逃了命。”我听下去,无数我认识的孩子们的脸就一一出现在眼前.,我检阅着她们,我也一一检阅自己的心、志气。我在孩子们的脸上,像那老船夫的话,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那老船夫最后一篙把船撑到岸上,临别他又说一句:“就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也要干到底啊!”)我在岸上停了一刻,看见他急转回船去,箭似的走了。我再看看那久己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但已经不能辨认,我从那茫茫的一片水里像看见了大菱和二菱。回我走向那约定工作的小庄子上去,我甚至忘记了那附在我裸露的腿上的像马蝇一样厉害的蚊虻,我不是设想那殉了难的就是大菱姐妹,那也许是她们,也许不是她们,但那对我是一样,对谁也一样,像那老船夫说的。晚间休息的时候,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忽然,我也想起一个黄昏,不知道是在山里或是平原,远远看见一片深红的舞台幕布,飘卷在晚风里。人们集齐的时候,那上面第一会出现两个穿绿军装的女孩子,一个人拉南胡,一个人吹箫,演奏给人们听。1942年8月25日晨(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亲的牺牲不事渲染地一笔带过,与前文夫妻间琴瑟和弦的诗意渲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读者频有一种沉重的叹惋。B.第段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