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手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密级:XX编号:XXXXXXXXXX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项目设计书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二O一五年六月二十九日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项目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盖章):审核意见:审核人:年月日设计负责人:重要设计人:年月日同意单位(盖章):审核意见:审批人:年月日1概述1.1 项目来源XX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XX省XX测绘企业进行XX省XX县XX镇至XX省XX市XX区铁路建设(如下简称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任务。1.2 内容和目的GPS平面控制网测量重要内容和目B以基础平面控制网(CPI)为控制基础加密测量四等GPS线路控制网(C
2、P1I重要内容包括作业准备、选点埋石、外业测量、成果记录、数据处理、质量检查与上交成果等,为铁路的施工建设提供精确、可靠、真实的平面控制基础。四等水准测量的内容和目的四等水准测量重要内容包括作业准备、选点埋石、外业测量、成果记录、数据处理、质量检查与上交成果等,为铁路的施工建设提供精确、可靠、真实的J高程控制基础。线路控制桩施工放样B重要内容和目B线路控制桩施工放样的重要对里程桩、加桩、断链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设。为保证线路顺利施工提供根据。1. 2.4成果整顿包括文字、图件、簿册和数据B规范化整顿。1.3 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附属作业区跨境XX省和XX省,测区介于东经XXXXX,-XXoXX,北纬
3、XX。XX-XXoXXO西起XX省XX县XX镇,东至XX省XX市XX区,全长XX公里,铁路设计时速不不不大于XXX公里/小时。1.4 任务量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布测四等GPS平面控制点300个,四等水准测量控制点90个,测设中桩、加桩600-700个。1.5 完毕期限2023年X月X日-2023年X月X日,完毕实地踏勘、图上选点、实地埋石;2023年X月X日-2023年X月X日,完毕外业测量、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整顿;2023年X月X日-2023年X月X日,成果验收与上交。1.6 项目承担单位XX省XX测绘企业,乙级测绘资质,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金IOOO万元。1.7 成
4、果接受单位XX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位于XX市XX路XX号。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经有资料状况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作业区位于XX省和XX两省。地处丘陵地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平均高程500米。温带季风气候,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以便,水系、植被分布多。2.2已经有资料状况1:10000地形图,数量1套,介质存储格式,通过验收,质量合格,可以运用;三等GPS基础平面控制成果1套,来源合法,介质存储格式,通过验收,质量合格,经实地踏勘,可以运用;三等水准测量成果1套,介质存储格式,来源合法,通过验收,质
5、量合格,经实地踏勘,可以运用;3引用文献TB10101-202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054202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GB/T18314-202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T2023-202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GB50026-2023工程测量规范GB/T12898-202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24356-202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CH/T1004-2023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1-2023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以上规范与设计指标有矛盾时;以本设计书为准。4成果重要技术指标和规格4.1成果种类及形式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成
6、果重要有文字成果、数据成果以及除上述成果以外的过程性、阐明性资料。其重要形式为电子数据及纸质成果。4. 2坐标系统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采用投影于抵偿面高程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重要根据初测成果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3o中央子午线取测区内一条整分的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本测区采用高程投影基准面为500米。5. 3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 4投影投影于抵偿面高程上的高斯正形投影。5设计方案4.1 硬件和软件配置规定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的硬件重要有GPS双频接受机6台套,DS3水准仪2台套,彳来卡2秒级全站仪2台套,计算机4台,作业
7、车3部等某些保障器材。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的软件华测随机商用平差软件和NASEW95o投入专业技术技术人员16人(其中高工2人,中级3人,作业员9人),司机3人,工人2人。5. 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重要B技术路线为协议签订、准备工作、选点埋石、外业测量、数据处理、成果整顿及检查、控制桩放样、专题检查及最终成果整顿、提交与接受等,其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图略。6. 3技术规定及规定四等GPS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规定及规定5. 3.1.1线路平面控制的一般规定(1)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措施施测。(2) CPn控制点应起闭于CPI控制点,沿线路布设,距线路中心502
8、0Onb宜设在线路同侧,且不易被施工破坏、稳定可靠、便于测量0地方,埋设150mm*200mm*650mm规格的标石埋石,并按规定作点之记。(3) CPI1控制点相邻点之间应通视,尤其困难地区至少有一种通视点,以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与附近的已知水准点联测,一般IOkm左右联测一种水准点。(4) 与高一级的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总数不得少于3个,特殊状况下不得少于2个。在线路起点、终点或与其他铁路平面控制网衔接地段,应与其控制点联测,联测控制点数不应少于2个。5.3.1.2四等GPS定位测量控制网基线方位角中误差3.0,边长相对中误差1/70000,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
9、00,相邻点间基线长度中误差应不不不大于=-a2+(b.d)25.3.1.3四等GPS定位测量控制网测量作业应满足卫星截止高度角215,同步观测有效卫星数24,时段长度240分钟,观测时段数1个,时间采样间隔10-30,PD0P10o5. 3.1.4基线观测数据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I)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合适不不大于10%。(2)网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反复观测基线B较差应符合规范规定5. 3.15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规定后,应以独立基线的三维基线向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种点H%S-84H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四等水准控制测量的技术规定及规定6.
