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6藤野先生精彩开篇词恩师难忘,难忘师恩。一句温暖的话,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真诚的鼓励犹如黑夜明灯,让人独处而不孤独,失望而不懈追求,处困境而充满希望在那漫长的历史黑夜里,在那艰难的无尽的探索中,是谁让鲁迅先生如此难忘?让我们一起回忆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2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3 .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
2、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板书文题、作者。)二、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樱花(yfng)绯红(fi)宛如(Wmn)油光可鉴(jian)落第(IUb)畸形(j1)不逊(XUn)深恶痛疾(wu)解剖(p6u)匿名(市)诘责(jie)抑扬顿挫(CU6)教诲(hui)凄然(qT)瞥见(pie)杳无消息(yao)(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
3、,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过去大神的一些事情。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文中指考试不及格。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杳无音讯:从此再也没有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常写作“深恶痛绝2 .背景链接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Bo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
4、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3 .文体链接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三、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将课文
5、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二)深层探究细读课文思考:1 .鲁迅的这段留学生活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些事件?(1)变换了三个地点:“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2)记叙的事件:对东京清国留
6、学生腐化生活的反感。途经“日暮里”“水户”勾起作者的忧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侮辱、诽谤,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看到电影里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痛感必须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现实,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之路。2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生活?因为鲁迅对在东京对“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感到失望与厌恶,所以他决定离开东京,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也为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作铺垫。3 .鲁迅先生为什么选择学医?后来又为什么弃医从文?他选择学医是想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后来选择“弃医从文”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
7、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感受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4 .说说本文在记述“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是如何通过思想变化来贯穿全文的?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忧患情绪的一种表现,也可以看出作者到日本学习的目的;往仙台途
8、中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也透露出作者的爱国情感;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不以为然的心情,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不以为意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精神的体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歧视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由于拯救民族危亡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转化为多写揭露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从文的目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指导下的实际行动。可见,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红线。四、板书设计在东京:目睹清国留学生腐化的生活藤在仙台:勾起忧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野受到所谓“爱国青年的侮辱、诽谤,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先看到
9、电影里枪毙中国人的情景,决定弃医从文。生离开仙台:怀念老师五、拓展延伸在学习、生活中,在和老师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对我们影响较大的老师,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难忘,请选择一件叙述。一天在县城上班的堂哥急急忙忙到学校来将我从教室里叫出来,说赶紧收拾收拾回家,母亲病了。在此前一周我回了一趟家,就知道母亲的病加重了。我跑到班主任朱怀先老师的办公室,请了假,转身撒腿往宿舍里跑。当我推着自行车出来时,朱老师匆匆喊住我,向我的绿军装上衣口袋里塞了10元钱,挥挥手说:“赶紧回家吧,别着急啊!“送走母亲后,我给父亲讲了这10元钱的事情。父亲一直记在心里,当我接到通知去学校时,父亲将包着十几个鸡蛋的包裹交给我
10、,嘱咐我给朱老师捎去:“谢谢人家一直关心你这10元钱,我也一直记在心里。尽管大学毕业后只去看望朱老师两三次,但是每年只要在国内,在新年到来时总会不忘给朱老师寄一张贺年卡,简单几个字:祝福老师新年快乐,生活快乐。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看看鲁迅眼中的藤野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二、合作与探究(一)分析人物形象跳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6段: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
11、顿挫(治学严谨)。第9段:穿衣服太模胡;忘记打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生活简朴)。结论:初见藤野先生,作者从他的外貌和举止入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2.学生朗读11-23段,看看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藤野先生的,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1)添改讲义认真负责;(2)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3)关心实习热情诚恳;(4)询问裹脚求实精神。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二)交流读后感受从对人物的认识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1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
12、高贵品质。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学会这种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刻画人物时注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准确描写。2.读了本文,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诚恳,治学严谨,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全然是一位负责任、明道理的老师。小结: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生活俭朴、为人正直,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的人。(三)赏析语言特点1 .朗读课文1-3段,说说这三段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这段文字在准确地
13、形容与细致地描写的基础上,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也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却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等手法,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再现他们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及“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
14、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里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2 .朗读第5段,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大概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的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
15、层意味。(2) “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3 .自读第2431段,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达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的中国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就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的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学生看到枪毙中国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