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加快大鲵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加快大鲵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陕西省加快大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陕西是大鲸原产地之一,具有发展大鲸养殖的良好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目前,全省每年人工繁育大鲸幼苗1400万尾以上,商品大鲸产量约9000吨,人工繁育大鲸苗种数量和商品大鲸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0%,大鲸人工养殖、加工技术全国领先,具备了加快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为进一步规范大鲸人工养殖、加工、销售等生产经营行为,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引导全省大鲸产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形成我省独有的产业优势。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
2、立大食物观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快推进大鲸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重构市场秩序,强化科技支撑,保障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大蜿种质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市场开发、品牌推广等工作,着力构建大鲸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实现全省大鲸高质量保护和创新式发展。(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级政府做好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平台搭建、指导服务、监督管理。积极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面向市场需求规范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全力打造大鲸全产业链。-保护优先、科学开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大鲸物种和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加强大鲸保护区
3、、保种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探索建立大鲸生态保护基金,完善大鲸原种保护制度体系,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有序开发,充分发挥大鲸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带动、品牌引领。加大大鲸产品深度开发和人工饵料、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力度,加快推进大鲸产业园和研究院建设,大力推广大鲸绿色养殖技术,建立完善生产加工、产品质控、生境保护、资源养护等系列标准体系;加快实施从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到区域公共品牌的品牌建设工程,着力打造陕西大鲸知名品牌。创新驱动、融合发展。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生态等重构政策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立足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充分
4、发挥“中国大鲸之乡”、“汉中大鲸”等特有品牌效应,推动将大鲸产业纳入到县域旅游框架中,设计大鲸文创产品、科普基地、科研基地为主的精品旅游路线。以冷链物流、直供直销、水产品电商等现代流通新业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全面提升大鲸效益,坚持大鲸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三)总体目标。到2027年,年人工繁育大鲸苗种能力50万尾以上省级原(良)种场发展到12家(含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生产商品大鲸300吨以上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5个,建设加工、销售大鲸现代综合产业园区5个,推介打造3-5个大鲸精深加工知名企业品牌。全省年人工养殖大鲸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加
5、工能力达到IOOO吨以上,综合效益达到60亿元以上。二、重点任务(一)严格保护野生大鲸资源。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等宣传和执行力度,严格做好涉渔工程环境评估与补偿,依法保护野生大鲸资源及其栖息环境。制定保护区、重要栖息地管理计划,明确管理职责、管理目标,完善保护区管理制度、巡护制度、监测制度、处罚制度等,强化监督与执法,确保管理措施落地、执行有力。开展野生大鲸资源评估、种群分析以及物种监测研究,为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严厉打击非法捕捉和销售野生大鲸的行为,保证大鲸资源永续利用。(二)加快繁育和养殖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大鲸原种保护和良种繁育基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
6、大鲸良种选育进程和技术水平,应用品系选育和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选育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养殖大鲸新品种,大力推广仿生态繁殖、绿色养殖技术。完成宁陕县大鲸水产种质资源场项目建设,大鲸原种保种能力明显提升,全省规划建设国家级大鲸原种保护繁育基地2-4个,省级良种繁育供应基地5-7个,每个基地年繁育苗种30万尾以上。按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标准,在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勉县、丹凤县、镇安县、柞水县等重点县(区)各规划建设大鲸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3个,在其他有条件的县(市、区)各规划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1-2个,每个示范基地年产商品大鲸100吨以上。(三)提高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7、整合大鲸保护与发展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平台+协会(合作社)”“养殖企业+餐饮企业”等大鲸产品销售新模式,提高大鲸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健全和完善“公司+养殖农户”“专业合作社+养殖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统一办证、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产品收销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四)提升大鲸产品研发和加工能力。加快大鲸产业研究院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重塑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平台、科研项目、项目资金、创新人才等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大大貌美食、保健、医药产品研发支持力度,通过渔业发展项目鼓励企业发展大鲸初加工、
8、精深加工及其附属产品开发。全省规划建设大鲸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现代综合产业园区5个。(五)加快发展大鲸现代流通体系。引导大鲸企业强强联合,加快推进大鲸交易平台建设,支持产地冷库、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发挥中介组织、产业技术联盟、骨干核心企业积极作用,探索制定适合养殖大鲸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加大大鲸流通领域规则标准应用力度。在汉中市规划建设大鲸商品集散中心和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绿色流通,引领大鲸消费和产业升级。(六)实施大鲸品牌建设工程。开展大鲸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有计划有步骤地制(修)订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大鲸产品生产规程、加工技术标准,形成一套大鲸产品质量从生境到餐桌的
9、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指标体系。按照“区域公共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模式开展全省大鲸品牌培育,探索建立“互联网+品牌大鲸”营销新模式。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农业农村厅负责统筹指导全省大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有条件的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大鳏产业纳入乡村产业布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努力帮助农民拓宽增收致富门路;要及时研究解决大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为加快大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科学制定规划。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制定全省大鲸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和行动方案,加强对大貌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有关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当地大鳏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
10、推进大鲸产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三)完善支持体系。积极探索、推进大鲸养殖保险,着力化解养殖风险。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利用好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大鲸原(良)种场、标准化生产基地、技术研发、加工设备更新改造等。相关县(区)要进一步加大大鲸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大鲸养殖、加工技术革新、设备更新,冷链仓储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加大对大鲸养殖亲本来源追溯、投入品使用、商品大鳏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强化与公安、市场、海关等部门密切协作,为加快大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四)加大技术服务。鼓励市场经营主体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保种、繁育、疫病防治、产品加工等技术攻关,推进大鲸养殖和加
11、工标准化。建设大鲸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水产学会、产业技术体系在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科技攻关、标准制定、技术咨询、成果转化、交流培训等形式,深化协同创新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学会、行业协会扎根行业、服务企业、辅助政府、凝聚合力的独特优势,搭建学会、协会、市场、政府间沟通交流和供需对接平台。严格执行引种审批程序,强化检疫管理。支持生产经营主体申报各类质量认证,着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五)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利用陕苏、陕粤、陕闽、陕渝等合作平台,积极组织大鲸产品企业参加农高会、丰收节等活动,不断加大地域公共品牌、企业名优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充分挖掘大鲸科研、食用、药用、生态等综合价值,全方位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陕西大鲸产业影响力。