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教师业务知识学习笔记内容:《基于连续观察的课程创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幼儿教师业务知识学习笔记内容:《基于连续观察的课程创生》.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幼儿园业务学习记录表S期:月日主题:基于连续观察的课程创生出席人员全体教师主讲人:内容摘要:“课程创生”也是近几年非常受到关注的概念。在连续观察的基础上,我们怎么样更多地去追随孩子的一日生活,追随孩子自身的好奇心,去更多的创生出比较有意思的课程故事出来呢?1连续观察的前提条件江苏的课程游戏化改革中,最重要的立场其实就是彰显儿童自身的权利,比方说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等。因此,在我们的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去追随孩子,是一种儿童在先,教师在后的角色关系。在此基础上的课程设计,它可能就不是那么完美流畅的课程状态,而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好奇心、基于教师对儿童好奇心的一种敏
2、感度,所不断持续生产出来的一个微型课程故事。这种微型课程故事它更多的接近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帮助我们的课程、我们的一日生活去还原到我们儿童自身的生活的节奏上来,进而更好地实现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那么,要想让这样一种课程故事更好地承载儿童的发展价值,我们就不能忽视一日生活对于幼儿发展成长的重要意义一一它必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当从资源入手,不仅是幼儿园围墙内的资源,还包括幼儿园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各类资源,在前期调查准备的基础上再去引导自己班上的孩子们去探索资源、与资源互动,通过幼儿自身视角的调查去配置他们在活动中所需的各类资源,这样我们的连续观察、以及基于观察创生出来的课程才是有效的、符合幼儿
3、发展需要的。2为何要连续观察在一日生活中围绕幼儿或者是幼儿围绕同伴发展的某一方面,或者是整体特征所开展的持续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即为连续观察。它其实涉及两种主体一一教师与孩子。通过教师视角下的连续观察,教师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的需要,去认识孩子发展的阶段性心理特点,去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在共情中达到对孩子的适应性的支持,去推动深度学习。而在推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连续观察,从一个感受性的活动到认识探索体验性的活动,最终到达一个创造性的活动,不断地给孩子适宜的支持,帮助他们在自我学习中发展高阶思维。那儿童视角为什么要进行连续观察呢?它其实可以更好的补充教师的视角,这使得我们教师不仅
4、能看到我们自己眼里看到的,也能够通过儿童眼里的儿童活动,实现对儿童的更加全面、整体性地理解。因此,无论是教师视角还是儿童视角,连续观察其实都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各个维度上的心理和发展,也可以从个体的纵向发展和同伴的横向比较的维度,来判断我们班级儿童的整体的发展状态是什么,也就能支持老师和支持儿童更好的了解彼此、了解同伴。同时,教师在不断观察、预判、做预案、思考的过程中,专业的敏感性也得到了提升。3连续观察应如何开展在教师视角下的连续观察,一般会有固定的流程,比方说333(每周观察3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观察3分钟),比方说白描,白描以后要讨论,这个讨论不论是即兴谈话还是沙龙,不论是非正
5、式还是正式,都是要通过多角度的、多人参与的方式来进行支招、质疑,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在观察的过程中,有预案是一件好事,但也并不是全部要跟着计划和预案走。在观察现场,我们教师不应该给自己太多的限制,而是要学会给自己的观察“留白”,这样的弹性思维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去锁定孩子们的一个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具体到我们应该连续观察“看什么”,我想观察的一定是幼儿外显的行为,比方说孩子怎么和材料互动的,孩子怎么来进行表达的,孩子的探索过程是用什么方式?孩子的情绪,孩子的种审美的倾向性,孩子的同伴交往的方式等等,并最终通过连续观察实现教师的有效支持。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指南、或者高瞻课程等权威性的指标文件作为
6、“拐杖”,让我们的观察更专业有效、更有针对性。至于儿童视角连续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观察、同伴的观察、对成人的观察、对环境的观察四大类。通过我们儿童的小小观察员的身份,把儿童眼里的自我的世界和成人眼里的孩子的世界形成连通感,让儿童眼里的自我世界、同伴世界、成人世界和大千世界更好地引领我们做好课程的创生与改变。4基于连续观察的课程创生我们现在的课程创生中,强调的是不断梯度的变化的过程。比如,我们连续观察到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事物产生好奇心,如果我们这个时候不确定这个好奇心是真的还是可持续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老师的支持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身体的姿态与表情去反馈孩子”老师正在关心你所探索的事物”O这
7、一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微谈话”阶段,教师的支持方式更多的是身体的表情、姿态这样隐性的回应。那么如果我们的老师发现孩子的好奇心是真的,孩子的好奇心从35分钟的自发讨论和探索,也许会延伸出一个510分钟的扩展性的探索。这就是到了“微活动”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支持、材料的支持,甚至包括开放性的提问、低结构性的引导,帮助幼儿更多地参与到他所感兴趣的事物当中。而当幼儿的探索能够维持510分钟,就来到了“微主题”阶段。这个过程中的核心点在于教师需要反复审议孩子的好奇心是什么,以及它是否真实,并以此为基础去推动这些好奇心,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基于孩子的好奇心,基于老师的持续的观察,基于隐性支持到显性支
8、持的不断变化的微型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经过一定的发展和沉淀,就可以作为我们园本课程建设的蓝本了。在课程创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追随的过程,一开始其实都是追随孩子的好奇心的,但到后面就越来越多的出现具有教师主导的色彩的集体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们更多地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创生,通过分组来满足全体幼儿各色各异的兴趣点,并在这过程中不断给予他们回应与支持。因此,所谓的“基于连续观察的课程创生“,它更多指向的是催化性的教师角色。强调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催化剂,是当儿童出现好奇心的时候,教师通过有智慧的方式去唤醒儿童自身的能量,通过有质量的陪伴来推动孩子,把他们自身的好奇心转化为一个又一个比较精彩的课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