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战略,多次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
2、的56个民族的统称,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现代民族的共同体名称。(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可以概括为“多元一体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大家庭与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之间是一种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各民族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不可分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
3、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夙愿。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IOO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第二个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为此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路径选择。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基础(一)着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大一统为前提,加快民族发展为目标,民族关系良性互动为核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没有国家的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因此要在确保国家政令和法令实施的基础上,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的特殊问题。既要保障自治民族的自治权利,也要保障非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既要保障聚居民族的自治权利,也要保障散居民族享受到自治权利。总之,在自治地方
5、要营造各民族共建共享建设成果的良好氛围。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信心与定力。(二)着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原则的根本体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党中央协调各方力量,从资金、政策、人力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帮扶,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虽然解决的是物质力量的问题,但根本上是做了凝聚人心的工作。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多处于边疆地区,区域发展相对落后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集中于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因为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相对
6、恶劣,经济水平较低,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也都比较落后,这些因素都严重限制着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之后,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大。那么如果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就容易加深社会发展的地域分化,不利于团结,就必然会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以为了加快边疆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差距,国家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对口支援等,可以说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社会发展的机遇期。但因为我们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起点低、基础差,发展问题不是短期能解决的,这就给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挑战。(三)着力加强对中华文
7、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核心在于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是要加强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则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四)着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金钥匙。要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
8、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通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和谐大家庭,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目标。(五)着力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法治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民族事务法治化是按照法律化的方法、手段、程序依法管理民族相关事务,依法处理民族问题,依法保障民族团结和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着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六个着眼点这六个着眼点分别
9、是坚持一条道路人坚持两个共同、坚持三个离不开、坚持五个认同、坚持五个维护、两个结合把各民族紧紧凝聚成牢固的民族共同体。第一个坚持是坚持一条道路。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前总理:尼古拉雷日科夫2007年说过“我们当时应该走中国道路,但令人遗憾的是,另一股势力占了上风。我羡慕中国人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现在世界上没有人怀疑中国取得的成就。这段话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第二个坚持是坚持两个共同指的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办发2018年65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
10、意识的总目标就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第三个坚持是坚持三个离不开指的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是我国一以贯之的一项民族政策。第四个坚持是坚持“五个认同。指的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是在2014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第五个坚持是坚持“五个维
11、护。指的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五个维护既是党中央对以往处理少数民族地区涉及民族问题的经验总结,又是今后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和民族地区问题的指导原则。第六“两个结合”把各民族紧紧凝聚成牢固的民族共同体。两个结合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强化共同这一重要理念,一再强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深化两个结合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强化共同理念为重点引导各民族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商共建共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每一个民族的参与,需
12、要每一个民族的力量。实现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在深化“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这种共同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个民族的心中。要增强统筹结合意识,大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底色特色亮色,推动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再结合再融合。尤其要使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更好发挥作用。要增强合作共赢意识,尤其要着力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教育基地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联系联动联合。要增强交流融通意识,新时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需要强化两个结合,也特别需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加强交流交往交融,在两个结合的理论研究宣传方面加大力度,作出突出贡献。要增强浸润熏陶意识,持续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等多个关键群体的涵养涵育涵化,打造好两个结合的重要载体。202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