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刘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刘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刘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刘梁字曼山,一名岑,东平宁阳人也。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杀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群论。时之览者,以为“仲尼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其文不存。又著辩和同之论。其辞日: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暗伪之所失也。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得由和兴,失由同起。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春秋传日:“和如羹焉,酸苦以剂其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同如水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是以君子之行,周
2、而不比,和而不同,以救过为正,以匡恶为忠。孥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则上下和睦能相亲也J昔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敷不德,少主社稷。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不毂之罪也。趋必宗厘之声蹿苴领吆遇逋为送麦员上走进道?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夫事君者,从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正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恭乎!”大夫从之。此违而得道者也。及灵王骄淫,暴虐无度,芋尹申亥从王之欲,以殡于乾溪,殉之二女。此顺而失义者也。鄢陵之役,晋楚对战,阳毂献酒,子反以毙。此爱而害之者也。臧武仲曰:“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季孙之爱我,美疯也。疯毒滋厚,石犹生我J此恶而为美者也
3、。桓帝时,举孝廉,除北新城长。告县人曰:“昔文翁在蜀,道著巴汉;庚桑琐隶,风移隈碟。吾虽小宰,犹有社稷,苟赴期会,理文墨,岂本志乎!”乃更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朝夕自往劝诫,身执经卷,试策殿最,儒化大行。此邑至后犹称其教焉。特入拜尚书郎。累牛,后为野王令,未行。光和中,病卒。(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都是人名。文翁,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ch4n,泛指病。地名。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若以宗庙之灵A得保B首领C以殁D请为灵E若厉F大夫G许诸11 .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资”,本义“钱财”,引申为“资助,供给”,文中“卖书于市以自资义与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的“资”都取这个义项。B.不毂,又作“不谷”,本意是不结果实。对人来说,就是没有子女,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C.“经”“传”此处指儒家的经文和传文,和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属于同类,其中“传”是解释经文的著作。D.“举”“召”“除”“迁,在古代都表示官职变化,但意思有细微差别。其中,“除”指任命、授职,“迁”则指升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梁,字曼山,为人自尊自
5、强。他虽是梁宗室后裔,但因年少时父亲早逝,家族已经落败,便依靠自己“卖书于市”来维持生计。B.刘梁学识修养深厚。他撰写的破群论辩和同之论两文流传后世;担任北新城长时,他不但创办官学,还躬身教化,评判优劣。C.刘梁政治理想远大。在施政告白中,他用“文翁治蜀”和“庚桑改变碳碟之俗”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移风易俗、改良社会的志向。D.辩和同之论中,刘梁列举历史上多个典型例证,分别论述君臣、人我之间“违而得道,顺而失义,爱而为害,恶而为美”的情况。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虽小宰,犹有社稷,苟赴期会,理文墨,岂本志乎!(4分)译文:(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
6、使足民。(4分)译文:14 .在辩和同之论中,找出作者刘梁对“和同”加以定义的一句话,并根据此文内容用自己语言简要说明什么是“和”,什么是“同二(3分)【答案解析】10 .ADF【原文】若以宗庙之灵,得保首领以殁,请为灵若厉,大夫许诸。【翻译】如果凭借宗庙的神灵保佑,能够保全自己的头颅而亡身,请将我的谥号定为灵或者厉,大夫答应吗?11 .D(迁则指升迁”错误,“迁”除升迁的意思外,还可表示官职调动或贬谪。)12 .B(破群论至今不存。)13.(1)我虽然是一小小的县宰(县令),还有心怀国家的理想,苟且参与约期聚集,整理文犊(文案),难道(句式)是我的本志吗?【评分标准】总分4分。如,或者;为,
7、治理;比及,等到;足民,使动用法,使百姓富足。每点1分。(2)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评分标准】总分4分。宰,县令;苟,苟且,随意;岂本志乎,反问句式;句子通顺。每点1分。14.故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1分)和,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1分)同,不分对错,一味顺从的认同。(1分)【评分标准】找出原句1分;对“和”的解释必须要体现多样性的统一或有差别的统一这一辩证关系,单谈“统一”不给分;对“同”的解释需强调出顺从、是非不分的特质,只解释为“认同”不给分。【参考译文】刘梁字曼山,又名岑,东平宁阳人。梁是刘氏皇帝宗
8、族子孙,年少失父贫困,卖书以维持生活。常常痛恨社会上多以利相交,以奸邪不正结成党羽,于是写了破群论。当时看了的人,认为“仲尼作春秋,乱臣知道害怕。现在这篇破群论之作,世俗之士(看了)难道不心里惭愧吗”这篇文章不存在了。又写了辩和同之论。文章说:有的事情,违背常理却符合道义,有的事情,顺从事理却失去道义,有的爱却成为害,有的恶却成为美。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抵是遇事明智,即有所得,遇事昏昧,就会有所失。所以君子对待事物,不厚不薄,没有偏向,一定要用义来加以考查。有所得,(往往)由和而起,做事有所失,(往往)由同而起。(所以)拿可以补益不认同之事称之为和,好恶不加区别称之为同。春秋传说:“和好似汤羹,
9、用酸苦来调节它的味道,君子喝它用来平和自己的心。同如同淡水,如果将淡水补充入淡水,谁能喝它呢?琴瑟演奏,音调相同,谁又能听它呢?“所以君子的行为,关系亲密却不拉帮结派,和衷共济但不苟同,用来补救过失成就正确,用来纠正丑恶成就思正。孝经讲:“顺应那些美德,补救那些丑恶,就能上下和睦能够表现相互亲爱J往昔楚恭王有病,请来他的大夫说:“寡人德行不高,年龄尚幼就即位掌管国家。失去了先君的功业,覆灭了楚国的军队,这是寡人之罪。如果凭借宗庙的神灵保佑,能够保全自己的头颅而亡身,请将我的谥号定为灵或者厉,大夫答应吗?”及至楚恭王去世,大夫子囊说:“不能这样做。事君者,应该依从君王的德行,不应该依从他的过失。
10、赫赫楚国,楚王执掌朝政,安定南海之地,归顺了各中原诸侯,他的荣耀很大了。有如此荣耀,还知道自己的过失,为何不能以恭为谥号!”诸大夫都同意。这是违逆君王的意思却得到了道义的例子。等楚灵王(即位)骄奢淫逸,暴虐无度,芋城大尹申亥遵从灵王的愿望,将灵王葬在乾溪,还把两个女儿殉葬。这是顺从君王的旨意却违背道义的例子。鄢陵之战,晋楚对峙,阳谷献酒,子反因此殒命。这是欲爱之却反而害之的例子。臧武仲讲:“孟孙忤逆我,(逆言)是治病的石乏石;季孙爱护我,美言却加重我的病。美言溺爱使我病情加重,廷石还能使我活下来J这是有的恶却成为美的例子。桓帝时,被举荐为孝廉,授官北新城长。(他)告诉县人说:“从前文翁在蜀地,他的道德教化著名巴汉;庚桑楚是个小小的役夫,改变了所居艰碟山的风俗。我虽然是一小小的县宰,还有心怀国家的理想,苟且(随意)参与约期聚集,整理文犊,难道是我的本志吗?”于是大起讲舍,聚集学生几百人,早晨夜晚亲自去劝诫,手执经卷,考试优劣,儒家的教化大为盛行。这个县到后来还称道他的教化。特召入朝,授尚书郎。多次升迁,后任野王令,未去。光和中,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