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心理健康训练讲座讲稿一、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力量。”即健康包括三方面:一、身体健康;二、心理健康;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力量。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询问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力量、自我满足力量、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力量、对他人的乐观态度、制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心情与动机的自我掌握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训练部
2、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学校生心理健康训练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养是人的全面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来人才素养中的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培育同学良好的心理素养,是素养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对21世纪训练振兴行动方案,落实跨世纪素养训练工程,培育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养不仅是同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养(如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学校生准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训练是现代化训练的必定要求,也是广阔训练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在经济发达的我国,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
3、.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 , 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受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讨论估量,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 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冷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静”的我国。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96至4096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96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科学讨论发觉,有很多疾
4、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胜利也起着重要作用。1989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深感无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准时,自杀未遂。忽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还没来得及兴奋,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很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胜利,只有15%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养和擅长处理人际关系。1976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竞赛,
5、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胜利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张毅,学校三班级,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领队,1989年2月2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同学”。当天中午,姐姐张萍(小雪班级)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女高校生,在学校和中学始终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高校后,发觉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苦痛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忙就走了。在经济快速进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
6、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年我国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 6万高校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 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同学有心理问题;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同学做过调查,发觉有77. 9%的中同学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同学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深圳市中学校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学校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 2%,但假如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
7、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同学达到32%o三、心理健康条标准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 10条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平安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力量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抱负切合实际;4、不脱离四周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擅长从阅历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心情和掌握心情;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共性;10、在不违反社会法律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中同学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法律规范
8、。2,人际关系和谐,敬重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爱和老师、同学在一起。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依据环境和形势要求转变自己,也能制造环境。4,有乐观、乐观、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足,对情景也觉得光明美妙。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阅历教训的力量。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熟悉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果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平安感。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
9、爱好、信念,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共性的独立性,保持熟悉、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打算,并对打算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掌握和支配。四、中同学心理健康现状关于青少年心理,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怎么了? ”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同学;可怕笔尖的中同学;不敢看人的初三同学;可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同学;自杀未遂的中专生;力量不足的高校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同学,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同
10、学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进展、变化和成熟时期。假如这是其进展(尤其是心理方面)消失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目前,我们我国中同学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讨论。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校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高校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们我国训练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一一同学心理健康欠佳。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同学心理卫生方面的很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同学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应说大多数中同学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问或存在心理问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逝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同学是为数不多的。当然,不同年龄段的
11、同学有不同的集中反应。依据已有学问和实践阅历,我认为中同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力量。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力量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与四周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班级,尤其是初一。由于,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觉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学校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地方都相对生疏。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同学才开头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看和爱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对于那些在溺爱下长大
12、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也很困难。其三,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确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学校或高中的同学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四,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学校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峻的心理压力,导致心情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二)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
13、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同学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剧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急躁等。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力量、学习力量等各方面都得以进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向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实行与乐观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颜色,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消失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定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开心的心情体验。在情感上,中同
14、学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13、14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布满美妙的憧憬。因此,这个时期,尤其是学校生,简洁消失令老师和家长可怕的“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的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老师、家长以及四周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布满了困惑、冲突和苦痛,他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担负这些呢?于是,消失问题在所难免。高中生在这一问题上要比学校生好。由于他们的身心进展相对成熟,由于学问的积累对性也有了较为正确的熟悉,不会由于性奇怪 而做出一些让自己懊悔的举动。(三)学习问题。
15、这是作为一个同学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同学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进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念丢失。对中同学而言,也存在上述状况。但初三、高三的同学,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峻。据调查,初三、高三同学中,相当部分会消失不同程度的紧急、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四)行为和人格偏离1 .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同学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学校低班级同学群体。值得留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沉迷电脑嬉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2 .人格偏离。人格也叫共性,是一个人具有的肯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进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缘由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同学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学校生独立意识增加,但自我熟悉和评价不全面、不精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