10、3.2.1高程控制的一般规定(1)本测区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大型桥梁和隧道应根据工程规模和精度规定建立独立高程控制网。(2)水准点沿线路布设,并与国家水准点联测,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或闭合环。(3)水准点点宜设在距线路中线50m300m0范围内,一般地段每隔2km左右设置一种,在大型车站、长大桥梁、隧道等重点工程附近应增设水准点,可与CPI、CPI1控制点共桩,但共桩点应符合水准点0埋设规定,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以便和利于长期保留的地方并按规定作点之记。5.3.2.2四等高程控制网应满足每千米高差中数偶尔中误差W5,每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W1omnb附和路线长度W80km,环周线长度W1o
11、okIn的技术规定。5.3.2.3四等水准测量应符合测段、路线来回测高差不符值平原、山辨别别士20&、36测段、路线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14反,符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平原、山辨别别块a、士25,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i3071o5.3.2.4使用DS3数字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选用单面条码标尺,视距W100m,前后视距差W5.Om,测段的前后视距合计差W10.Om,视距高度后035m,数字水准仪反复测量次数21次。5.3.2.5对于新购置的仪器、水准标尺应进行全面检查,新购仪器、水准标尺的检查项目、措施和规定应按现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23)与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12、(GB12898-2023)中日勺有关规定执行。5.3.2.6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类型必须符合对应等级的规定,宜采用对应等级的数字水准仪及其自动记录功能采集数据。5.3.2.7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在每个项目作业前按对应规定进行检查。5.3.2.8水准测量的观测措施采用来回测的观测次数,采用“后-后-前-前”或“后-前-前-后”的观测次序。5.3.2.9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应符合黑红面读数差3mm,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5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mm.5.3.2.10水准观测中,测站限差超限必须立即重测,否则从水准点或间隙点起重测。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测段来回测高差较差
13、超限必须重测,重测后应选用来回合格的成果。假如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差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5. 3.2.11观测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整顿和检查外业观测记录,在全面检查确认观测成果所有符合规定后,才能进行计算。6. 3.2.12四等及以上水准测量应在全线测量贯穿后采用严密平差措施进行整体平差,并求出各点的高程中误差。7. 3.2.13水准测量数据取位时规定来回测距离总和取至O.O1km,来回测距离总和取至0.1km,各测站高差0.1mm,来回测高差总和0.1mm,来回测高差总和0.1mm。施工放样测量B技术规定及规定8. 施工放样测量前,应检查测区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精度、密
14、度状况,放样时采用同一投影带和同一坐标系统。9. 线路控制桩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路控制桩可采用极坐标法、GPSRTK法和拨角放线法测设,并钉设方桩及标志桩。(2)控制桩间宜通视,桩间距离宜为200-400m,困难时不应不不不大于100m,并应设在便于置镜的地方。.3控制桩测量放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建铁路应注明与既有铁路接轨站的里程关系。(2)中线上应钉设公里桩和加桩。直线上中桩间距不合适不不大于50m,曲线上中桩间距不合适不不大于20m。如地形平坦且曲线半径不不大于800时,圆曲线内B中桩间距可为40m。在地形变化处或设计需要时,应另设加桩。(3)断链宜设在百米标处,困难时可以设
15、在整IOm桩上。不应设在车站、桥梁、隧道和曲线范围内。(4)隧道顶应按专业规定加桩。(5)新建双线铁路在左右线并行时,应以左线钉设桩撅,并标注贯穿里程。在绕行地段,两线应分别钉桩,并分别标注左右线里程。(6)中桩桩位限差为:纵向S/2023+0.1(S为转点至桩位H距离,以m计);横向IOcmo.4全站仪中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线测量应采用HI级及以上测距精度的全站仪进行施测。(2)线路控制桩应从平面控制点直接测设。特殊困难条件下,可从平面控制点上发展附合导线或支导线。支导线边数不应超过一条。(3)线路控制桩应观测一测回,取其平均值,计算测点实测坐标。(4)线路控制桩B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应符规范规定。(5)采用极坐标法测量中桩时,应直接从平面控制点、加密控制点或线路控制桩上测设,测设距离不合适不不大于500m。.5GPSRTK中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参照站应设于平面控制点上。(2)求解基准转换参数时,公共点平面残差应控制在1.5cm以内,高程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